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臺協會換頭頭

    據布希政府內部官員透露,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薄瑞光(RaymondBurghardt)任期屆滿,將有可能調任美國駐泰國大使。如無意外,美國亞太政策中心主任包道格(DouglasH.Paal)將會成為美國在臺協會的新負責人。

    美國在臺協會是美對華施加影響的籌碼

    美國在臺協會是1979年1月美國與台灣斷交後不久成立的,同年通過的《與台灣關係法》授權它“繼續美國與台灣人民的商務、文化以及其他聯繫”,並規定“由美國總統和美國政府各機構所進行的與台灣有關的任何計劃、活動或其他關係,應依據總統指示的方式及範圍,通過美國在臺協會完成並執行”。

    70年代,美國迫於國際形勢的發展,不得不與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但它仍想保留對臺關係,作為對華施加影響的籌碼。毛澤東主席曾對美國的這種政策幽默地評論説:“猴子變人沒有變過來,還留著一條尾巴。”美國在臺協會就是這一政策的産物,它在其對等組織———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美國政府各機構間扮演著聯繫的角色。目前,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共有人員300余人。

    包道格是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的專家

    包道格是美國共和黨高級智囊,現年50余歲,早年畢業于布朗大學,主修亞洲歷史;後加入美國中央情報局,擔任分析亞洲事務的高級專家。80年代,包道格由中情局轉入美國國務院政策設計部門,並曾被外派,先後在美國駐新加坡和中國的大使館工作,積累了關於亞洲問題的豐富知識。1987年1月,他加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管中國大陸、台灣及亞洲事務。老布希總統于1989年初上臺後,包道格被任命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部資深主任等職,成為布希總統在中國問題上的主要顧問。

    包道格熟悉中國事務,他曾多次表示,美國需要減少美、中、臺三方關係上的“意外”成分,以免不必要的誤會發生。去年12月4日,正當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為大選投票結果而在法院爭得不可開交之際,包道格就和前駐華大使、前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洛德、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東亞事務資深主任李侃如及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主席施瓦伯等6人前往北京和台北訪問,蒐集第一手資料。

    確保台灣海峽現狀是其思想核心

    作為研究亞太地區問題的權威和前任美國政府官員,包道格對台灣海峽問題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政府和社會的主流思想。他的核心觀點就是確保台灣海峽的現狀,既要遏制中國大陸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又要防止“台獨”勢力過於猖獗,通過維持海峽兩岸僵持對立的局面來保證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因此,當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的時候,包道格認為這與美國現行政策相違背,懷疑“如果台灣是挑釁的一方,美國是否仍要保衛台灣?”去年陳水扁上任時,包道格曾經建議他“認真讀一讀《解放軍報》”,不要在“台獨”路上走得太遠而激怒大陸。在對臺軍售方面,他也一度持謹慎態度,去年曾建議克林頓政府推遲作出向台灣出售“宙斯盾”艦以及其他一些先進武器的決定,以免加劇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

    但是,隨著布希政府的上臺和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包道格也開始主張對華採取強硬政策。最近,他在《國際先驅論壇報》上撰文指出,如果美國太遷就中國大陸,將可能誘使其對台灣動武。而在一份發給布希外交幕僚的簡報中,他甚至聲稱,鋻於最近幾年來中國軍力的增強,台灣要求購買“宙斯盾”艦似乎“有點道理”。

    布希總統意圖提升美國對臺溝通渠道

    據台灣《中國時報》分析,薄瑞光之所以調任,除了任期屆滿外,還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布希政府希望和前任的政策劃清界限;二是薄瑞光現在的職務不是大使級,他調任駐泰國大使是想高升;三是薄瑞光的傲慢態度使陳水扁感到“不快”。因此,包道格的上任也許標誌著布希政府正在改變政策,從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立場出發,提升對臺溝通渠道,密切與台灣的聯繫。與之相應,包道格與陳水扁之間的私交也許會使台灣在美國發出更大的聲音。但無論如何,確保台灣海峽現狀仍然是美國政策的核心,無論是包道格還是布希政府都只能在這個框架內作有限的調整,不會允許陳水扁及臺當局在“台獨”的路上越走越遠。

    《環球時報》 2001年05月0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