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青少年高科技犯罪管窺

    據筆者對浙江省和江蘇省等地進行調查,發現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犯罪的有80%以上是不足25歲的青少年!新的時期,青少年犯罪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青少年利用高科技手段和高科技産品犯罪給治理青少年犯罪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治理好青少年高科技犯罪迫在眉捷。

    警鐘長鳴

    在調查中,筆者秘訪了一些泡“網吧”的青少年,看他們的年齡,以及他們的言談舉止,絕大部分是在校的大、中學生。他們有的上網是為了找黃色網站尋找刺激,有的則下載黃色圖片和黃色小説,更有甚者還將下載的內容在學校進行廣泛傳播,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校園內外造成不良影響。

    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傳統犯罪,對國家和社會造成重大危害。他們有的利用英特網傳播非法言論,傳播淫穢圖片、書刊,在網路上招娼賣淫;有的利用電腦合成技術,偽造證據,進行敲詐勒索,甚至偽造假文憑、假身份證等證件騙取錢財。在南京市某大學就有3名大學生偷偷利用鐳射等高科技手段製造假文憑,在他們那裏,花幾百元就可以買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的畢業證。有些青少年還利用電腦等高科技技術進行賭博和封建迷信活動。

    現代化資訊日益發達的今天,以往那種“成年人教唆少年犯”的口傳身教式的犯罪逐步被現代媒體的“教化”作用所代替。大量不良傳媒的文化污染,導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加快犯罪進程。據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統計,今年以來,不良媒體引發的姦淫幼女、強姦婦女案件明顯增多,被告人多數不滿16歲。電子遊戲被稱為“電子海洛因”,很多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沒有經濟來源和家長反對的情況下,不少青少年便不惜採取盜竊、搶劫等手段獲得錢物。寧波市某中學一名高三學生整天迷戀電子遊戲,上學就泡在遊戲廳裏,後因參與遊戲賭博,輸光了錢還欠下許多債,無奈之下便産生不法念頭,在搶劫一名婦女時被抓獲。據統計,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有百分之五六十是因迷戀電子遊戲而犯罪。

    追根溯源

    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是青少年高科技犯罪的直接原因。有的青少年還不知道修改IC卡吃飯、下載黃色圖片是違法行為。有些具有高學歷、電腦知識比較豐富的青少年,故意製造電腦病毒,破壞他人電腦系統,心中洋洋得意,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認為這是有本事,炫耀一番,最終走入歧途才追悔莫及。

    社會不良環境也會導致青少年高科技犯罪。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社會上一些不良的文娛活動不斷滋生蔓延。網吧、歌舞廳、酒吧、電子遊戲廳包圍著學校,一些思想不太成熟的青少年經不起誘惑,最終墜入其中,不能自拔。加之一些營業主昧心賺錢,不管不問消費者是否成年,有的甚至教唆青少年回家偷父母的錢,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也在千方百計地挖掘一些犯罪新聞,並將罪犯的作案細節一一描繪,無形中毒害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使得青少年高科技犯罪問題愈演愈烈。

    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調查中,很多學校在高科技知識教學中,缺乏必要的道德、法制教育,有關高科技道德、法制和自我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從未涉及,使學生對高科技的非法行為認識不清;有些家長都是高科技人才,對自己的孩子只教不管,將一些不該教給孩子的內容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孩子。溫州市有一家長將怎樣製造並傳播電腦病毒的方法傳授給自己的兒子,沒想到14歲的兒子製造出電腦病毒後,好奇心大發,忍不住在網路上大肆傳播,使很多用戶的電腦陷入癱瘓狀態,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些單位和個人的電腦網路等高科技領域技術保密手段落後,保密措施不力,加之我國網路運作的法律規章尚是一片空白,無形中也給青少年高科技犯罪創造了條件。

    防患未然

    青少年高科技犯罪不僅關係到高新技術的法律保護問題,更重要的是關係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這個問題,值得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應當積極採取措施,防範和治理青少年高科技犯罪。

    首先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在傳統應試教育中,法制教育顯得微不足道,家長和學校關心的只是孩子的考分成績,對學生的法制觀念和道德意識很少問津,結果使一些青少年犯罪還不知其因,家長也被蒙在鼓裏。因此法制和道德教育要雙管齊下,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要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各級政府、司法部門、社會、學校、家庭要共同參與治理,建立青少年違法犯罪防範責任制,建立家庭防線,搞好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要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建立合理的育人機制,更好地發揮好“教書育人”的作用。此外,要加強社會防線,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對學校周邊環境必須整治,對違法毒害青少年的文化娛樂場所進行清理整頓,凈化青少年的成長環境,防患于未然。

    最後,各單位要加強高科技的防範意識和保密意識,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規範網路運作的法律,建立網路法規,以便處理此類案件有法可依。同時應大力宣傳高科技犯罪的根源與治理,對誘導青少年高科技犯罪的不法分子應嚴懲不貸,對高科技違法犯罪的青少年要本著教育從嚴、處罰從輕的原則,使其明白犯罪的社會危害性。

    

    《法制日報》 2000年11月2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