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世界糧食安全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最新報告預計,2003年度全球包括小麥、粗糧和大米在內的穀物産量預計為18.74億噸,雖然比上一年度略有增長,但仍明顯低於19.7億噸的世界穀物消費量。由於全球糧食需求大於産量,預計本年度末全球穀物的儲備量將比上一年度下降約20%,降到3.82億噸,穀物儲備量與消費量之比從24%降為19%,為近20年來的最低點。

另外,截至今年11月初,全世界有38個國家或地區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其中非洲地區22個,亞洲地區9個,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5個,歐洲地區2個。目前,全球仍有8.4億人面臨饑餓,其中約有8億人在發展中國家。因此,全球總體糧食供求形勢仍十分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權威人士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各國應採取以下措施來確保世界糧食供應,以最終實現糧食安全的目標。

首先,增加對農村地區以及農業研究方面的投資,將農業置於國家戰略的核心地位。現實情況表明,世界上約有四分之三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以農業或相關的生産活動為生。因此,各國政府對農業的投資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目前發展中國家每年用於農業的投資僅為1400億美元,難以有力地推動農業生産的發展。不久前在馬普托舉行的非洲聯盟會議上,非洲領導人已承諾5年內至少將10%的國家預算用於農業和鄉村發展,這對國際社會加強糧食安全方面來説是個“積極的信號”。

其次,發達國家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幫助貧困國家消除饑餓現象。去年在墨西哥蒙特雷舉行的國際發展籌資會議上,許多發達國家承諾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但重要的是,發達國家應儘快將這些承諾變成現實。此外,發達國家應向發展中國家的農産品開放市場,減少對本國農業部門的補貼,並讓發展中國家分享其農業領域的先進技術。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還應幫助貧困國家增強農業生産能力,改進食品的品質和安全,從而使它們能夠更充分地參與到農産品貿易的競爭中。聯合國糧農組織權威人士強調,實現世界糧食安全的目標必須依靠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目前,許多發達國家雖口頭上承諾幫助全球戰勝饑餓,但採取了足夠行動的國家為數不多。去年6月,1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在“世界糧食首腦會議:五年之後”的會議上一致同意,大力推進履行1996年首腦會議所做的承諾。為此,各國政府應積極採取行動,努力創造政策環境,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使糧食生産者、消費者、私營公司、科學家、非政府組織等都積極參與到保障糧食安全的進程中來。總之,保持世界糧食供需平衡,確保全球糧食安全,是一項需要所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力合作的長期系統工程。正如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在今年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慶祝集會上所呼籲的,國際社會需要進一步採取共同行動,在全球範圍內建立廣泛的國際聯盟,以便更加有效地與饑餓、營養不良和貧困等現象作鬥爭。(楊愛國)

新華網 2003年11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