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教育感化挽救——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思考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個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社會問題,有人將未成年人犯罪與環境污染、吸毒販毒並列為“三大公害”。它不僅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直接影響到一代人的成長。

    法網恢恢 犯罪必懲

    在我國,任何人違法犯罪,都要依法受到法律懲處,青少年也不例外。但是,由於未成年人一般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成年人一樣的意識和行為能力,因此,在法律責任上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有所區別。我國刑法規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並且不適用死刑。

    1999年10月13日下午,河北省宣化縣一名16歲的少年劉某,因與女友吵嘴,竟喪心病狂地開著轎車朝行人一路碾軋,致使2人死亡,13人受傷。問他為什麼遷怒于無辜者時,他的理由竟如此荒唐:“看見路上並排走的人就生氣,軋死他們活該!”當公安人員逮捕他時,他竟説:“你們抓我,不就是軋死了幾個人嗎?”

     然而,法律是公正的,也是無情的。觸法必被懲,犯罪必被捉。任何人犯罪都難以逃脫法律的懲罰。

     寓教于審 立足挽救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公安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中,堅持預防犯罪的原則,區別對待,依法減少刑事處理。1998年9月,哈爾濱某中學發生數起山地車被盜案,警方很快破案。原來係6名中學生所為,他們當中有的應依法勞動教養。但六順派出所民警張建華在調查中了解到,這些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且是初犯,如果從重處罰,很可能會毀了他們的一生。為了給他們改過的機會,經上級領導同意後,張建華到孩子所在的學校,專門召開挽救幫教會,並以案説法,上法制課,宣佈對6個學生從輕處理,達到了教育挽救的目的。

     人民檢察院通過依法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實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援公訴以及法律監督等活動,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目前,我國3000多個檢察院設有未成年人犯罪檢察處(科、室)。

     各級人民法院建立了專門審理少年犯案件的少年法庭。截至1998年底,全國法院已有3000多個少年法庭或專門合議庭,有1.5萬多名法官專門從事未成年人犯罪審判工作。少年法庭的法官們懷著一片愛心,像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醫生對病人那樣,教育、感化、挽救那些失足少年,使他們走向新生,北京海澱區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審判臺,專門設計成“U”字形狀,象徵著對未成年被告人敞開懷抱,營造了“教育、感化、挽救”的環境氣氛。幹了13年少年刑事審判的全國法院模範———北京海淀法院法官尚秀雲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説:“每一起案件都是一齣人生悲劇。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無數個幸福家庭才構成一個穩定的社會。”

     教育改造 重塑新人

     對於受勞動教養處罰的未成年人,勞教所和未成年犯管教所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懲教結合,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新人。為此在未成年犯管教所開辦特殊學校,對未成年犯進行系統的思想、文化、技術教育,提高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為他們回到社會就業創造條件。組織罪犯學習法律,促使其認罪服法,真誠悔過。到目前為止,全國所有的未成年犯管教所都開辦了特殊學校。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創教育改造新路,成立了集培訓、矯治于一體的河北省青少年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一些少年犯在勞教所和未成年犯管教所獲得了崗位合格證和技術等級證書,有的還取得了大學文憑。

     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有重新做人的願望。大墻內外的幫教促使他們走向新生。北京市勞教局將學校搬到勞教所內,實行全日制辦學,主要以學文化為主,開設有電腦、應用技術等課程,未成年犯通過考試,可獲得社會承認的畢業證書和技術資格證書。北京市的勞教所還與區、縣政府部門簽訂協議,共同做好幫教工作。未成年犯的家長普遍反映:沒想到勞教所不僅有專政的職能,而且還有教育、感化、挽救的職能。

     除了正規、系統的教育外,勞教所和未成年犯管教所還十分重視社會教育和家屬幫教相結合,採取走進去、請進來的方式,對未成年犯進行理想、道德、形勢、前途教育,使他們感覺到社會及親人的溫暖,看到前途和希望。有的為未成年犯開設了心理門診,為他們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矯治,以減輕他們心理上的壓力。有的還組織各種文體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陶冶情操,促進改過自新。

     《人民日報》 (2000年09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