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布希政府頻頻挑戰國際條約

    《華盛頓郵報》7月21日頭版文章透露,布希政府不會執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美國談判代表馬利將在日內瓦對參加談判的各國代表宣佈,布希政府支援《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強烈反對該公約的具體執行方案。

    同日,白宮發言人弗萊舍説,布希政府對落實執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有所保留,“我們支援《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我們只是對備忘錄有所保留而已”。《華盛頓郵報》説,美國之所以反對,主要是因為美國産業界強烈抗拒強行檢驗的規定,認為這將加重産業界的負擔,還可能使美國的商業機密被竊取。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于1971年12月16日由聯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通過,1972年4月10日在華盛頓、倫敦、莫斯科同時開放供各國簽署,1975年3月26日生效,是一項劃時代的條約,至今已有143個國家批准或加入。

    《華盛頓郵報》説,布希政府的態度已引發了美國專家的激烈辯論。支援武器管制的專家艾扎克認為,布希政府將退出協商是可怕的作法。因為這是布希政府“一連串單方面行動中的又一例”。《紐約時報》也指出,美國不支援這一條約,必將再次引起一場外交風波,使美國的盟友不滿,認為布希政府為了實行新的軍備計劃而不惜犧牲有關的國際條約。

    為了發展導彈防禦計劃,布希政府多次提出要單方面撕毀1972年美蘇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儘管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反對,他還是一意孤行。今年5月1日,布希在華盛頓國防大學發表演講,又明確提出美國必須突破《反彈道導彈條約》,以建立全球導彈防禦系統。布希説,這一條約無視過去30年來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阻礙了美國及其盟國在面臨威脅時作出防衛的選擇。他説,“這就是我們必須共同制訂出一個新的框架以取代這個條約的原因,這一框架對過去特別是冷戰的遺産要有明確的突破”。布希第一次和俄總統普京會晤和出席八國峰會,都在想方設法誘使和強迫俄羅斯接受美國的建議。

    今年3月28日,布希沒有事先和盟國協商,就宣佈美國將不執行旨在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更是遭到國際輿論的一致譴責。民主黨人已將此列為布希政府的“十大惡政”之首,指責布希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完全是為了迎合向其提供過大量政治捐款的美國石油和煤炭大亨的利益。

    7月7日,美國政府一名官員説,布希政府已決定讓《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CTBT)“凍結”在參議院。目前該條約已獲全世界161個國家的核準。克林頓在總統任內也已簽署了CTBT,但該條約1999年在參議院審議時未獲通過。

    早在去年美國大選期間,輿論便認為,布希上臺後將執行強硬的核政策,極有可能恢復核子試驗並研製新型的核彈頭。如今果然不幸言中。布希上臺不久,白宮官員便開始研究如何逃避CTBT的約束。其新策略是,先向國際社會表明“美國不批准該條約”的態度,再由布希運用其影響力,使這一條約在參院無果而終。

    布希政府執政以來,我行我素,奉行單邊主義。凡是被認為觸犯美國利益或限制美國霸權主義的國際條約,都必欲廢之而後快。國際輿論認為,《反彈道導彈條約》、《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都是防止核武器擴散和限制軍備競賽的重要基石。而《京都議定書》是改善全球環境、造福人類的文明倡議。美國帶頭破壞這些條約和公約,必定會引發一些國家爭相進行核子試驗或展開軍備競賽,使世界局勢更加不穩定。

    《人民日報》2001年7月24日

相關新聞

美國阻撓《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議定書談判

布希要埋葬禁核條約

歐盟未能説服布希改變拒絕《京都議定書》的立場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