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人、全球化及其誤區

    全球化仍是美國人的熱門話題,但美國人現在談起來已不如數年前那樣一往情深,他們正在對全球化的利弊得失進行檢討和反思。美國人到底如何看待全球化?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日前與美國文博大學政治係副教授專攻國際政治的于濱先生進行了長談。

    全球化:此一時,彼一時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和最有經濟活力的發展中國家,將於今年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歷史總好開玩笑。中國力爭入世多年,如今指日可待。然而,世界範圍內的“非”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勢力和趨向,卻方興未艾,節節升級。從1999年西雅圖的世貿組織年會,到不久前的熱那亞八國峰會,反全球化的抗議和暴力一浪高似一浪,甚至鬧出了人命。

    反全球化的力量不僅來自民間。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作為二戰後國際經濟體系的主要受益國和支撐國,在承擔國際義務和責任方面,卻與國際體系漸行漸遠。特別是布希政府上臺後,毀廢國際條約已近半打。只享受全球化的好處而不承擔全球化的責任與義務,幾乎成了布希政府的象徵。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的國際責任感只會愈來愈弱,願意並且能夠履行的國際條約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對現存的國際條約的履行只會日益具有選擇性或附加種種條件。美國對多邊協定如此,推翻雙邊協定更是易如反掌,面臨美國對國際條約、國際組織如此輕諾寡信,中國入世似有生不逢時之感。

    全球化的進程及其誤區

    應該明確是,全球化並不等於現代化。全球化僅僅對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現現代化可能性的某些必要機會,但不一定也不可能保證現代化的必然實現。事實上,發展中國家與國際體系“接軌”的也不在少數,然而,經過一段努力達到“準”現代化的少之又少。

    所謂全球化,不僅僅是一個政策取向,實際上是“不得不為”。西方有論點認為,全球化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其適度很難掌握,回避不行,操之過急更不可取。國際對衝基金大亨索羅斯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曾説過,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穩定的金融制度,“最好把我的基金拒之門外”。實際上,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全球化也不等於大開國門,毫不設防。

    對於全球化,各國工人階級的態度也是很不一致的。在發達國家,真正的“藍領”階層或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工人是最反對全球化的。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全國醫療保險體系、政府干預相對少的美國,尤其如此。

    人們對於全球化的認識的種種誤區,往往是由於對全球化的界定過於著眼于現實和未來,缺乏歷史的深度;限于經濟範疇而忽視非經濟層面;過於理想主義而不注重現實。實際上,廣義的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技術層面的還包括意識形態、文化、宗教、軍事等各個領域。全球化是國際社會發展的一個複雜過程,而非目的。

    全球化本身是一個從未停滯過的歷史進程,早在西方殖民時代即已開始。發現新大陸、販賣奴隸、工業革命、鴉片戰爭都是以西方為主的全球化的內容。而非西方國家和地區,要麼無力對抗全球化,要麼像中國一樣在其頂盛時期,選擇了閉關自守的政策。唯有日本是個例外,在傳統與現代化的爭論中,選擇了後者。

    全球化:歐洲、美國各行其是

    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本身就是擴張型的。與潔身自好的佛教和孔教截然不同。華人漂洋過海,古已有之,大都入鄉隨俗,從沒有人“發現”什麼“新大陸”或搞什麼“殖民”。

    然而,無論是西方的現實主義還是西方的自由主義,都從不滿足於“解釋世界”,而是要“改變世界”。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則多了更大的信心,少了先前的制衡。好像美國的自由民主主義,成了人類現代文明的最後依歸。資本主義是"戰無不勝"的,"民主市場資本主義"則成為了一個永恒模式,成為全球各國理論和實踐的共同標準。弗朗西斯福山所寫《歷史的終結》,便是此論的倡導者。

    應該承認,英國首相布萊爾所謂“為價值觀念而非領土而戰”的説法,比之早期西方國家在世界範圍內的掠奪型全球化手段,不失為某種進步。然而。其所致力的仍是以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為目標的全球化,和他的祖先沒有什麼區別。

    後冷戰時期的全球化是以西方首強美國為主導的。經濟上,美國的大跨國公司的觸角遍佈全球,高科技領導新潮流,軍事力量稱霸全球。既有西方自由主義的理念和自信,又有其現實主義的冷酷和唯利是圖。而美國所致力的全球化是單向的、有條件的,即美國的內政、主權和利益不容置疑,不容改變,不能討價還價。如前所述,特別是布希政府表現得最為露骨。布希執政後,已逐步倒向極端保守勢力和少數大公司,忽視社會公正,反對環保,一味追求眼前利益。

    相比之下,在歐洲,以追求社會公正與經濟效益之間平衡為目標、代表歐洲中産階級和知識精英的社會民主黨已成主流,代表環保和追求生態平衡的綠黨也漸入正統。可以預見,歐洲國家和民眾在履行國際義務、支援國際組織和條約,以及援助發展中國家方面,將會比美國奉行較為開明和具有建設性的政策。

    至於發展中國家如何順應全球化潮流,還只能是老話:“根據國情,好自為之”。

    人民網 2001年8月09日

    

    

相關新聞

反全球化 麥當勞的日子不好過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