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透視布希政府的中東政策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巴以流血衝突不斷升級,局勢隨時都有失控的危險。出現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的外在原因是美國政府對中東緊張局勢採取消極觀望的態度,同時又極力偏袒以色列。日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又以即將在南非舉行的聯合國反種族主義大會批評以色列為由,決定不參加此次會議。這再次表明瞭布希政府執意偏袒以色列的立場。

    上臺伊始,布希政府一改前任克林頓政府對巴以和談主動參與的做法,選擇了“相對超脫”的方針。布希政府官員一再強調,巴以衝突最終是要靠巴以雙方來解決。但是自去年9月份以來,巴以暴力衝突不斷升級,中東局勢日益緊張。國際輿論紛紛呼籲美國向以色列施加壓力。迫於國際輿論的壓力,布希政府在5月底借“米切爾報告”出臺之機對其中東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先後派遣中東特使伯恩斯、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尼特以及國務卿鮑威爾前往中東地區進行斡旋。但是這些斡旋避重就虛,不願觸及巴以衝突的根本問題,其結果可想而知。面對愈演愈烈的巴以衝突,布希政府再次轉入消極觀望,日復一日,空洞地呼籲雙方保持克制以避免衝突進一步升級。

    布希政府在中東政策上採取觀望態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布希政府上臺後採取注重周邊和歐亞盟國的全球外交戰略。布希等人原本就對克林頓政府“沉溺”于中東事務不以為然,上臺後又著力推動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計劃和減稅方案等,中東問題因此退居相對次要的位置;其次,布希政府對克林頓政府在中東問題上的挫折記憶猶新,因而不願再冒失敗的風險;第三,布希政府目前對巴以能否真正恢復和談缺乏信心,因此對巴以衝突想先坐觀其變,等到雙方精疲力竭而且願意重回談判桌時再作主張。美國的底線是,盡力防止巴以目前的低水準“戰爭狀態”演變成一場全面戰爭,避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受到損害。

    在“超脫”的同時,美國卻極力偏袒以色列。儘管美以存在特殊關係,克林頓政府至少在表面上一直努力扮演“中立的調停者”角色。而布希政府在一系列問題上則公開站在以色列一方。上任8個多月以來,布希政不僅一直拒絕邀請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訪問美國,而且最近還就巴以暴力衝突對阿拉法特公開進行指責。儘管國際社會強烈主張向巴以衝突地區派遣國際觀察員,以幫助雙方實現停火,布希政府卻一再從中作梗。美國副總統切尼不久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竟然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實施“有目標的暗殺”活動表示支援。美國中東問題研究所所長沃克最近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指出,布希政府在以色列從事暗殺活動問題上如此沒有“原則”,實在令人難堪。

    布希政府為何如此偏袒以色列?通過分析美國國內政治不難得到解釋。共和黨主要代表美國富人的利益,執行保守的外交政策。在中東問題上,布希政府面臨來自兩方面的遊説壓力:一是屬於美國上流社會的猶太人,他們在美國政界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他們顯然要站在以色列一方説話。而巴勒斯坦在美國卻缺少這樣的遊説群體;二是軍火工業集團。長期以來,以色列從美國進口大批軍火武器,使美國的軍火商們大發橫財。投桃報李,軍火商們自然會盡力説服政府不要得罪以色列。

    持續了11個月的暴力衝突已經嚴重損害了巴以恢復和談所需的相互信任和氣氛。為了及時制止中東地區暴力事件的惡性迴圈,積極公正的國際斡旋十分必要。美國對中東事務具有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影響力,更應該積極參與斡旋。布希政府目前的政策無異於在進行一場危險的賭博,已經招致國際社會、特別是阿拉伯世界的廣泛批評,而且最終有可能損害美國的利益。巴以衝突還有進一步升級的可能,布希政府還能“超脫”多久,近期內是否會改變其消極的中東政策,目前還很難預料。

    新華社 2001年8月30日

    

    

    

相關新聞

巴“民陣”副總書記逃脫暗殺

美國敦促以色列從巴勒斯坦控制區撤軍

以軍今晨入侵加沙南部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