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春華秋實 報國情濃
——UT斯達康公司發展紀實

    

    UT斯達康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從事現代通信領域前沿産品開發及生産研製的高科技通信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在加州和新澤西州設有研究開發中心。公司的創始每人平均為華裔,管理層中有很多骨幹是八十年代留學海外的中華學子。

    UT斯達康公司總部雖設在美國,但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將市場重心定位於祖國大陸。因此,其90%以上的業務和80%的員工都在中國,由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和生産。春去秋來,經過海內外優秀人才攜手奮鬥,公司已初具規模,近5年是UT斯達康公司高速發展的5年,2000年銷售業績超過30億元人民幣。人們不禁要問:UT斯達康在國內通信界異軍突起,究竟有什麼啟動市場的妙方?公司的創辦者先於其他留學生回國拼搏,當初是否有“仙人指路”?也許,讀者看了以下的介紹,就會找到答案。

    有人將八十年代的“出國熱”形容為“勝利大逃亡”,然而,當你真的實現了出國心願後,一種“圍城”效應也隨之附身。因為,只要你是中國人,你就不能不想家。特別是當你衣食無憂後,下一步就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在外國人的公司裏努力幹,但發展空間有限,英雄無用武之地。二是拋棄相對穩定、安逸的生活,自己創業,但風險很大。UT斯達康的創業者們選擇了後者。“帶回人才、帶回技術、帶回資金、帶回管理”是大家的創業理念。

    1978年7月,美國科技代表團訪華。在中美雙方會談中,除了在科技發展上達成共識,其中還有一項內容為中國對外開放帶來具有歷史意義的突破,這就是“中國政府同意向美國派遣留學生”。UT斯達康公司的創辦者、中國公司總裁吳鷹,首席運營官周韶寧,首席技術官黃曉慶等都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

    1985年,吳鷹進入新澤西州理工學院開始了他的留學生活。繁重的數字信號處理方向的學業及忙碌的餐館打工生活,為他日後在市場中苦戰打下了基礎。1986年底,吳鷹進入了世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當時AT&T屬下的貝爾實驗室擁有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領導著世界通訊發展潮流。在貝爾實驗室良好的科研氛圍裏,吳鷹眼界變得更加開闊。在貝爾實驗室期間,吳鷹的實驗主管曾問過他,將來想幹什麼,吳鷹的回答是“想擁有一個1萬人的高科技公司”,主管笑了笑説:“你要把現在作的事同今後的發展結合起來。”這句話,吳鷹一直銘記在心,並告誡他現在麾下的員工們。

    1991年的一天,當時同在貝爾實驗室的薛村禾先生的一個電話決定了吳鷹今後的事業。吳鷹和薛村禾的合作有了後來的Starcom(斯達康)公司。

    UT斯達康的首席運營官周韶寧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78屆大學生。1980年他去紐約市立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他邊求學邊打工,曾在IBM工作過。1985年進貝爾實驗室,同年被該實驗室保送到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電腦科學系讀碩士學位。1986年,他開始從事數據通信及多媒體研發。在工作之餘,他又去讀了MBA。在朗訊公司工作時,他負責多媒體通信,設計數據資訊處理系統(DSP)的晶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公司要做無線行動通訊,於是毛遂自薦做“領頭羊”,但洋老闆不輕易相信一個中國人的能力。最後,是周韶寧一天兩個留言電話的數日攻勢,讓老闆體會到了他的恒心與決心。1993年至1994年,周韶寧在貝爾實驗室做高級主管,負責CDMA/GSM軟體和系統的開發。當時,這個職位對中外所有的僱員都是十分難得的。1996年6月,他回國親眼看到中國發生的巨變,於是下決心將事業的重心移到國內。1996年7月,他加盟UT斯達康,現任中國公司首席運營官。很多留學生都有一個中國情結,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中國做些事情,為發展中國的通信事業出力。現在,UT斯達康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200多位留學生加盟。在美國矽谷和新澤西,有一支近200人的研發隊伍。

    1995年,本著1+1Λ2的宗旨,Starcom(斯達康)與陸弘亮創辦的Unitech公司合併,目標是共同把事業做大。

    UT斯達康是由兩家公司合併組成的:一家是由華裔留美學生陸弘亮于1991年6月在美國加州成立的Unitech;另一家是由內地留學生吳鷹和另一留學生薛村禾于1991年2月在美國新澤西州發起成立的Starcom。

    陸弘亮總裁身材魁梧、高大,身高近1.90米。見過他的人,都會憑直覺判定他是一位有決心、有智慧、有原則、想幹一番大事業的人。

    陸弘亮現年45歲,早年畢業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土木工程專業。在發起成立Unitech前,他曾在一家軟體公司任總裁和首席行政執行官。

    作為一個從未在祖國大陸生活過的留學生在內地開展業務,就更需要勇氣。陸弘亮之所以有創業理想,是因為看到通信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又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行業。陸弘亮常想,中國人很聰明,為什麼不能擁有自己的技術,生産自己的産品,造福于同胞?!

    陸弘亮和吳鷹都看好電信市場,都有想在中國把事情做大的勃勃雄心。他們的相識與合作,得益於以先後在這兩家公司都工作過、現任UT斯達康公司首席技術官CTO的另一名中國留學生黃曉慶。

    黃曉慶是重慶人,1982年從華中理工大學畢業後,去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系攻讀碩士學位。他與吳鷹戲劇般地在紐約街頭相識,後來又成為好朋友。他與斯達康公司結緣後,進入美國貝爾實驗室。1993年,黃曉慶回國專門去深圳看了看,當時,深圳人蓬勃向上的精神給他以巨大的激勵。他認為,一個國家窮並不可怕,只要不認輸,就有希望。回到美國後,他主動找到陸弘亮説,不但不要對方發工資,自己還要拿出部分積蓄為新開創的事業注資,這在當時是要冒風險的。隨著事業的發展,黃曉慶在想,怎樣使公司發展得快些並把公司做大?通信技術造詣頗深的黃曉慶發現,自己兩個朋友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恰能互補。於是,由黃曉慶“做媒”,陸弘亮和吳鷹在一次一起吃飯的飯桌上決定了雙方合併的事宜。

    新成立的UT斯達康公司由陸弘亮出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鷹出任執行副總裁兼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並在董事會中擔任副董事長。

    風險投資在今天看來,大家都知曉它能催生高科技産業。但在5年前,留學生企業在創辦之初就敢用風險投資,的確是要冒風險的;同時也得益於身處矽谷,獲得先機。5年來,UT斯達康的銷售業績實現了從1000萬美元到1億美元的跨越,證明他們當初的選擇獲得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成功。

    “無巧不成書”,20年前,陸弘亮在加州分校就讀,在校園內的冰淇淋店打工時,有緣結識了比自己小3歲、在同校就讀經濟學本科的孫正義,即後來日本軟銀公司(Softbank)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UT斯達康成立後,面臨快速發展所需的資金支援。如果完全依靠自己滾雪球般地積累,就會錯過最佳市場機會。這時,陸總想到好友孫正義。

    Starcom(斯達康)與Unitech合併的決定作出後,陸弘亮和吳鷹一行5人飛到日本,向軟銀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作了新成立的UT斯達康公司的業務介紹,孫正義當即承諾注資3000萬美元購入合併後的UT斯達康公司30%的股份。

    UT斯達康拿到風險投資後,不是投機玩錢,而是認認真真做事。經過近5年的努力,公司業務高速發展,營業額連年大幅度上升,去年營業額近18億元人民幣,並於2000年3月3日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至今,公司已在中國累計投入了20億元人民幣資金。為了長遠發展,UT斯達康在中國成立了3家獨資、合資企業和3個研究開發中心,並在北京成立了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領導所屬的8個分公司和所有在華企業。

    UT斯達康的市場定位始終以中國市場為主,在中國通信界,它創造了4個第一:

    1995年8月,由UT斯達康公司推出的第一台SPDH光傳輸設備在中國誕生。1996年7月,UT斯達康公司推出中國第一個具有全程V5,透明傳輸的綜合接入網設備,即AN—2000綜合接入網設備。1997年“小靈通”PAS無線接入系統問世,是UT斯達康公司創造的又一個第一。目前,UT斯達康在中國無線市話市場中佔有80%以上的份額。

    1997年,UT斯達康正式啟動“WACOS計劃”,這是國內外通信界第一個關於“IP多業務交換系統”的研發計劃。2000年7月,在廣東首次試用了使用WACOS技術的産品。

    天上不會掉餡兒餅,UT斯達康能有今天,其背後藏著很多艱苦打拼的故事,幾位留學生是公司的創辦者,更是把事業做大的火種。今天的UT斯達康吸引了國內很多優秀青年加盟。

    “創新”、“高效”、“公司與員工共同成長”,這是UT斯達康的三大核心價值。

    現在很多留學生都羨慕UT斯達康的創辦者抓住了先機。事實上,做任何一件事光憑運氣是不夠的,UT斯達康人堅信,運氣和機遇也可以是自己創造的。特別是在中國,沒有吃苦精神,沒有對市場的敏感,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就得不到收穫。

    1999年,UT斯達康的銷售業績達到18億元人民幣,而公司員工僅1000多一點人。這背後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在位於北京的中國公司總部辦公區,許多座位上有名字牌卻不見人影。原來,他們不是到外地去做銷售,就是搞市場推廣活動去了,很多銷售員工平均一個月在家的時間只有一週。

    作為高科技通信企業,必須不斷有新産品推出,因此,研發、産品管理、技術支援及市場推廣等部門人員的壓力很大。公司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在高效運轉著。

    公司幾位老總也是中國、美國兩邊跑。在國內,也是穿梭于分佈在多個省市的銷售點,坐飛機途中成了補充睡眠的好機會。

    UT斯達康公司無線産品部總經理葉舟回憶做市場的經歷,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來總結 UT斯達康人不服輸的韌勁。UT斯達康副總裁樂振武現在全面負責公司的銷售。他説,簽單不是屬於某一個銷售員的成功,每個定單的背後必須有生産工藝、高品質、産品的適用性等綜合實力來支援。

    如今,UT斯達康的規模越來越大。幾位留學生是公司的創辦者,他們更是把事業做大的火種。今天的 UT斯達康吸引了國內很多優秀人才加盟。

    “員工與公司共同成長”,是 UT斯達康的企業文化。它不僅體現在員工能力的培養,還體現在物質收益上。陸弘亮總裁誠懇地説,我們希望員工都能在辛勤工作之後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公司員工有機會持股,就是體現這個想法的一個制度。

    UT斯達康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優秀、最成功的華人通信公司。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要從現在做起。

    “網路即交換”是 UT斯達康在通信界率先提出的理念。為了適應未來寬頻、網際網路、無線三大通信趨勢、UT斯達康力推“WACOS多業務 IP交換系統”。

    UT斯達康于 1997年正式啟動“ WACOS多業務 IP交換系統”的研發、生産計劃。“ WACOS”與美國“瘋狂”一詞諧音,UT斯達康並非真瘋狂,而是以誇張的表達,表示開發下一代通信産品的決心。

    WACOS是面向未來的多業務 IP交換系統,不僅實現了通信網路從有線到無線、從窄帶到寬頻、從 TDM交換到 IP交換的全方位轉變,還兼顧到傳統電信網路製造商和業務運營者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提供新業務的需求。從而為通信網路平滑過渡到未來鋪平了道路。在去年 10月深圳高交會上,展出了“ WACOS計劃”中的部分産品及與之相關的城域網解決方案。

    1998年,UT斯達康在通信界率先提出“網路即交換”的理念,今天這已成為通信發展的趨勢。UT斯達康是“國際軟交換組織”的成員,更是發起者之一。UT斯達康希望以實力佔據國際通信界技術領地。

    UT斯達康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優秀、最成功的華人通信公司。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要從現在做起。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1月1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