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巴爾幹是大國的逐鹿場?

    翻開歷史,巴爾幹就像一個淒苦的流浪兒,沒有親人的呵護,受盡強權的淩辱:拜佔庭皇帝在這裡安享供奉;奧斯曼蘇丹在這裡盤剝血汗;奧地利君主在這裡揮霍行樂;俄國沙皇在這裡暴斂財富。帶著“科索沃戰爭”後巴爾幹是否仍舊是大國的逐鹿場的疑問,記者日前採訪了英國駐南聯盟大使查爾斯克勞福德,我們從中透視出西方國家對巴爾幹一些熱點問題的看法。

    記者:前一段時間,南聯盟塞爾維亞政府出現政權危機。有一種説法是由於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壓力才沒有導致執政聯盟解體,大使先生如何評價這種説法,南斯拉伕的前景如何?

    大使:我認為,科什圖尼察總統是一個有精神追求的“民族主義者”,而金吉奇總理是一個講求實際的“實用主義者”。如果把科比作一個人的靈魂,金吉奇就是這個人的軀體。如果他們能很好合作的話,對南聯盟來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危機持續期間,我的確與總統辦公廳的人有過接觸,他們向我排除了提前大選的可能性。但是,我不認為英國或是其他西方國家對南施加了壓力,我們所做的是不讓這個地區的改革步伐停滯下來。塞爾維亞人希望改革,不願意回到米洛舍維奇時代。民意調查表明,他們對前政府持的是否定態度。

    英國有句俗語,如果你想從洞子裏爬出來,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繼續挖洞。南斯拉伕目前的情況非常糟糕,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挖洞”。即使這樣,南斯拉伕也需要10年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歐洲國家。

    記者:南媒體透露美國計劃租用南聯盟軍事基地,並且南政府官員曾經前往北約總部探討具體細節,希望以此換取北約允許南軍重返科索沃。您如何看待此事,此消息是否屬實?

    大使:事實上,美國人一直期望從這個地方撤出,而不是留下來。但是,巴爾幹地區局勢長期動蕩,如果對衝突不加約束的話,將是非常危險和可怕的,這就是在此駐紮眾多維和部隊和國際組織的原因。

    由於這一地區長期以來處於人們關注的中心,而對於那些不能或無法證實的消息,人們就一併歸入“機密”範疇,由此而産生諸多猜測就在所難免了。就我所知,到目前為止,南聯盟境內(不包括科索沃)還沒有北約的軍事基地。不過,南聯盟和北約的關係正在正常化,不排除將來它加入北約的可能性。

    記者:南聯盟前總統米洛舍維奇在被引渡到海牙時,其第一站是位於波黑的圖茲拉北約軍事基地;金吉奇總理在採取行動前,曾經和美國大使進行會談。您作為英國大使,事前是否知道此事?有人説,海牙法庭已經成為跨國司法干預的工具,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大使: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認為,巴爾幹地區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都必須與海牙法庭合作。金吉奇總理在聯盟憲法法院沒有通過相關法律的情況下,將米洛舍維奇先生引渡到海牙,應該説,這一行為是“很勇敢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貝爾格萊德政府不得不和海牙法庭合作。米洛舍維奇離開了這裡,一些克族人、穆族人和阿族人也將在海牙接受審判。

    關於海牙法庭問題,海牙法庭的成立是聯合國的決定,不是美國的決定,不應當簡單地把海牙法庭説成是美國的政治工具。

    記者:我們知道,北約軍隊目前正在馬其頓執行為期30天的“收穫”行動,收繳阿族非法武裝的槍械。不過,最近有消息説北約軍隊不會撤出,很可能將長期留駐馬其頓,您認為,北約在馬其頓保持軍事存在的前景如何?

    大使:馬其頓目前的局勢仍舊非常危險,那裏有很多武器。如果北約部隊在“收穫”行動結束後馬上撤軍,馬其頓將重新開始新的衝突,其政治和解進程必將無法繼續。我認為,北約的行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推測北約各國部隊會在那裏駐紮上一段時間,何時撤出將視局勢發展而定。

    記者:俄羅斯總統普京堅持“巴爾幹邊界不可更改”,而美國國內有人認為按照民族來劃分國界是保證巴爾幹永遠安定的良方,請問英國的看法怎樣?

    大使:眾所週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國界,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被重新劃分。但我們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果國界問題成為衝突、戰爭的主要原因和導火索後,我們該怎麼辦?當然,國界的重新劃分應該是經過協商而進行,而且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我和塞爾維亞副總理喬維奇就此問題交流過,他的“科索沃的塞族和阿族人分開居住”的想法相當不錯。至於有些人所持的“大阿爾巴尼亞”夢想,我想不會有結果,因為國際社會不會承認他們,正如米洛舍維奇的“大塞爾維亞”沒有成功一樣。

    記者:有人認為,聯合國在巴爾幹地區的作用有限,或者説已經被排擠出去,情形果真如此嗎?

    大使:聯合國在巴爾幹有強大的工作小組,上千的聯合國官員在巴爾幹地區工作。在這裡,如科索沃、波黑都有許多國際組織和聯合國的官員,聯合國扮演的是積極的角色。不過,他們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

    《中國青年報》2001年9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