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後的旅遊企業跨國經營問題
高舜禮

     我國旅遊企業跨國經營的現狀

    我國旅遊企業的跨國經營整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表現為:走出去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在境外設立旅遊企業的數量還比較少,旅遊企業的規模一般不太大,所能覆蓋旅遊業六要素的面比較窄,除少數旅遊企業外,整體經營狀況處於維持或平平狀態,在境外旅遊業界中的影響不大,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國旅遊企業跨國經營的這種發展現狀,是與我國旅遊業、旅遊企業的整體發展水準相一致的,也是符合旅遊市場運作的一般規律和發展階段的。

    一是我國旅遊産業規模較大,但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雖然入境旅遊、國內旅遊規模已具世界前列,但企業規模、企業利潤、上繳稅金、勞動生産率等都比較低,不少企業是微利經營或虧損經營。由於我國旅遊企業長期採取低價競銷,真正的市場競爭力並沒有鍛鍊出來。

    二是我國旅遊市場長期封閉,與境外企業合作多於競爭,競爭意識和競爭力都比較弱。在飯店業領域,中外合資、合作較早、較多,我們的旅遊飯店面對了外資的競爭,較早地培育了市場競爭意識,但由於飯店企業的跨國經營需要較強的經濟實力,因此,制約了我國飯店跨出國門尋求發展。在旅行社領域,與境外旅行商接觸和合作較多的是入境旅遊,中外旅行社之間基本上是客源供求的合作關係,為了維護和維持這種關係,我國旅遊部門和旅行社在較長的一個時期還非常注意避免與外國旅行商發生衝突,如在1990年國家旅遊局發佈的《關於在國外設立旅遊經營機構的暫行管理辦法》第二條第5項中,就提出我國“在國外設立旅遊企業要不損害國外旅行社組織遊客來華的積極性,在整體上對擴大所在國招徠遊客來華有利”,即“合作”要高於市場競爭。90年代以後,由於經營入境旅遊的國際旅行社數量增多,對客源的需求量也猛增,但依賴境外旅行商輸送客源的渠道沒有什麼改變,因此,非但沒有形成中外旅行社在開闢入境客源方面的競爭,相反中方對境外旅行社的客源依賴進一步加劇,對外競爭實際難以開展。

    三是我國旅遊企業“大的不強”、“強的不大”,短時間內難以與國際強手較量。目前旅遊企業普遍存在投資主體單一的問題,雖然歷經了多年的改制,但資産規模比較大的旅遊企業,尤其是旅遊行業裏的一些龍頭企業,其投資主體、股權結構仍然比較單一。目前各省組建的旅遊企業集團,雖然資産規模很大,動輒數十億到上百億的資産,但在企業結構、企業組織、企業制度等方面仍沒有多大改觀,僅僅是資産的簡單組合和捆綁,而不是科學化、市場化的企業重組,自然也就“大而不強”。而真正在旅遊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則是一些“強而不大”的中小旅遊企業,它們或是一成立就是全新體制的,包括民營、個體、股份合作、股份制的,或者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一般資産規模相對比較小,在旅遊企業中是最為活躍、最有活力、最具競爭力的因素,但要成長壯大到國外市場發展的程度還需要較長的時間。目前這些中小旅遊企業經濟實力還不強,往往只能參加一些國內的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在經營發展中尋求國內的區域性協作,絕大多數還無力或沒有意識到國外宣傳促銷、尋求發展。因此,在現階段還不能將跨國經營的希望寄託在這些“強而不大”的旅遊企業身上。

    目前,我國旅遊企業跨國經營的基本狀況是

    1、我國旅遊企業的跨國經營始於20世紀90年代

    據初步調查,我國旅遊企業的跨國經營大致始於20世紀90年代。最初在境外設立旅遊企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聯絡、調研,收集情況,宣傳促銷,以後隨著條件的逐步成熟而開始經營旅遊業務;也有少數旅遊企業從一開始就從事跨國經營,但多數旅遊企業是從90年代中期以後。如國旅總社在境外設立的14家旅遊企業,除1家設立於80年代末外,其他13家都是設立於90年代以後,具體情況是:在日本設立的4家旅行社分別在1989年、1993年、1996年、2000年,在美國設立的2家旅行社分別在1991年、1996年,在法國的旅行社設立於1992年,在德國的旅行社設立於1992年,在澳大利亞的2家旅行社設立於1993年,在瑞典的旅行社設立於1995年,在丹麥的旅行社設立於1996年,在香港、澳門的旅行社設立於1998年。港中旅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旅行社成立於1991年,飛揚旅遊公司成立於1992年,在漢堡的凱撒旅行社成立於1993年。可見,90年代是我國旅遊企業開始進行跨國經營的比較集中的時間。我國旅遊企業在這一時期走出去發展是有其客觀必然性的。90年代以前,我國旅遊業基本上是等客到府的狀況,入境客源增長的機緣性因素比較多,先是對外開放的空前吸引力,接著是周邊客源市場的及時崛起,由於當時我國旅遊基礎設施和接待配套條件比較落後,基本處於客源供過於求的狀況,無需再到境外開拓市場。90年代以後,這種環境和形勢逐步發生了一些變化,最突出的就是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市場競爭加劇,要求旅遊企業大力拓展客源市場,包括直接到境外拓展市場。在這種形勢下,國家旅遊局于1990年3月頒布了《關於在國外設立旅遊經營機構的暫行管理辦法》,明確在國外設立旅遊經營機構是為了,“通過多種形式的旅遊經濟活動,對國際旅遊市場進行調查研究,掌握旅遊資訊,宣傳推銷,開闢新的客源市場,擴大與外國旅遊公司的合作,招徠更多的遊客來華旅遊,多創外匯”。到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中國加入WTO的呼聲日高,旅遊企業走出去發展已成必然之勢,因此,不斷有一些實力相對較強的旅遊企業進行跨國經營。

    2、進行跨國經營的都是國內有名的大旅遊企業

    目前進行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的主要有以下國內旅遊企業:國旅總社、中旅總社、港中旅、招商國旅、康輝國旅、廣之旅、上海春秋國旅、昆明國旅、湖南國旅,廣東粵海集團、建國飯店,國航公司、東航公司、南航公司,東來順、全聚德餐飲集團等,上述企業大多在境外設立了超過一家以上的旅遊企業,它們都是國內知名的大型旅遊企業。如旅行社企業中,屬於中央大型企業工委管理的就有國旅總社、中旅總社、青旅總社,其中,國旅總社還曾是國務院組織的100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中惟一的服務行業;在2001年國際旅行社業務年檢的100強排序中,中旅總社排第1位、國旅總社排第8位、康輝國旅排第3位、廣東廣之旅排第11位、上海春秋國旅排第37位、雲南昆明國旅排第24位;屬於上市公司的有國旅總社、中青旅;已成立中外合資旅行社的有國旅總社、廣之旅、昆明國旅、康輝國旅,港中旅已在內地成立了單一股權的國際旅行社,可以經營入境遊、國內遊和出境遊;招商國旅憑藉招商集團的網路,在國外也有很強的實力;國航公司、東航公司、南航公司是國內最有實力的航空企業集團,其中,東航、南航已在境外上市,國航也在準備上市;東來順、全聚德餐飲集團是國內著名的“中華老字號”,東來順在國內23個省份開設近百家分店、在65個國家註冊了商標,全聚德烤鴨店在37個國家註冊了商標。

    3、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數量較少

    據我國駐外旅遊辦事處了解,目前我國在境外開設的旅遊企業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國內旅遊企業在境外投資建立的企業,總體數量不是太多,有個別的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一是由在境外有居住權的華人開設的旅遊企業,數量很多,規模較小,比較典型的是形形色色的中餐館和夫妻店式的旅行社。這兩種類型的境外旅遊企業,從表面看都與中國有些關係,實質上是有明顯不同的,我們在此探討的是專指第一種類型,即我國旅遊企業在境外的跨國經營。目前,這類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整體上看還不算多。如在西班牙,世界各國著名的旅遊企業都設立了分公司,但目前我國在那兒總共只設了18家合資和獨資企業,主要業務範圍是進行貿易和經營漁業,沒有1家企業是從事旅遊業務的。在法國,我國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主要有4家:廣東粵海集團在巴黎東郊投資的中國城(CHINAGORA),港中旅投資的法國中旅,國旅總社投資的法國國旅(CITS FRANCE)、康輝國旅佔一定股份的法國康輝旅行社。此外,在法國開辦的中餐館有數千家,但大多是由在法國的華人開辦的。在德國,從表面看,由中國人開設的旅遊企業種類不少,涉及旅行社、飯店、餐館、商店、文化娛樂、翻譯導遊,數量比較多,如中餐館就有5000多家,旅行社以及兼做旅遊業務約在450-500家企業,但絕大多數是由在德國的華人開設的,真正屬於我國旅遊企業跨國經營的並不多。現在國航、東航在法蘭克福、慕尼黑設立的了辦事處,從事機票代理業務。在英國,中資旅遊企業只有3家,那就是由港中旅投資的英國中旅、由招商國旅投資的英國文化旅行社、由上海春秋國旅投資的英國春秋旅行社烈。在新加坡,屬於中資的旅行社有港中旅投資的新加坡中國旅行社、湖南國旅投資的遠東旅遊機構。在馬來西亞,業務開展較好的中資旅遊企業有1-2家,如港中旅投資的馬來西亞中旅、廣之旅投資的馬來西亞廣之旅。東來順在國外僅開設了幾家餐館,全聚德烤鴨店在國外只辦了4家分店。上述情況,只是我國旅遊企業在我主要客源市場的跨國經營情況,所覆蓋的地域範圍主要在東南亞、歐美國家,即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瑞典、丹麥、澳大利亞等,在這樣一個較小的範圍裏,每個國家也才只有幾家我國的旅遊跨國經營企業。在不是我國主要客源市場的國家和地區,可以肯定我國的旅遊跨國經營企業還要明顯差一些。據統計,2001年度我國的旅行社總量已達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以實行跨國經營的旅行社與全國旅行社的總量作比較,可以看出,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所佔比例確實很小。

    4、旅遊企業跨國經營的業務覆蓋面較窄

    從進行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的業務範圍看,基本涉及了旅遊六大要素,即交通、遊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各個方面,但具體分析,深入的程度和參與的幅度很不相同,比較多的是旅行社領域,餐飲、商品類次之,住宿、交通、娛樂方面更次。目前,國內旅遊企業到境外發展的大多從事旅行社業務,如國旅總社14家在境外設立的旅遊企業,都是旅行社企業;進入美國進行跨國經營的我國旅遊企業,絕大多數也是以旅行社業務為主;在泰國的中資旅遊企業雖然較多,但稍有影響的也都是旅行社,如港中旅、廣之旅、昆明國旅等投資的旅行社。在餐飲方面,“中餐”在國外已是中國文化、中國形象的象徵,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較大量的中餐館,成為當地人心目中有檔次或高消費的場所,但絕大多數是由國外的華人開設的,真正是由國內“老字號”的餐飲集團跨國經營的很少,遠遠沒有達到象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那樣輸出品牌和管理的經營程度。在旅遊商品方面,由於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許多國家都在中國定購産品,玩具等小商品在有些國家佔很大的份額,但是由國內企業專門在國外開設的旅遊商品店則很少。在飯店業方面,由於到國外建造、購買或管理飯店,都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或品牌優勢,同時也有一個逐步得到當地人認可的問題,因此,國內旅遊企業在國外建造、收購或經營飯店的很少,目前了解到的只有北京建國飯店在美國舊金山投入1000萬、貸款400萬購買了假日飯店;廣東粵海集團在法國巴黎東郊投資建設了中國城(CHINAGORA),經營範圍包括飯店、餐飲項目,有100多個標準間,年開房率達94%,利潤300多萬法郎。加拿大多倫多有1家中資飯店,只有30多個房間,在“9.11”事件打擊後,經營面臨的困難比較多。目前國內旅遊企業進行跨國經營,之所以多數選擇以旅行社業為主,主要是因為:國外的企業經營成本較高,對外國人員前往就業限制很嚴,而旅行社業相對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和人員,成為相對比較好的選擇之一;旅行社業務與國外市場聯繫最為密切,可以聯絡外國旅行商,搞好宣傳促銷工作,同時組織好入境客源,對於經營中國人的出國旅遊也有好處;此外,目前國外的中資旅行社經營的主要是機票業務、簽證、訂房、訂餐等業務,由於跟我駐外使領館的關係比較熟悉,代理簽證是旅行社業務的強項。

     5、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股權結構比較單一

    從現調查了解的情況,目前我國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投資結構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在不限制外國投資的國家,我國旅遊企業前往發展多數是一家投資,而且往往國有資金佔多數。如國旅總社14家在外國的企業,除香港國旅是聯合投資、日本國旅佔93%的股權以外,其他都是國旅一家投資;中青旅在日本東京的中青旅日本株式會社註冊資本為5,000萬日元,全部股權由香港青旅持有。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國際飯店、漢堡的北方賓館,國航、東航在法蘭克福、慕尼黑設立公司代理機票,也都是國有投資。二是在限制外國投資比例的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地區,我國前往投資的旅遊企業只能佔規定的股份,一般不能控股。但即使這種情況下,中方投資大多也是由一家企業出資,股權同樣是高度集中的。當然,在市場準入很開放的國家也有合資的情況,如法國康輝旅行社,康輝佔50%的股份,其他為私人所有。加拿大的中資旅遊企業,大多是與當地華人以合資的形式經營的,這種情況整體來説比較少。我國旅遊企業跨國投資和經營的這種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國內旅遊企業的體制,境外旅遊企業的體制只不過是國內企業體制的延伸。由於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大多是國有投資佔主體,股權結構比較單一,這也是導致其在境外市場適應性不強、發展動力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

    6、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規模較小

    由於我國旅遊企業跨國經營的時間較短,加上在境外投資總額有限,因此,目前在境外有一定經濟實力、經營狀況良好的旅遊企業還不是很多。如國旅總社在境外設立的旅行社,一般註冊資本大多在10多萬到數百萬美元之間。全聚德在德國、緬甸、香港、阿曼、美國各設立了1家分店,其中,在美國洛杉磯的這家分店投資額為10萬美元。這些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一般經營規模不大,雇傭員工大多在20人左右,經營規模小的雇傭5-6人,還有聘用人員更少的。我國旅遊企業跨國經營的這種狀況,主要是由於國內的母體企業實力不強。以旅行社為例,據統計,2001年全國1萬多家旅行社的資産總額(固定資産和流動資産)為415.47億元,負債總額199.08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如換算成美元,這1萬多家旅行社資産總額約為50億美元,負債總額24億美元,所有者權益總額約為26億美元。這一數字與外國1家知名大旅行社的資産情況差不多,這決定了我國旅遊企業的跨國經營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太大規模。

    7、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業績良好的較少

     目前,我國旅遊企業由於跨國經營的時間較短、規模較小,一般在當地的影響力比較有限。從經營狀況分析,在境外設立的旅遊企業除少數佔有一定客源層次的優勢,經營效益比較好以外,多數感到競爭壓力比較大,經營狀況基本處在維持狀態。據了解,目前經營狀況較好的旅遊企業有:國旅總社在日本設立的旅行社年利潤約150萬美元,每年向國內輸送2萬日本客源,是國旅總社的三大客源支柱之一;港中旅在法國建立的法國中旅,在與當地旅行社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在800多家旅遊批發商中名列111名,2000年獲純利60多萬法郎;法國國旅(CITS FRANCE)、法國康輝旅行社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在德國設立的中資旅行社,也有少量業務開展較好,可以策劃大型商務、會議、展覽和促銷活動,提供從設計行程、訂票、訂餐、訂房到辦簽證、配導遊的旅遊服務,如港中旅于1991年在法蘭克福成立旅行社,主要經營入境旅遊和票務,2001年接待國內遊客5000多人次,組團到中國2300多人次,營業額達2900萬馬克,其中票務佔60-70%。成立於1992年的飛揚旅遊公司,已在丹麥、英國、西班牙設立分公司,2001年共接待國內遊客1萬人次,組團到中國旅遊3500人次,營業額達1500萬馬克。在漢堡成立於1993年的凱撒旅行社,2001年接待國內旅遊團1.2萬人次,組團前往中國600人次(含散客和機票),營業額4000萬馬克。

     8、考慮跨國經營的旅遊企業比較多

     我國加入WTO以後,各行各業都在研討如何順應時勢與加快發展的問題。其中,到境外發展成為眾多對策之一。這種認識不僅在學界比較一致,而且在旅遊企業界也越來越形成共識,不少有一定實力的旅遊企業在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在研究走出去發展的時機。如一些旅遊企業認為,現在國內發展面臨很多的“管、卡、壓”,國外的發展環境明顯要優越一些,應該考慮如何加快到境外發展。不少旅遊企業正著手進行市場調研,把實行跨國經營作為旅遊企業加快發展的戰略舉措。如青旅總社確定的海外發展戰略是立足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兩大市場,以其全資子公司香港青旅為平臺,一方面瞄準入境旅遊客源市場,積極把握旅行社企業的上游資源,另一方面緊扣出境旅遊發展步伐,保障出境旅遊的接待品質。近期,它們擬在南韓等地通過收購、兼併、合資等手段,選擇有實力、有密切業務往來的合作夥伴設立合資公司,實施資源整合、規模擴張以及國際化發展的經營戰略,努力提高公司旅遊業務的綜合實力。由6家旅遊企業聯合成立的北京神州國旅,也在積極探討到境外發展的問題,目前已與境外旅遊企業進行接觸和洽談。

    雖然當前我國旅遊企業的跨國經營還剛剛起步,但它對於我國旅遊業在新世紀的跨越性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對我國儘快步入世界旅遊強國之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它開闢了旅遊業對外開放的新局面。雖然跨國經營僅僅邁出一小步,但對我國旅遊業來説意味著邁出了一大步,它改變了我國旅遊業以往只有對外開放,而不能主動跨出國門尋求發展的局面,由單項的開放變成了雙向的開放和開放的環流,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第二,為應對入世發揮了先行者的作用。率先進行跨國經營探索的旅遊企業,為旅遊行業深入、主動地應對入世,發揮了先行者的帶頭和示範作用。正是由於有了它們的艱難探索,我國旅遊企業才直接了解了國際旅遊市場狀況,學習了國際市場規則,掌握了跨國經營的經驗,避免了不必要的市場風險。

     第三,向做大做強的方向邁出了重要步伐。我國旅遊企業進行跨國經營,直接與境外旅遊企業在一個大環境裏競爭,了解了國際旅遊市場的行情,找到了與國際旅遊企業的差距,學習了國際市場規則和先進的市場行銷經驗,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環境中,全面鍛鍊了自身的能力,為國內旅遊企業向國際化目標發展創造了條件。

    (節選)

    (高舜禮 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處長)

    中國網2002年11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