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搶灘喀布爾

    進入11月中旬,阿富汗北方聯盟部隊一路勢如破竹,直搗首都喀布爾,佔領了阿富汗的絕大部分江山。17日,在北方聯盟確認已基本控制首都局勢、安全得以保證的情況下,該聯盟最高領導人、流亡總統拉巴尼在全副武裝的士兵保護下,回到闊別5年的喀布爾。

    輿論特別注意到,多年來支援北方聯盟的伊朗也積極行動,率先在喀布爾恢復其外交機構。伊外交部發言人阿瑟費20日透露,伊駐阿使館日前已重新開張。此前幾天,伊外交部就已派人從陸路趕往喀布爾打掃館舍,準備復館事宜。伊還在為其駐赫拉特和馬扎裏沙裏夫等地的領事館復館事宜做準備。認真回顧一下伊阿關係的歷史和現狀,我們便不難看出伊朗的“處心積慮”。

    視塔利班為心腹大患

    阿富汗人口2200多萬,其中普什圖族是最大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38%,其餘依次為主要居住在阿北部的塔吉克族、哈扎拉族和烏茲別克族等。這些北部少數民族主要講波斯語,大多數人不會講普什圖語。而普什圖族人除講自己語言外,很多人還會講波斯語,因為歷史上波斯語曾是阿富汗的主要交流語言。在阿富汗全國人口中,伊斯蘭教遜尼派佔84%,什葉派只佔15%,餘下1%是其他教派。正因為如此的歷史文化淵源,伊朗不僅密切關注阿政局,而且“身不由己”地介入到阿派系鬥爭中。

    塔利班這幾年推行伊斯蘭教遜尼派原教旨主義極端政策,視《古蘭經》為法律,要求男子必須留鬍子,婦女必須戴面紗,一切被認為有傷風俗的活動均被禁止並受嚴厲懲處。而伊朗的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教義,伊朗不能容忍塔利班濫殺無辜的什葉派穆斯林,參與生産和走私毒品,從而威脅伊國內的穩定與安全。因此,伊塔關係從一開始就處於緊張狀態。1998年8月,塔利班攻入原先由北方聯盟控制的重鎮馬扎裏沙裏夫,綁架了11名伊朗外交官和記者,並將其中9人殺害,使伊塔關係更加“雪上加霜”,陷入勢不兩立的境地。據報道,伊朗一度曾想對阿富汗宣戰,可是,考慮到這會引起塔利班的好友巴基斯坦的反對,進而影響整個地區的力量均勢,伊朗只好“戒急用忍”至今。

    向北方聯盟提供武器援助

    北方聯盟是個鬆散的聯合體。顧名思義,它主要由反對塔利班的阿北部少數民族武裝派別組成。在1996年塔利班佔領喀布爾前,他們處於執政地位,相互之間也勾心鬥角,互不買賬。但被塔利班趕下臺後,共同受打壓和歧視的民族和宗教命運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伊朗支援這樣一個鬆散聯盟,其語言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共同淵源無疑是個重要原因。作為鄰國,伊朗自然希望阿富汗政權親善和睦,而塔利班讓伊朗難有安全感。在伊朗的影響和支援下,北方聯盟經過五年多的磨合,其風紀和精神面貌比過去好多了。當北方聯盟部隊攻入喀布爾後,很多與聯盟有淵源的少數民族居民向外國記者表示,聯盟士兵的行為還可以。就連普什圖族聚居區的某些居民也説,這些士兵的紀律要比想像的好。

    伊朗方面從不諱言對北方聯盟的支援。在美國10月份開始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前夕,伊國防部長沙姆哈尼就首次公開了伊向北方聯盟提供武器支援。他説:“北方聯盟過去是、今後仍將是我們的盟友。我們一直向他們提供武器,以後還會這樣做。”

    期盼早日甩掉難民包袱

    伊阿兩國唇齒相依,950多公里長的共同陸地邊界既是兩國密切關係的紐帶,也極易引發危及兩國安全的動亂和麻煩。阿長期處於內戰狀態,加之連年乾旱,不斷造成大批難民。伊朗自然不能對自己的連根兄弟姐妹坐視不管。因此,難民們在伊阿邊境來去“自由”,猶如走親戚。直到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後,伊害怕美國打擊阿富汗而殃及自己才決意關閉邊境,禁止阿難民入境。但伊境內長期滯留的阿富汗難民仍達150萬至200萬人。

    關閉邊境後,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伊朗仍堅持向聯合國救援機構開放運輸通道,幫助他們在阿富汗一側的邊境地帶新建難民營。但新建難民營工作因塔利班的敵視而進展困難,致使大批涌入的難民日益面臨生存威脅。為此,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呂貝爾斯和聯合國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卜拉希米先後抵伊訪問,力圖勸説伊朗重開邊境,但仍被伊方婉拒。顯然,除了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外,長期安置大批難民對經濟並不富裕的伊朗來説也是不堪重負。伊朗希望儘快甩掉這一包袱,而塔利班的垮臺無疑是難得的契機。

    顧忌美國在阿培植勢力

    伊朗作為北方聯盟的堅定支援者,它極為重視阿戰後政權建設問題。伊朗害怕未來阿政府搞成一個仍是由普什圖族塔利班的所謂“溫和派”掌控的權力機構,特別擔心它成為被美國控制的“傀儡”而前功盡棄。

    伊美兩國于1980年4月7日開始斷絕外交關係,至今仍相互敵對。“911”事件發生後,伊朗也譴責恐怖主義,對美表示同情,但很快又鼓噪反美情緒,強烈譴責美國對阿動武。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批評美國在海灣地區集結軍隊,稱這將導致“不可估量的後果”。在目前很難改變的敵對狀態下,雙方自然在對阿未來政府的制控問題上爭鬥激烈。

    美國一直在策動定居義大利的阿前國王查希爾協調阿未來政府組閣事宜。不幸的是,查希爾派往阿國內聯絡籌備的一些使者相繼被塔利班抓獲處決。伊朗對美國此舉不以為然。而美國則對親伊的北方聯盟搶佔首都企圖造成既成事實大為光火。

    不過,西方國家也掂量到伊朗的政治分量。國際社會都認為,伊朗是伊斯蘭大國,又是阿富汗鄰國,對中亞地區和中東局勢的演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次,西方國家也看準了伊朗同美國的“當前大敵”———塔利班積怨甚深。“911”事件後,伊朗雖然不願意加入反恐聯盟,卻公然且率先表達對美國罹難者的同情,也象徵性地允許少數美軍從它的邊境進入阿富汗收集情報,部署攻擊塔利班和拉登“基地”組織的行動。總體説來,伊朗近年來也試圖改善與美國關係。此外,石油這一戰略資源也是牽動西方國家心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油管路線經過的地區而言,伊朗顯然比阿富汗控制著更大的區域,因而也就成了西方國家紛紛登門訪問的對象。

    11月6日,伊朗總統哈塔米與到訪的聯合國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卜拉希米一致認為,應該在阿富汗建立一個基礎廣泛的聯合政府。哈塔米在會見時重申:“當阿富汗人民具備直接參與其未來建設的條件時,必須提防在阿富汗出現一個強加的政權。”

    在聯合國主導下,美、俄及中、伊、巴、塔、烏、土6個阿富汗鄰國已在紐約“6+2”會議上達成原則共識,同意阿未來政府應由各主要民族代表參與、基礎廣泛併為鄰國所接受。看來,阿富汗和平曙光初露。然而,塔利班並沒有被徹底消滅,阿對立各派能否就組建未來政府達成一致,要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仍需時日。

    《環球時報》 (2001年11月23日第二版)


伊朗反對在阿富汗派駐外國軍隊
英伊外長磋商阿富汗局勢
伊朗重開駐阿富汗大使館
伊朗重新開放伊阿邊境
伊朗促阿北方聯盟大赦
伊朗稱軍事打擊不能給任何國家帶來和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