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刑警著書曝光騙術

    今天,一本名為《都市街區詐騙揭秘》的書正式出版發行。書中110個案例均來自作者多年刑警生涯的親身接觸。他説:寫書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再讓老百姓受騙挨坑———

    刑警著書曝光騙術

    馬炳臣退休前是北京市西城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的副大隊長。他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把自己多年來接觸過的詐騙案件實例,總結、分類、編撰成書,向老百姓介紹騙子行騙的手段,增強自我防範意識。

    2000年初,馬炳臣開始把這個想法付諸行動。強烈的寫作衝動讓他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裏,翻遍自己積攢下來的上百萬字資料,終於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30多萬字的《都市街區詐騙揭秘》。今天,這本書終於正式出版發行。

    在十多年的從警生涯裏,老馬接觸過數不清的犯罪案件,與不計其數的犯罪分子打過交道,而他為何單單選擇了街頭詐騙,作為自己首部著作的主題呢?

    接受記者採訪時,馬炳臣這樣道出自己的考慮:

    避免百姓街頭受騙 預防是最有效手段

    老馬通過對十幾年來案例的反覆分析,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凸現出來:近些年,街頭詐騙案的發案率越來越高,從早先的每年只有幾起,逐步發展到每年十幾起、幾十起直至現在隔三差五地就有人來報案。與此同時,街頭詐騙在刑事犯罪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馬炳臣考慮,雖然兇殺、搶劫、強姦這些惡性刑事案件對受害者的傷害更大,但畢竟不是頻發的,攤在老百姓頭上的可能性很小。而街頭詐騙則不同,它的主要對象就是普通老百姓,犯罪勢頭大幅上升預示著老百姓受侵害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所以將預防街頭詐騙作為宣傳主題,可能對老百姓的幫助會更大一些。

    在進一步深入研究中,老馬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隨著案件數量激增,街頭詐騙案受害人從只有個別人擴展為一個群體,而令人擔憂的是,這個群體幾乎囊括了社會各階層的人,既有公務員、幹部、知識分子,也有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外地在京務工者。他們普遍是被騙走幾萬元、十幾萬元,最多的達到幾十萬元。如此大的數額、如此廣的受害面,必然會帶給公安機關巨大的破案壓力,而街頭詐騙犯罪又具有流竄做案的特點,往往不易偵破,時間一長街頭詐騙就成了群眾反應強烈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後來我就想,與其等著公安機關一件件費力去查辦詐騙案,倒不如把街頭騙術全部揭穿了,送給老百姓一雙識騙慧眼,把犯罪杜絕在發生以前。”

    “最重要的是,對於老百姓來説,街頭詐騙不同於其他刑事犯罪。惡性刑事犯罪具有突發、不可預防的特點,而街頭詐騙卻不同。我手中的資料表明,詐騙犯得手前,至少要與被害人週旋十幾分鐘,甚至是幾十分鐘,受害者有充分的時間作分析、判斷,如果老百姓掌握了識騙武器,不上當,也就不會有損失。而騙子一旦覺察被人識破,一般都是悻悻離去,不會再對老百姓生命財産構成威脅。因此從這個特點分析,我個人認為,預防詐騙犯罪幾乎就等於制止了詐騙犯罪。我急著寫這個主題,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儘快掌握制止犯罪的主動權。”

    受騙者的慘痛經歷 老馬至今曆歷在目

    馬炳臣曾是名軍人,17歲參軍後,在野戰部隊一呆就是20年。1988年2月轉業後,他被分到西城公安分局刑警隊,歷任偵察員、副隊長,一幹又是13年。如今,雖因退休離開了刑警崗位,但每當提起騙子帶給受害人的痛苦,馬炳臣都會義憤填膺。

    “受害人的痛苦形容我歷歷在目,受害人被騙的慘痛後果,讓我恨不得把所有的騙子都繩之以法。”

    老馬曾在《實話實説》中做過一次嘉賓,介紹如何防騙。節目播出後,很多受害人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他。當一位受害人費盡週折坐到他面前時,第一句話就是,我找您整整一年了。受害人所受煎熬時間之長,可見一斑。

    “每當有被騙者來報案時,我都會看到一張表情複雜的臉。那上面有沮喪,有懊悔,有急切,有絕望,有希望。甚至當我目送他們走出辦公室時,他們的背影都能讓我感到他們心靈所受到的重創。而經濟上的損失,只是個開始,詐騙給受害者帶來的痛苦遠未完結。”

    某集團公司的一位高級工程師在上班途中被2男2女以“軍人”、“銀行職員”、“買主”、“賣主”的身份,用假金錶佈局,被騙走15萬元。受騙後,她雖然恨得咬牙切齒,但知識分子好面子的性格,讓她既無法對家人講出真相,又不敢對朋友訴説排遣,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懊悔,忍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

    一對感情和睦、生活並不富裕的夫婦,妻子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買菜時,被3個以不同身份出現的陌生人,合夥用“電子元件”騙去人民幣、外匯、首飾等價值幾萬元的財物,丈夫無法面對這種損失,天天罵妻子蠢笨,妻子也無法原諒自己的過失,本來美滿的家庭也因此籠罩上一層不祥的陰影。

    一位退休工人,和老伴兒省吃儉用一輩子,留下了點積蓄,本以為可以憑此安度晚年,誰知禍從天降,在銀行門前,被3名外地男子,用“秘魯幣”詐騙了13萬元,一生心血被騙得乾乾淨淨。從此,老人一病不起,老伴和子女只能與他一起吞咽被騙的苦果。

    一位下崗職工,在長安街電報大樓門前的馬路便道上,碰到兩個人正撿到一包錢,兩人聲稱見者有份,騙去他寶貴的3萬元,這位下崗職工所面對的家庭壓力和生活壓力,不用説,人們也猜得到。

    上面幾個例子都是馬炳臣處理街頭詐騙案的親身經歷。在他的《都市街區詐騙揭秘》一書中共有110個這樣的真實案例。

    七旬老太受騙辭世 老馬堅定著書決心

    提起那次難忘的出警經歷,馬炳臣的語調頓時變得沉重起來:

    受害人是年已七旬的徐老太太。當時,老人的兒子趕到派出所,説老人被2女1男3個騙子,用占卦算命的騙法騙走全部積蓄以後,突發急病。老馬立刻趕到徐老太太的病床前。

    老人敘述著被騙經過,一串串清淚不時淌過臉龐。

    “那天在早市,有個高個兒女人問我是否知道附近有個能治百病的名醫,這時一個老女人走了過來,説她認識這個醫生,還找他看過病,算過命。我本是有文化的人,應該不信她倆的無稽之談,之所以中邪一般跟她們去找名醫,就是因為聽那個老女人説,她兒子被名醫指點發了大財。我惦記著我兒子,不想讓他賺錢太辛苦,就打算找名醫給他求來好運。後來,我跟她們來到馬甸橋附近的一幢居民樓前,那個‘名醫’從樓裏出來,見到我後便嘰裏咕嚕地嘮叨。那老女人驚惶失措地拉住我的手,勸我要挺住,説我孫子要出事。我一下蒙了,求名醫想辦法救人。他便讓我回家取5萬元交給他,還不許聲張,如有違背,孫子就會送命。老女人附和説,名醫不會要你的錢,只是看你是否心誠,第二天就會還給你。上次她為兒子求財,拿了8萬元,第二天名醫就還給她。我像中了魔一樣,回家便取出全部積蓄給了壞人。”

    馬炳臣安慰著老人,希望她再提供些線索。誰知老人並沒有急於讓老馬找回自己的積蓄,而是輕輕地説,上當受騙全怪我自己愚昧無知,騙子之所以得逞,就因為我的輕信與迷信思想。細想起來,他們的騙術並不高明,而且漏洞百齣,可他們就是掌握了老人偏疼孩子的心態才成功的。我是一個老黨員,一個退休教師,平時經常讀書看報都沒有逃脫他們的圈套,那些沒有文化的人不更得上當嗎?!民警同志,快想辦法吧,假如有一種方法能提醒像我一樣無知的老百姓,讓更多的人提高認識不再步我後塵,我被騙也甘心了呀。

    老人緊緊抓住馬炳臣的手,指甲深深陷入到他的皮肉裏,而此時老馬已經感覺不到皮肉之痛,他已經被心痛淹沒了。

    也就是在老人説了這一番話之時,強烈的責任感令馬炳臣暗下決心,一定要寫書將騙子的醜惡嘴臉和陰險手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再不讓受騙的悲劇發生。

    幾天后,老人含恨離開了人世,她沒有等到騙子被抓歸案的時刻。值得欣慰的是,老人的心願已經隨著馬炳臣的著書得以實現。

    識騙手段全教給百姓 我這個刑警才沒白當

    提到自己的書,這位老刑警立時又來了精神。老馬説,我的寫作水準不高,但書中每種洞察騙子行騙的方法都是從絕對真實的案件中總結出來的,實用性很強,因此我想老百姓應該喜歡。寫書的確非常辛苦,可當我寫起來時,受害人所經受的那種巨大痛苦強烈地衝撞我,而且很多案件是我親手辦的,所以後來越寫越來勁,最後竟有剎不住車的感覺。

    初稿完成時,老馬一下子寫了近80萬字。那時,他有個顧慮,就是怕過多透露詐騙細節會讓心術不正的人學壞,於是偏重於寫處理案件的過程,有些像調研報告。後來,有一次當電視中又播出有人受害的新聞時,老馬把桌子拍得山響,又氣又恨又無奈地説,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不動腦子的人讓騙子得逞?書稿必須全部推翻,換成通俗的,讓老百姓一看就懂的寫法。

    馬炳臣在愛人的幫助下,把相同行騙手法的案例反覆篩選,尋找共性,並用講故事的方式描述騙子的心理和手段,同時加入批註解釋,最後將七八百個案例綜合成110個故事,減了50多萬字。

    老馬直言,他特別希望媒體多多介紹自己的這本書,不是為了促銷賺錢,就是想讓更多的老百姓知道有這麼一本防騙寶典。大家都知道了,騙子也就沒有市場了。

    馬炳臣向記者透露了他今後的計劃,除了今天由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都市街區詐騙揭秘》這本外,他預計再寫四本書,內容涉及經濟詐騙、金融詐騙、行業詐騙、江湖詐騙,這五本書將構成一套防騙手冊。老馬講,在法律上只有詐騙罪的定義,沒有具體分類,我是根據自己的辦案經驗將詐騙分的類,以便於老百姓按需選擇。

    寫書只是老馬宣傳防騙的一部分,目前他還在與電視臺合作攝製介紹詐騙犯罪現狀的電視片,與網站商談開闢防騙網頁的事宜。老馬恨不得天天時時對老百姓講這些東西,他有一句發自肺腑的話:預防和打擊犯罪都是警察的責任,如果能把當刑警這麼多年識騙防騙的經驗全部教給了老百姓,才算我這個刑警沒白當。

    

    北京日報 2001-5-8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