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專家認為:中國和八國集團正相互吸引 不斷靠近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13 日 | 文章來源:北京週報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G8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將進一步拉近中國與這個世界上最富的集團之間的聯繫

6月10日,在俄羅斯北方城市聖彼得堡,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應邀參加八國集團財政部長會議。

繼去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在英國鷹谷舉行的八國集團(G8)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之後,今年7月中旬,胡錦濤將再次啟程,赴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參加G8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這也預示著中國與G8之間的相互聯繫更加廣泛,相互影響將會更為深刻。

1975年在法國倡議下,美英法德意日六大工業國在巴黎郊外舉行首腦會議,會後發表的《朗布依埃宣言》奠定了大國經濟合作基調。1976年在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舉行第二次會議時,增加了加拿大,形成“七國集團”,從此一年一度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峰會)宣告誕生。G7的GDP約佔當時世界總量的2/3,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額的1/2,發展援助額佔援助總量近3/4,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1997年G7吸收俄羅斯正式加入,於是乎出現了“八國集團”(G8),但俄只能參與非經濟議題,因此有滑稽的“G7+1”之稱。G8作為一種國際機制是由不同層面構成的:領導人會議是其意志的總體體現,而對世界經濟、財政金融政策的討論和決策,則主要由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決定。目前,G8越來越向著引導世界經濟和全球發展戰略的大國論壇方向發展,正試圖把世界經濟活動規則化、制度化。

中國對於世界經濟的意義

G8對世界的“管理”越來越力不從心。法國最初創意只是“爐邊會談”,不設儀式、議程,議題僅限經濟領域,但後來議程越來越密,議題越來越多,從經濟延伸到政治,從地區擴展到全球,如貿易、債務、健康、教育、環保、反恐等等包羅萬象,難著邊際。導致G8會議變成每年數度的“政治秀”:開會時轟轟烈烈,熱熱鬧鬧,閉幕後悄然無息,虎頭蛇尾。當前,全球經濟嚴重失衡,通脹態勢不斷凸顯,石油與黃金價格大幅振蕩,外加可持續發展、恐怖主義、非傳統安全問題、軍備控制等此起彼伏,使G8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協調越來越力不從心。

與此同時,G8內部離心力不斷增加。作為G8核心的美國的領導力量受損。相對經濟實力下降,鉅額“雙赤字”與美元疲軟已成為國際金融動蕩與世界經濟風險的重要誘因;海灣出師無名以及諸如肆意虐囚、濫殺無辜等一系列醜聞,已使美國從道德高地上迅速跌落;深陷伊拉克與阿富汗戰亂而不能自拔,應對伊朗、朝鮮等所謂“無賴國家”捉襟見肘,政治力與外交力已大打折扣。G7峰會在冷戰時期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一致對付破壞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的國家--蘇聯,如今“邪惡帝國”表面似乎已被招安改編,但是俄羅斯的獨立特行使西方七國尤其是美國越來越不滿。西方諸多政論家據此而指出,俄羅斯除經濟規模外,在價值觀念、政治權利、清廉指數、財産權保護、司法獨立等諸多方面與世界主要工業化民主國家相去甚遠,由於昔日“破壞者”已從外部鑽到了內部,從而正在使G8峰會機制逐漸陷入喪失功能的狀態,步入風雨飄搖的黃昏期,最終無法逃脫解體的命運。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超越越來越多的G8成員國。2005年,中國GDP已達到2.3萬億美元,已超過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從消極意義上看,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已對國際一般商品與大宗原料商品的供給與價格穩定産生不利影響。2004年中國的GDP總量佔世界4.4%,但原油、煤炭、鐵礦石和水泥的消費量卻分別佔世界7.4%、31%、30%和40%。

就積極方面而言,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對世界新增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4%,僅次於美國21%。聯合國貿發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紛紛將中國稱為“新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是,對這樣一個迅速崛起的龐大經濟體被排斥在G8之外,國際輿論評論越來越熱烈。西方媒體認為,“沒有中國參加,已經越來越無法進行富有建設性的經濟討論了。”“把中國排除在外談論世界經濟是不現實的。”“沒有中國的參與,就等於缺少了一個重要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再好的宏觀經濟規劃和政策也是不完整的”。《印度斯坦時報》指出,作為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是G8新成員的不二人選。

6月29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八國集團外長和歐盟代表出席八國集團外長會議

相互吸引

中國與G8的“歷史性”接觸。中國早在1945年就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與國際背景,新中國成立後在經濟領域長期以來一直默默無聞。直到1987年七國首腦才在第13屆威尼斯峰會後發表的公報中首次提到中國,認為應該對中國實行的經濟改革給予特別的關注。雖然中國與G7關係在1989年之後一度變冷,可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雙方的接觸一直在不斷擴大,“對話”越來越密切。雙方接觸的里程碑意義是2004年10月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出席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中國財政部長和人民銀行行長以觀察員身份應邀與會,這被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約翰·泰勒稱為“歷史性的”事件。中國已進入G8視線,但是對於吸納中國加入問題,G8成員國心思各異,至今尚未達成一致。

一方面,德國、法國、俄羅斯、義大利、英國和加拿大態度積極。2003年6月,在法國舉行的第29次G8峰會上,東道主法國邀請了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在內的一些國家,參加峰會前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中國國家主席應法國總統的邀請出席了非正式對話會議,併發表題為《推動全面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講話,由此正式開啟中國與G8的互動。2004年6月,第31屆G8峰會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海島召開,峰會就G8參與國的結構性調整問題進行過討論。德國、法國、俄羅斯明確表明瞭態度,英國和加拿大的態度也相對積極,義大利總理特地強調,沒有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舞臺上的主角,討論經濟未來就沒有多大意義。

2005年7月,在第31屆G8峰會上,應英國首相邀請,中國國家主席作為觀察員出席了會議。英國表示,對G8峰會參與國進行結構性調整存在困難。另一方面,美國、日本態度曖昧。對於是否吸納中國,日本的心態複雜矛盾,既希望加強同中國的聯繫,又不甘心放棄作為亞洲地區在G8中惟一代言人的地位,因此在現階段,日本至多希望中國作為G8的觀察員或夥伴國家而非正式成員。美國的態度相對曖昧,美國國內認為中國不夠資格的聲音佔了多數,因此阻礙中國加G8。美國國務院最近表示:“我們知道有許多組織和個人提議擴大G8,把中國吸收進來,但G8現在還沒有考慮擴大。我們與中國積極開展雙邊往來,在恰當的多邊場合也進行了密切交流。我們正為擴大這一富有建設性的合作而努力。”

中國在思想上已接納G8。國際觀察家已注意到中國對G8峰會態度的變化:從前,中國一貫認定G8峰會是“富國俱樂部”,自豪地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03年中國出席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G8峰會時,還對加入G8持慎重姿態。但是,當2005年G8峰會于英國愛丁堡拉開幃幕時,中國承認G8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非常重視同G8的關係。中國與G8強化長期合作關係符合雙方的利益,中國希望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與G8展開對話和合作。

中國國內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中國提倡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而新秩序的構建離不開與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協調。因此,以漸進方式加強同G8在經濟運作體制方面的融合,不失時機地、有選擇地參加G8的活動,承擔與中國實際地位和實際利益相適應的國際義務,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形象,有利於增進中國與發達工業國之間展開平等合作,有利於中國維護合理的和爭取更多的利益,這是中國發展同G8關係的基本出發點。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在近期內加入G8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有:G8成員國絕大多數是工業發達國家,價值觀念趨於一致(如西方民主制度等),而中國堅持的是承認世界發展的多元化、承認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G8成員國都屬於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國目前還在為證明自己的市場經濟地位而不懈努力,但是短期內中國的努力不會取得根本性進展。

美國的態度是關鍵

儘管中國與G8互動頻繁,但是雙方關係若想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還是要加入G8。中國能否加入,關鍵在美國。儘管近期內美國對中國採取拒絕的態度,但是從中美兩國關係長遠發展以及美國的戰略謀劃來看,美國未來還是會接受中國加入G8。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步伐加快,影響力迅速增加,整個國際與美國國內相關因素發生變化,美國有望同意縮短中國加入G8進程。

將中國進一步納入全球化進程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中美建交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步入現代化征程,融入國際社會,進入國際市場,這與美國的預期總體上是一致的。中國60%的進出口産品來自外國投資企業,經濟開放度比許多西方國家還要高。中國的製造能力、充裕的勞動力和西方的先進技術與管理共同使得稀缺資源的分配更加有效,使得中國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市場、資金、技術與管理更加依賴,這樣的分工格局,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和長遠戰略。

要求中國承擔大國責任。美國將中國界定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並以此為標準參與國際事務,與美國推行共同的政策、達到共同的利益。美國期待中國在成為一個富有、強大的國家時應遵守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規則,必須肩負“戰略責任”,即要從全球層面不僅不挑戰美國而且與美國一道共同塑造對美國有利的國際秩序;必須擔起“外交責任”,即協助美國處理那些美國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如朝鮮和伊朗的核問題;必須具備“經濟責任”,即既要自己發展還要實質性地改變對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必須承擔“軍事責任”,即要大幅增加軍事透明度;還有“政治責任”,即要加速包括宗教自由在內的政治體制改革進程。

消解上海合作組織的對峙風險。儘管上海合作組織公開宣稱“不會以任何形式結成聯盟,或是成為危害其他成員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國際組織”,“是開展文明對話的典範”,並提出“建立非對抗性的國際關係”。但是,西方理論界和輿論仍認為,中國和俄羅斯將正把上海合作組織變成發展為一個正式的軍事集團--“東方的北約”,一個反美國以及七國集團壓制的組織。令美國如芒在背的是,上海合作組織不僅已經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這些重要的中亞能源生産國,而且對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與蒙古等國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其影響力越來越不容忽視。因此,美國要著力解決上海合作組織的威脅,而將中國納入G8不僅可以利誘中國,而且可以直接就近監督制約。

緩解國際批評壓力,使G8機制更有成效。2004年9月初,四位美歐資深國際問題專家撰寫報告指出,無論G7會議還是其他重要的國際經濟協調機構舉行的會議,如果沒有中國的參加,很多問題都難以得到解決。G7正在喪失其對世界經濟的主導作用,其合法性和代表性都在下降,制定國際經濟議程的能力也大大折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四位專家大膽建議,組建一個由美國、歐元區、日本和中國組成的“G4”,來替代西方的“G7”。與此同時,歐洲與日本的輿論也呼籲,G7應當在國際匯率以及世界能源價格等核心議題上與中國對話,以有效應對“中國因素”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問題。作為世界領袖與G8老大的美國,對日益強烈的國際輿論不能無動於衷。

解決能源安全問題。不斷衰弱的實力與獨霸天下的雄心決定了美國必須借重G8,而G8機制有效運作,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日本《富士産經商報》2006年4月17日刊登一篇題為《美國研究邀請中國加入八國集團問題》的報道,美國政府擬定了一份研究報告,主題是邀請中國將來加入G8或其他國際框架,以試圖順利解決能源安全問題,力爭避免美中關係産生裂痕。參與擬寫報告的人士透露説,儘管美中之間存在戰略對立,但在能源問題上,兩國作為消費大國是有共同利益的,應該進行磋商,採取共同立場。(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江涌)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