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人想犧牲隱私換安全 但效果不明問題多

    “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一貫注重隱私權的美國人開始傾向於支援授予政府更廣泛的許可權,即對公民的電子郵件和行動電話進行電子監控,大部分公眾表示願意為了安全而犧牲自己一點隱私。《紐約時報》日前發表文章,專門對此作了詳細論述。

     電子追蹤 擒兇利器

    9月11日清晨5點53分,美國波特蘭機場,兩個阿拉伯人正在通過安檢——這是波特蘭機場監視錄影的回放。這兩個人是穆罕默德阿塔和阿卜杜拉阿齊茲阿洛馬利,後來被證實是911事件的劫機嫌疑人。

    聯邦探員還檢查了佛羅裏達州一座公共圖書館的電腦和一家商店裏的電腦,據信劫機嫌疑人就是用這兩台電腦來訂機票的。他們追蹤劫機嫌疑人過去使用電子手段進行日常交易所留下的數位記錄,順藤摸瓜,找到了線索。而波士頓洛根機場的交通監視錄影則顯示,阿塔在恐怖襲擊發生前曾5次經過此地,他也許就是在進行演習。

     政府之眼無處不在

    1928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了一項關於監聽問題的決議。這項監聽決議授權政府可以在法庭上出示通過某些手段得到的文件副本,而毋需真的從私人檔案中拿到原件。

    如今,許多公共及私人事務都通過電子手段進行處理,政府部門乃至任何個人都能夠利用適當的工具手段來獲取他人的私人資訊。不僅僅是電子郵件,連在超市刷卡購買一塊香皂,用手機打幾個電話,這些個人生活中最瑣碎的點點滴滴都能以數位形式被記錄下來,而儲存這些資訊的數據庫卻往往並不在個人的控制範圍之內。每一種新技術都潛在地幫助執法人員刺探私人日常活動中的更多細節,然後他們就能在必要的時候把這些資訊呈給法庭。

    監控網路 監聽電話

    美國政府官員一直要求得到更廣泛的授權,以便監查網際網路的使用記錄和電子郵件的地址簿,甚至通過發送者和接收者的信件主題來刺探郵件內容。他們還在爭取更多的許可權,來監聽人們使用手機或其他無線通訊工具的談話內容。

    最近,美國的議員們正在斟酌幾項法案,要求授權聯邦政府利用各種技術來追蹤調查恐怖分子或涉嫌犯罪者,以便對各種可疑活動進行監測。

    美國國會目前準備提出的幾項反恐怖措施中就包括對網際網路進行監控。美國司法部長約翰阿什克羅夫特要求將“電子通信”的字眼加入現有的電話監聽條例中去。如果這項議案得以通過,那麼有關政府進行電話號碼追蹤的法律規定將同樣適用於網際網路。

    阿什克羅夫特在最近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提出,政府需要得到授權,對嫌疑人的所有電話通訊手段都進行監聽。眾所週知,行動電話一開機,信號就來自離持機者最近的信號發射塔,因此如果行動電話也能被包括在監聽範圍內的話,就能輕而易舉地推測嫌疑人的大致方位了。

     效果不明 問題很多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副教授傑弗裏羅森曾寫了一本書叫《不受歡迎的窺視》,內容是關於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他説:“在數位空間中,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詳盡地被記錄下來並受到監控,侵犯個人隱私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都加劇了。”而且,除了法律方面的問題,這些電子偵察手段空間能提高多少效率尚無定論。比如,當參與“911”事件的恐怖分子在電腦和監視錄影機中顯露出跡象的時候,即使加大數位追蹤力度,能否截取他們的計劃情報也還不得而知,畢竟這些恐怖分子此前並沒有受到中央情報局的注意。

    美國電子隱私資訊中心負責人馬克羅滕貝格對一些傳統電子手段,比如過濾可疑團體名單或密碼破譯等的效用表示懷疑。

    《數位衝擊》和《資訊戰》的作者溫施瓦托也認為,電子手段始終無法取代人力,他説:“我們需要真正的人類智慧。

    

     《新聞晨報》2001年10月2日

相關新聞

拉丹躲深山美軍大搜捕

美將美軍保衛本土作為首要任務

"小鷹"號航母趕往印度洋

沙特駐美國大使披露:本-拉登童年生活曾經非常不幸

美制定了推翻塔利班的秘密計劃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