列印文章 ] [   ]
易憲容:如何看待當前商業銀行改革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1 月23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當前經過外匯注資、財務重組後的國內商業銀行都進入改革高潮,交行建行的上市、中行的引資、工行的股改掛牌、農行的整改,國內商業銀行改革進入如火如荼之中。可以説,隨著交行建行上市的完成,自2003年以來的國內商業銀行改革已經充分展開,並開始邁上一個新的征程。隨著國內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關於商業銀行改革邏輯的檢討之聲也紛至遝來。大者如金融安全戰略,小者如上市地的選擇,無一不在公眾關注之內。而戰略投資者的選擇、定價及上市後影響問題,則成目前國內外對國內商業銀行改革最為爭議的話題。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歸納這個言論並進行一定的評價。

目前外國戰略投資者進入國內商業銀行業成了銀行改革的主旋律。正面的看法是,引進海外的戰略投資者,不僅在於改變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機制、內部審計、信貸文化及風險評估技術與觀念,而是根本上在於改變目前國內銀行業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場競爭。因為,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不僅能夠優化國內銀行業機構的股權結構,改變國家股一股獨大的僵化局面,還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産品,可以增強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引入國際知名的股東,能提升國內銀行在國際上的市場形象,有利於國內銀行海外市場的發展與融資。更重要是整個銀行運作機制的改變,是把整個國有銀行置於國內與國際投資者的監督之下。

反面的觀點是,大量地引入戰略投資者,一是認為外國銀行對國內的快速擴張會不會危及國內銀行業的未來發展,二是大量地向戰略投資者出讓股權是不是廉價出售國有資産。甚至有人認為,中國金融業向外資賤賣股權如一場招商引資的大躍進,誰向外資出售的速度快、出售的比例高,誰就能得到執政的政績和媒體的掌聲。國內金融企業在境外像甩賣溫州鞋子一樣競相甩賣金融股權,甚至多家金融機構向同一境外投資者壓價競賣,這將會給中國金融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本文認為,對於外國戰略投資者進入國內商業銀行,並非僅是引入多少資金的問題,而是引入一種機制、一種保證與信用、一種管理方式與技術的問題。國內銀行業脆弱性根源就是産權界定不清晰、股權結構單一性,而這樣的股權結構不僅導致整個國內銀行業運作機制無效率,而且導致了風險極高的以銀行為主導的銀行業融資格局。因此,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是國內銀行改革最為重要的一步。

外國戰略投資者引入是不是把國有資産拱手向外人相讓?其實,對於股改前脆弱的國內銀行體系來説,早就從技術上處於破産之狀態,許多國內銀行值無所值,如何來讓?只有對國內銀行業進行根本性改造,引入外國戰略投資者來增強國內銀行業的體質,改進其治理結構及經營方式,才能為國有銀行上市及賣一個好價錢創造條件。從交通銀行的情況來看,如果不是香港匯豐銀行引入,以匯豐銀行作為交行的一種信用擔保,交行上市要賣到現在這個價錢是不可能的。同時,最近建行上市的情況也如此。外國戰略投資者上市前進入國有銀行,本來就是進入一家風險較高的銀行,這些銀行上市後有溢價也屬正常。反過來説,如果沒有溢價而是虧損,他人會為外國戰略投資者的這種虧損承擔責任嗎?也就是説,這種溢價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回報。更何況,外國戰略投資者引入讓國內銀行價值真正展現出來。

國內商業銀行的價格高低、國有資産是否流失一直是國有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上市的定價時面臨的質疑,但是,對每一家國內商業銀行來説,不僅不同銀行內在約束條件不同,而且不同的銀行上市時其市場環境也殊異。因此,這些銀行公開上市定價要找到一個同一的標準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銀行,也可能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有不同的定價。國內銀行上市價格的高低只能根據市場條件來確定,是無法以主觀臆斷去推定其合理性。因此,上市是公司和投資者合作與博弈的過程,最重要的在於用管理層的表現説服投資者相信其盈利能力。

特別是,國內銀行的制度性的因素(社保、勞動政策、高管激勵、稅收政策、歷史上不良貸款包袱等)對其定價影響較大。因此,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體制性因素是國內商業銀行改革的前提條件,任何國內銀行改革都不可能跨越它。也就是説,目前商業銀行的定價問題並非在於其高低、在於其資産是否流失,關鍵是如何在實際談判的過程中找到商業銀行談判定價與制度性約束條件影響的均衡點。價格是什麼?價格就是買賣雙方談判願意接受的結果。任何以事後的價格來判斷事先的交易合理性都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建行上市評估,國內外基本是上肯定的評價。一般認為,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是政府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兩年來重大成果。它應該是中國金融市場和銀行體系改革的分水嶺;表明中國決心創建更透明、更複雜的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體系;建行的上市拉開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海外上市的序幕,給海外投資者帶來了分享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果的機會。

在本文看來,前幾年,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革重點放在銀行不良資産的剝離上,但實際上的效果並非很好,因為如果生成不良貸款的機制不改變,銀行不良貸款再剝離也無濟於事。管理層早已認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而建行中行率先改革,找到了借助於政府幫助的財務重組、組織重構、機制重塑、公開上市的大思路。這次建行上市過程中引進了外國戰略投資的做法,為建行轉變為一家公眾公司打下基礎。因為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剛開始時並不是著眼于拓展海外市場,也不僅是為戰略者所帶來的管理經驗、技術、産品開發能力、資金,更重要是整個銀行運作機制的改變,是把整個國有銀行置於國內與國際投資者的監督之下。

這樣背景下,建行上市向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步是否邁得成功,上市價格當然十分重要,但是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上市之契機,讓國有銀行真正改變為現代商業銀行,即真正建立起一套商業化銀行運作體系。建行上市僅是建行股改開始,其路更長,要做事更多。

還有,建行上市後,投資者就有理由會監督公司是否在努力經營,是否能夠滿足投資者預期目標。當一家公司的行為都在市場的陽光之下時,如果不為投資者努力經營,投資者隨時都用腳投票而棄公司而去。已有的經驗可以看到,國內不少上市公司也曾抱著僥倖的心理試圖用以往國內證券市場方式來香港應對國際投資者,但最後拋棄的只能是自己。

再就是,目前銀行體制改革中兩大問題仍然是進展緩慢。一是社會信用體系及信用文化建立問題,二是國內銀行運作的商業化市場化問題。前者是整個銀行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後者是國內銀行業發展的內在前提。而這些方面,僅僅由一家銀行改革、一家銀行上市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對一些國內股份制銀行來説,它們是建立了現代銀行制度、是邁出國內上市的第一步,但這些初始條件沒有滿足,上市後同樣不能夠建立起真正的現代商業銀行,如深圳發展銀行。

總之,一年來國內商業銀行改革取得相當大的進展,特別是建行上市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困擾國內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的難點仍然存在,無論是社會信用體系還是國內銀行的金融生態,無論銀行體制還是銀行內部的金融文化,這些方面都存在嚴重缺失。如果這些方面不努力,先進的商業銀行制度要在中國生根是不容易的。 (易憲容)

相 關 新 聞
· 易憲容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