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北京,讓法律為英雄撐腰

    

    歷經六年、七易其稿的《北京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終於在千呼萬喚中浮出水面,不久前正式頒布實施。至此,見義勇為作為一種高尚的道德行為,在首都北京不但得到全社會的褒揚,也受到法律的有力保護。

    一種無以言表的心痛

    1992年,北京市在國內率先舉辦見義勇為“好市民”的評選活動,引起熱烈的反響。至今榮獲“首都見義勇為好市民”人數已達236人,“見義勇為積極分子”425人。在他們中間,有國家公務員,有學生,有普通市民和郊區農民,也有來京的外地務工人員。他們用血肉之軀弘揚了人間正氣,為首都的社會穩定譜寫了一曲曲浩然正氣之歌。

    然而,損害見義勇為者權益的事件也時有發生。一些見義勇為者常常是光榮一時之後,就陷入“流血又流淚”的尷尬困境。有的不但要忍受軀體傷痛的折磨,還要為醫療費沒有著落而操心;有的長時間得不到賠償,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單位以不是工傷為由,沒有給見義勇為的職工出醫藥費,住院治療期間的工資、獎金也被停發了。據北京有關部門的調查,在被評為見義勇為“好市民”和“積極分子”的人群中,有近半數不同程度負傷致殘,生活困難的也佔1/3左右。“這是一種無以言表的心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見義勇為者這樣説。

    從事見義勇為人員保護工作的首都精神文明辦公室,長期竭盡解決英雄們遇到的醫療、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難。但因無章可循,多靠領導特批,工作人員多方奔走協調,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這不是首善之區的北京應該給見義勇為者的回報!只有立法,從法律上明確獎勵保護見義勇為行為的制度,才是對見義勇為者的最好保護。”首都文明辦主任趙東鳴深為感嘆。

    千呼萬喚始出來

    從1994年起,首都文明辦擔負起制定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法規的重任。但是,當時國內此類法規鳳毛麟角,可借鑒的經驗匱乏,起草中困難不小。

    “起草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來電來函,出主意,提建議,給我們以鼓勵。”首都文明辦孫平處長談起這段經歷不無激動。她説,《條例》起草的6年中,先後有12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案和提出建議。北京市第三十九中校長楊萬里就是最執著的一位。他6年5次在市人大會議上提交為見義勇為立法的議案。第一次提交議案後,市政府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由於當時對立法主體、管理機構、基金來源等問題還沒有理清,又考慮北京是首都,此項立法可能産生的社會影響,故市政府非常慎重。但楊萬里矢志不渝,又連續5年在市人大會議上提交提案,催促儘快為見義勇為行為立法。

    其實,《條例》起草工作一直在日夜兼程。起草人員赴外地取經,向法律、倫理專家徵求意見,對《條例》文字反覆修改,先後七易其稿。市民們對《條例》也給予極大的關注。1999年11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市政府提交的《條例》(草案)公開登報,徵集市民意見。短短20天,就有近萬名市民通過電話、信函、電子郵件,提出了5600多條修改意見。

    2000年4月2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對《北京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進行表決。當主持人請到會的51位委員按表決器,不到半分鐘,會場大螢幕上顯示“贊成”一欄的統計數字就從“0”竄到“51”:全票通過。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張旭明興奮地説,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會議上像這樣全票通過的提案並不多,説明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深得人心”。

    讓英雄無後顧之憂

    《條例》明確提出獎勵見義勇為人員,保護其合法權益的同時,針對見義勇為人員權益工作中出現的棘手問題,制定了有的放矢的條款。《條例》規定,對見義勇為受傷人員醫院必須實施搶救,不論有無交納訂金;對救治費用問題,由所在工作單位墊付,無力墊付或無工作單位的,從見義勇為基金中墊付,最後由加害人、保險機構或所在單位承擔。《條例》還明確規定,因見義勇為致殘的,依照國家有關因公(工)負傷人員的規定辦理;醫療期間應算正常出勤,單位不得扣減其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無工作單位的從見義勇為基金中補貼。見義勇為人員今後不再為醫療費用擔憂。

    為使《條例》執行起來更有操作性,在《條例》實施前夕,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條例實施辦法》,對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做出詳細規定。包括:市民政局設立見義勇為權益保護處;設立見義勇為基金,撥出1000萬元作為啟動基金;每年對授予“首都見義勇為好市民”稱號的見義勇為人員,頒發不低於1萬元的獎金;區、縣政府每年對授予“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稱號的見義勇為人員,頒發不低於5000元的獎金。《實施辦法》還規定,見義勇為人員受傷致殘後尚有勞動能力而無工作單位的,應依據有關規定就業,生活不能自理且家庭供養困難的,可以安置到社會福利機構;其家屬沒有生活來源的,優先推薦就業,支付住房租金、醫療費、子女上學學費等如有困難,從見義勇為基金中給予經濟補助。

    “給見義勇為者立法,用法律加固道德的基石,使勇敢者不再失落,旁觀者不再儒弱,讓‘見義勇為’這一中華傳統的道德風範在北京得以弘揚光大!”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西平如是説。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10月2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