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明教授:測序“並不簡單” 謹防基因歧視

    人類基因組序列“全書”提前繪製完成,六國政府首腦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祝賀,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完成圖的繪製,有何意義?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專訪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聯繫人楊煥明教授。

    年過半百的楊煥明,自1980年以來長期從事醫學遺傳學與人類基因定位工作,1994年回國後,順應學科發展趨勢,由原先從事人類遺傳學的“細科學”轉為基因組研究的“大科學”,致力於參加“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

    列圖的完成“並不簡單”

    13年前開始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從一問世,就屢遭質疑:要想在15年之內完成人類基因組全部序列的測定,實在過於渺茫。“根據當時的技術條件和技術策略,不僅不容易,也是難以想像的。”楊煥明説。

    DNA序列是所有生物物種遺傳資訊的攜帶者。50年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告訴人們:如果我們不能“閱讀”序列,就不能揭開生命的奧秘。人類基因組計劃所測定的DNA序列,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了生老病死的奧秘,人類和其他生物的DNA序列成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上游和源頭。

    楊煥明説,人類基因測序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它是一門大科學,是生物技術、資訊技術等的有機整合。在技術上,並不是任何一個實驗室花錢買幾台機器就能進行大規模的測序和解讀。人類基因組計劃對所有“俱樂部”成員都有嚴格的要求,很多國家頗有聲譽的研究中心儘管積極爭取,都沒有被接納。

    他指出,這一計劃下屬每一個研究中心做的工作,都將影響整個計劃的如期完成。從樣品製備到“解讀”序列,再到最後的序列組裝和註釋,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品質要求。

    人類只有一個基因組,人類基因組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和遺産。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共有、共為、共用”的計劃,所有具備能力的國家共同合作進行研究,而其研究結果也由全世界人民平等自由地分享。“如果關係到全人類的事情都像基因組計劃那樣,能夠共同進行,人類的前途無疑將更加光明。”

    中國的參與,得到世界的認可

    中國通過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平等地分享了這一計劃所建立的所有技術、資源和數據,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獨立完成大型基因組分析的國家,水稻(秈稻)基因組的全基因組分析充分顯示了我國的實力。

    中國的參與,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楊煥明認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世界前途所負的責任,也體現了我國參與國際科研重大項目的積極態度。同時,參與這一計劃,也是對幾代中國科學家實力的檢閱,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國際地位提高、實力增強的反映,是我們整個社會崇尚科學、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反映。

    對中國科學家的貢獻,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給予特別評價。2000年6月26日,克林頓在為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所舉行的“白宮科學慶典”上説:“我還感謝他們國家(日、德、法)的科學家,不僅是他們國家的,還有中國的科學家,對廣泛國際合作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做出了傑出貢獻。”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的詹姆斯沃森認為,中國的基因組研究機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際同類機構媲美和競爭”。中國已經成為“DNA科學的重要角色”。

    謹防基因歧視 迎接“雙刃劍”挑戰

    “正同歷史上任何一個重要的科學進步都可能帶來的挑戰一樣,我們將再次接受科學‘雙刃劍’的考驗。”楊煥明警告説,要謹防人類對基因技術的誤用和濫用,人類基因組計劃所揭示的遺傳資訊,有可能在未來若干年內導致新的基因歧視。

    他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等高新技術發展太快,導致整個社會在心理、法律和個人行為規範上還沒有完全適應過來。“就像克隆人一樣,還沒有想好怎樣確定地位,他似乎就要來了。”

    這位教授認為,講平等首先要講基因平等,因為基因並不存在好、壞之分。“但以後我們是否需要‘檢查’基因?我們的婚姻是否也會由基因來決定,就像今天的婚檢中檢查很多遺傳病一樣?這些事情現在也許看起來可笑,但將來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楊煥明預言。

    他最後警告説,隨著人類對基因認識的加深,轉基因作物的發展步伐也許會加快。這也將對人類提出更為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整個人類都必須認真去面對,慎重加以解決。

    新華網 2003年4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