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概況

隋享國三十七年中,憑藉統一後的有利形勢,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建設。它創建了大興(長安)和東都(洛陽)兩座有完整規劃、規模宏偉的都城。隋建東都,吸收南朝建康的優點,把南朝先進的規劃和建築技術引入北方,促進了建築的發展。

唐懲于隋亡教訓,建國之初在宮室建設上較為謹慎,宮室沿用隋代之舊,新建離宮用草頂。隋在大興未建城樓,在洛陽未築正式外郭墻,這兩件事唐在西元654年和西元692年才分別完成,上距唐立國已三十六年和七十四年。唐自高宗、武后時起,至玄宗前期(650~740年),經濟持續發展,文化科技成就輝煌,國勢進入極盛期,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建築活動。西元662年,唐高宗在長安東北方的高地上興建新宮大明宮。這是唐代所建最大的宮殿,比現存的北京明清紫禁城大四十四倍。漢代以來,歷朝都以建明堂為國家盛典,然而自漢武帝後,以後各朝均未能興建。武則天不顧儒臣反對,在洛陽宮拆除正殿建立明堂。明堂方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是唐代所建體量最大的建築物。

唐代為控制建築規模,訂立了法規,稱《營繕令》,其中規定哪一等級的官吏可以建什麼規模的房屋,使用什麼樣的裝飾,在居宅上表現出尊卑貴賤的關係。隋唐大規模建設也促進其建築的標準化、模數化。洛陽遺址表明,隋代在規劃時已以四坊為一組,每坊方一里,極有規律。史載隋唐各城市之周長也表明,各類城市的規模按坊數分級。隋洛陽宮、唐大明宮以及唐乾陵遺址都表明,在規劃時按方100步(50丈)的方格為控制網。大明宮、洛陽宮、渤海國上京宮殿,都把主殿建在全地盤的幾何中心。現存唐代建築都以材高為模數,以一層柱高為立面、斷面上的擴大模數。這些情況表明唐代已有一整套從城市規模至單體建築設計的模數設計方法。

隋唐對外交往廣泛,西境一度到帕米爾以西的中亞一帶,商業活動遠及阿富汗、波斯、大食,並間接與東羅馬來往。外來文化,包括宗教、繪畫、雕刻、音樂、舞蹈,以及器用、習俗紛紛傳入,建築自難避免。但此時中國建築體系已發展至成熟階段,並與國家禮制、民間習俗密切結合,完全可以滿足使用需要,成為穩定的建築體系,外來的建築體系已不能動搖它。只有外來的裝飾圖案、雕刻手法、色彩組合諸方面大大豐富了中國建築。很多外來裝飾紋樣,經過用中國手法表現,已經中國化,如當時盛行的卷草紋、連珠紋、八瓣寶相花等。隋唐立足本國,放手吸收外來影響,表現出一個強大、向上、有生命力的建築體系的穩定性和自信心,而吸收這些外來影響也使隋唐建築更加絢麗多彩。

中國網 2004年1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