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報:恐怖分子為何選擇北奧塞梯?

俄羅斯《消息報》4日發表文章,分析恐怖分子為何選擇北奧塞梯。文章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縱觀在高加索地區發生的眾多恐怖襲擊,絕非偶然,而具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喬治亞試圖將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留在自己的版圖內,而後者顯然不願從命,畢竟俄羅斯人佔了

這兩地居民的絕大多數。一旦喬治亞挑起戰爭,俄羅斯自然會牽扯進去。因為它多次鄭重聲明,本國公民的權利不容玷污。

另一個問題是,車臣前總統卡德羅夫的統治遺留下眾多的隱患。卡德羅夫政府與聯邦官員起爭執後,普京總統幾乎每次都站在前者一邊,這勢必加深了卡德羅夫與聯邦官員之間的積怨。他死後,其遺留下來的極權體制旋即瓦解。其結果是,伊斯蘭極端主義用人體炸彈取代了藏匿于山谷的“林間兄弟”,在俄羅斯的廣袤領土上,尤其是在高加索鄰近車臣的區域,撒下了恐怖襲擊網。

目前的形勢表明,北奧塞梯與印古什之間于1992年爆發的衝突可能再度上演。更何況在相鄰的南奧塞梯,這樣的衝突已經發生。再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為例,那裏的衝突似乎已平息,但亞美尼亞人與亞塞拜然人仍天天槍戰不止。卡巴爾達—巴爾卡爾也不太平。不久前,特種部門還在那裏展開過專門行動,肅清那裏的武裝分子,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問題依舊。達吉斯坦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種種不穩定因素的匯聚加上俄羅斯高層被其他國際問題所牽絆,令高加索的局勢如脫韁野馬般不可收拾。目前武裝分子所選中的正是高加索地區最脆弱的環節———北奧塞梯,因為南奧塞梯爆發矛盾衝突,它難免會被捲入其中。直到9月1日人質事件發生之前,人們還以為南北奧塞梯的統一能夠促進該地區局勢的穩定,解決一切的紛爭。所以武裝分子佔領學校的動機之一便是粉碎奧塞梯、印古什和車臣達成民族和諧的可能。其另外的動機則是打擊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日漸增長的威信、阻斷俄羅斯對南奧塞梯的援助。因為人質事件後,俄羅斯會將重心移到北奧塞梯。如此一來,喬治亞就會抓住時機,趁虛而入,在南奧塞梯展開所謂的“人道主義援助”。但恐怖分子達到這一目的的代價是如此高昂,他們竟然沒有考慮到後果,那便是西方對車臣的支援會因此次恐怖手段的殘忍而消退。事實上,俄羅斯目前需要直面來自北高加索各方的多種威脅。問題的實質不在於它如何及時有效地出臺對高加索的新政策,而是它能否積蓄足夠的軍力及人員力量,並考慮在高加索地區博弈的各方的利益,將他們真正地聯合起來。在這方面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趨勢。別斯蘭人質事件在車臣以及印古什境內都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恐遊行示威。南奧塞梯總統科科伊特、亞美尼亞具有威望的政治家(因為人質中有亞美尼亞兒童)都趕往北奧塞梯,希望作為中間人,協助問題的解決。所有這一切表明,該地區仍在作最後的努力,以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其後果不只是導致高加索戰爭的爆發,而是如羅戈津所説,高加索將淪為第二個巴爾幹。當然,俄羅斯積極參與斡旋該地區衝突顯然比美國插手前南斯拉伕各民族和解要順理成章得多。

國家戰略研究所所長斯坦尼斯拉伕·別爾科夫斯基表示,不能忽視別斯蘭人質事件與昔日的奧塞梯—印古什衝突之間的聯繫。以奧塞梯人為一方,車臣與印古什為另一方,他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種族宿怨。一旦被新的導火索點燃,奧塞梯人的復仇是必然的,這將造成該地區局勢的長期動蕩。

俄羅斯政治趨勢研究中心主席康斯坦丁·西蒙諾夫説,武裝分子選擇北奧塞梯絕非偶然。由於宗教信仰以及種族的緣故,奧塞梯與車臣、印古什人之間的關係一向劍拔弩張。因此,在這一地區尤其容易挑起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間的衝突。恐怖分子策劃此次行動的目的跟2000年進攻達吉斯坦不一樣,並非只為使車臣深陷大規模武力衝突的泥淖,而是企圖擴大衝突的地域範圍,使之國際化。不妨回憶一下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不久前發表的聲明,他説俄羅斯在用戰爭威脅喬治亞,希望車臣與印古什人拔刀相助。他希望形成一道反對奧塞梯人的統一戰線。這一願望一旦實現,衝突就將蔓延到俄羅斯境外,更多的新力量將參與博弈。到時會上演最悲觀的一幕,但目前還可以預防。首先,俄聯邦政府對車臣的立場不能太過強硬,增加駐軍只會遂了恐怖分子的心願;其次,防止衝突升級為持久戰,對奧塞梯人對周圍民族的仇恨加以疏導,令其克制,防止他們各自組建軍隊,相互廝殺。(參編)

新華網 2004年9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