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參觀建設節約型社會展覽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22 日 | 文章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12月22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昨天晚上參觀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展覽會。他強調,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一同參觀。

21日晚19時30分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北京展覽館,參觀正在這裡舉辦的建設節約型社會展覽會。胡錦濤強調,節約資源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節約土地、能源、淡水、礦産資源,對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節約能源資源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快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各項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等也于21日晚分別參觀了展覽會。

在展廳胡錦濤仔細觀看一幅幅圖片、一個個模型、一件件實物,認真聽取工作人員的介紹。在節水滴灌沙盤前,在清潔電動車實物前,在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模型前,在廢舊輪胎回收處理與綜合運用展板前,在可再生能源示範基地示意圖前,胡錦濤都仔細察看,並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對各地區各部門建設節約型社會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

胡錦濤在參觀時説,建設節約型社會,當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節約能源資源的目標要求,實行嚴格的責任制。二是要加快調整結構,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三是要發揮科學技術作用,集中力量研究開發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援重點行業加快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改造。四是要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的價格、財稅、投資政策,推動節約能源資源工作。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規,強化監督管理。胡錦濤強調,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資源意識和節約意識,努力營造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使節約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吳邦國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北方農村能源生態模式展示、煤礦瓦斯治理與綜合利用模型等。他説,要大力推進以節能降耗為核心的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下決心淘汰落後生産能力,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開展節能降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技術支撐。

溫家寶先後來到山東、江蘇、遼寧等展區參觀,詳細了解發展迴圈經濟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他説,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擺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設節約型農業、節約型工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深圳、廈門、寧波、大連等展區,賈慶林仔細了解海水淡化等技術的有關情況。他説,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要動員社會各界都來節約能源資源,形成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強大合力。

曾慶紅仔細觀看了湖南汨羅再生資源工業園沙盤等,聽取了四川農村沼氣的情況介紹。他説,全社會都要樹立節約意識、建設節約文化、倡導節約文明,每一個公民都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貢獻。

黃菊認真聽取有關節能、節水、節材項目的情況介紹。他説,節約資源,功在當代,利在韆鞦。要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依靠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全面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工作。

吳官正在一個個新型節能降耗項目前,不時詢問節能技術、迴圈經濟技術發展的新趨勢。他説,推進能源資源節約,是緩解能源資源供求矛盾的重大舉措。要著力構建節約型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推動全社會形成節約能源資源的良好風尚。

在青海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場等模型前,李長春駐足觀看。他説,要加大宣傳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的力度,推廣普及發展迴圈經濟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營造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周永康、賀國強、郭伯雄、曹剛川、曾培炎、王剛、徐才厚、何勇、華建敏、陳至立等也參觀了展覽會。

這次展覽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3個部門聯合舉辦。展覽會展廳分為綜合館、地方館、中央企業館、科普館4個部分,共58個展區。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