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體  育
關於西部大開發中的文化建設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 孫家正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西部地區的文化建設確立了新的目標,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也為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文化建設既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保障力量,因而西部大開發中文化建設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 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

     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是西部大開發的整體目標,文化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黨的十五大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作為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最近,江澤民同志又從執政黨建設的高度提出,中國共産黨應當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所有這些明確規定了文化建設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中的重要內容,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兩個文明一起抓,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總結出來的一條深刻的經驗,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貫的方針。在西部大開發當中,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這一方針。要以“三個代表”的思想和十五大精神為指導,在發展西部經濟、改良西部環境的同時,大力加強西部地區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使這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推動社會全面進步,達到西部的全面振興。

    西部大開發為文化建設提供廣闊的歷史舞臺,文化建設為西部大開發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西部大開發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壯舉,需要精神力量的引領。西部大開發,涉及到我國西北和西南的12個省、自治區、市,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為54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57%;人口2.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3%;這裡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囊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這樣廣闊的舞臺上,西部大開發這臺威武雄壯的大戲已經拉開了序幕。文化建設應當大有可為。

    首先,要為西部大開發提供精神動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毫無疑問,經濟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文化建設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文藝作為“精神的火炬”和“奮進的號角”,要為西部的開發和振興作好宣傳和輿論引導,鼓舞和激發廣大群眾,以奮發昂揚的精神狀態積極投身到西部的基礎建設、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實踐中去。

    其次,要為西部大開發提供智力支援。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包括教育、科技和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綜合性系統工程。作為面向全社會的文化工作,其作用廣泛而直接,不可替代。

    第三,加強西部地區的文化建設,對於增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安定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國外敵對勢力一直利用我國西部地區的民族和宗教問題,對我進行滲透和分裂活動。我們必須加強正面引導和宣傳,豐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保持國家長治久安。

    第四,文化自身也要在西部大開發中發展壯大,成為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標誌。特別要借助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加快發展文化産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譬如,西部文化資源具有極大的旅遊開發前景,充分利用西部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形成以旅遊為重點的第三産業規模,完全可以培育出西部的支柱産業。

    因此,對於西部大開發中的文化建設問題,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應根據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未雨綢繆,早作規劃,否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歷史的經驗不可忘。西部大開發是在東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的,完全有理由避免東部在開發過程中走過的某些彎路,吸取其寶貴經驗和歷史教訓,防止“一手硬”、“一手軟”。我們一定要從西部大開發的全局出發,從中華民族在21世紀實現全面復興的歷史高度,以對未來負責的崇高使命感,及時制定適應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的西部文化發展戰略和規劃,真正做到西部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

    二、對西部地區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文化資源必須實行保護性開發戰略

    西部地區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包括有形文化遺産如文物古跡,無形文化遺産如民族民間藝術,對這些文化遺産和文化資源如何進行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這是西部大開發中面臨的一項非常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西部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具有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底蘊和鮮明的民族特徵。根據《史記》的記載,傳説中神農為首的炎帝一族,棲居於今陜西渭水的上游,而少典氏部落的黃帝一脈,也在今陜西黃陵縣境內。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貿易在這一地區廣泛交匯,形成了著名的古絲綢之路。至盛唐可謂登峰造極,由此而有佛院深寺沉鐘唱晚,絲綢之路的車水馬龍和商賈雲集。敦煌莫高窟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兼收並蓄的恢宏氣度、精美絕倫的藝術形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還有至今為世界矚目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交河古城、布達拉宮、大召寺、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存,已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

    西部地區也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源地,遵義、延安、紅岩村等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傳統。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力量紅軍撤離江西蘇區革命根據地後,開始了主要行進在西部地區的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使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勢。在革命聖地延安,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指揮抗日軍隊和廣大民眾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前夜,紅岩村的革命烈士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頑強不屈的鬥爭,表現了共産黨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西部地區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革命文物和紀念地,這是我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我黨在革命鬥爭中十分注重革命文化建設,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地指導和影響了解放區文藝,促使解放區在短短的幾年裏,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西部地區有著光榮的革命文化傳統,這些傳統將繼續貫徹在西部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是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藝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西部是少數民族聚居集中的地方,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後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使這些地方得以保留下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某些古老藝術的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各地的民間歌舞、戲曲、剪紙、刺繡、民居、岩畫和民間故事、民間文學、宗教藝術等等,有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亟待加以保護、整理和開發利用。另外,東巴文化、吐蕃文化、西夏文化、于闐文化、金文化、大理文化和黑汗文化等,都曾在文字學、文學藝術、哲學、建築學和文化制度方面取得過輝煌的成就。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三大史詩,其鴻篇巨制可以與古希臘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相媲美;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集歌、舞、樂為一體,是舉世聞名的音樂經典。

    對西部地區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文化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戰略,是在西部大開發中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西部地區這些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在西部大開發中應當得到充分的重視,並加強對這些資源的涵養、搶救、保護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要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實施保護性開發戰略,正確處理好搶救保護與開發利用的辯證關係。一是要把這些方針和原則體現在開發的整體規劃之中。二是要制定有利於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的相關政策。三是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克服重利用,輕保護,重眼前,輕長遠的傾向。

    要進一步加大對破壞、盜掘、走私文物的打擊力度。要發揮西部地區歷史文物、文化遺址尤其是革命文物對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發展以文物資源和其他人文、自然資源為基礎的旅遊産業,努力把西部的文化資源優勢變成文化發展的優勢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同時,又要特別注意保護好文化資源和文化生態環境,要著眼長遠,合理利用,防止盲目的、過度的,甚至破壞性的開發,更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急功近利,竭澤而魚。

    歷史的經驗證明,當人們為擺脫貧困,全力謀求經濟發展的時候,往往容易忽視環境的保護,忽視蔥蘢的山川、清澈的河流;往往容易忽視文化建設,忽視祖先的文化遺存,忽視人的精神家園。一旦物質生活富裕起來以後,環顧四週,回首往事,常常難以避免地留下諸多遺憾而追悔莫及。我們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伊始,就應當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自覺。

    二、 在西部大開發中努力創造西部新文化

    任何一種優秀的文化,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才能永葆其勃勃生機,並給現實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動力。我們既要大力弘揚西部文化的優秀傳統,同時又要立足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在西部大開發的實踐中,努力創造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時代特色的西部新文化。

    第一、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服務大局,營造有利於西部大開發的文化氛圍和文化條件。

    創造西部新文化,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文化觀念的更新。西部地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一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同時應該看到,由於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約,西部地區特別是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産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仍處於相對落後、保守和封閉的狀態,對外來文化,新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種由來已久的不自覺的隔膜、抵禦和排斥。有人把它稱之為西部大開發和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的“文化障礙”。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宣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宣傳黨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方針和政策,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大力宣傳西部地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形成的先進的思想和觀念,涌現出的先進模範和典型;還要大力引進和傳播一切有利於西部開發和發展的先進文化,包括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新的觀念。總之,只要是能夠幫助人們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生産、生活的新觀念和新的行為方式的先進文化,都應當吸收和借鑒。誠然,我們要特別注意尊重各民族的傳統習俗和宗教信仰,但同時也要幫助他們革除陋習,建立科學文明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為西部大開發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文化條件。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第二、 鼓勵作家藝術家積極投身西部大開發的洪流中去,努力創作出無愧於這一偉大壯舉的優秀作品。

    西部大開發,將是西部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千載難逢的機會。這裡會産生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會出現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會涌現出許多光彩照人的形象。我們的作家藝術家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積極投身到西部大開發的偉大實踐中去,一方面直接參與開發,一方面在實踐中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創作出反映大開發實踐,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文化作品。西部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曾經産生過雄視中外的盛唐之音和豪放雄奇的邊塞詩歌。新中國成立以後,西部地區的文化藝術事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人才輩出,佳作紛呈。我們堅信,作家藝術家們在深入西部的過程中,既可以從厚重的西部文化傳統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又可以在轟轟烈烈的西部開發實踐中獲得真切的生活感受,必定能夠創造出史詩般的西部新文化。

    第三、 加強西部地區的文化普及工作,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西部地區的各項事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事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東部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比較,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仍相對滯後,特別是一些邊遠的農村,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相對貧乏,勞動者的素質相對偏低。這是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深層原因。

    文化素質的提高要靠教育,作為面向全社會的文化工作,肩負著終身教育的責任。群眾文化工作對於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其發揮的作用更直接,更廣泛,更持久。要立足基層,面向群眾,扎紮實實地抓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基本陣地、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內容和基本活動方式的建設。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群眾的需求,大力開發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要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風氣的形成。要特別警惕不良文化的侵入和歷史遺留的一些腐朽文化的死灰複燃。目前,這些不良文化出現了從城市向農村、從東部向西部蔓延的趨勢,應大力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遏制這種不良的勢頭,真正用先進思想文化佔領文化陣地。

    第四、加強領導,制訂規劃,把文化建設真正納入到西部大開發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

    西部地區的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特別是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十分薄弱。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有關發展中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的各項經濟政策,切實加大對西部文化事業的投入。要因地制宜地切實解決好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問題,儘快實現“六五”計劃提出的“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文化站”的目標。還要根據西部的實際和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建設一批與西部大開發相適應的標誌性文化設施。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文化工作,當前正在制訂的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和西部大開發規劃,都把文化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了其中。西部地區各級黨政領導,也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把文化建設這一關係到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後代的大事切實重視起來,做好調查研究,認真制訂規劃,並納入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當中。特別是對於西部貧困地區的文化建設,要採取特殊政策,加大文化扶貧的力度,以保障廣大群眾享有最基本的文化權利和文化生活。東部及其他有條件的地區,也要盡力支援和幫助西部地區的文化建設。

    自唐代“安史之亂”以後1200多年來逐漸衰落的西部地區,將要在我們這個時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的新西部而努力奮鬥!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8月09日第十二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