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輸油管道通向何方 中日俄戰略博弈陷僵局

 最近,俄羅斯國內對於“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和“安加爾斯克——大慶”兩條輸油管線的選擇爭論不休,除了尤科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石油公司兩大公司的利益之爭外,俄羅斯政府的幾個部門也發表了意見,其中還出現一個奇怪的“生態鑒定委員會”的聲音。有專家指出,對於中國來説,這是個不好的徵兆,説明俄羅斯已經為某種變化尋找藉口了。

石油出口與俄羅斯經濟

俄羅斯經濟從去年開始有了起色,俄羅斯政府預計2003年該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4.6%,但具體分析其經濟增長的構成,軍火和能源出口占了很大部分,這與俄羅斯工業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説明俄羅斯經濟並未真正走出“休克療法”的陰影。

俄羅斯軍火出口中的大部分産品也是在吃前蘇聯時代的老本,比如蘇霍伊戰鬥機,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等,都是前蘇聯時期研製的武器系統。俄羅斯軍工企業由於很少得到俄軍的訂貨,處於破産的邊緣,出口武器獲得的資金或許可以維持企業生存,但不足以支援新型武器裝備的研製開發,這種情況如不改變,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前景不容樂觀。

俄羅斯外匯的50%來自石油天然氣出口不是偶然的,俄羅斯背著鉅額外債,各方面都急需資金,如普京競選時曾許諾説要加強軍隊,但沒有資金就是一句空話。能源出口是獲得硬通貨的捷徑。這説明能源出口對俄羅斯有特殊的重要性。

輸油管線比石油資源更敏感

從出口角度看,掌握可靠的石油運輸通道和擁有大量石油資源同樣重要。而且石油運輸通道比油田更脆弱、更敏感,因為政治因素、戰爭和恐怖活動,都可能切斷石油運輸通道。

中東地區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伊拉克擁有巨大的石油資源,但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前十幾年,由於受到封鎖和制裁,伊拉克石油出口就已經受到很大限制。即使美國佔領伊拉克以後,由於伊拉克抵抗力量對石油管線的破壞,未來伊拉克石油輸出的前景仍存在很大變數。美國在中東地區指名道姓要予以打擊的幾個國家如葉門、蘇丹、索馬利亞、敘利亞、伊朗等國都“湊巧”在中東石油的運輸大動脈上,這不是偶然的。美國投入鉅資正在修建的裏海——土耳其輸油管線兩側爆發過多次殘酷的戰爭,如:2次車臣戰爭、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伊拉克戰爭等等,同樣不是偶然的。

俄羅斯經烏克蘭的石油管道就需要交高額的過境費,而且經常發生截留原油事件,因而是不可靠的。目前俄羅斯從波羅的海出口原油的渠道是最理想的,但是其地理位置、出口量都不能滿足俄羅斯擴大石油出口政策的需要。既然俄羅斯經濟短期內非常依賴於石油出口,那麼石油通道的選擇對俄羅斯來説就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決策。

安大線:受到尤科斯石油公司支援,起始段沿西伯利亞大鐵路鋪設,1452公里在俄境,795公里在中國,預期工程造價18~20億美元。安大線不但里程短,而且沿線經過大片的草原,地形平緩,造價低,風險小。

安納線:受到俄羅斯能源部、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石油公司的支援,起始段沿貝阿鐵路鋪設,2047公里在俄羅斯,920公里在中國,預期工程造價35億。這條線路需要穿越地震多發地帶和大片山地,地形複雜,施工難度大。而且工程難度越大,其總造價的變數越大,因為很多地質問題只有施工開始後才會發現。

從石油出口角度看,選擇北線可以同時向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南韓和中國供油,但南線也可以鋪設到俄羅斯濱海地區,而且是取捷徑,南線北線在出口上的區別是北線的開關掌握在俄羅斯手裏,而南線則由俄羅斯和中國共同掌握。

從經濟角度看,選擇南線成本低風險小,而北線明顯是不經濟的。俄羅斯數據顯示,如以每年輸出3000萬噸原油計算,平均每噸原油要增加5美元,每年多1.5億美元,這樣顯然不利於俄羅斯石油和其他國家競爭。

但是在俄羅斯北線仍受到很多方面支援,其原因還是在於長遠的地區安全問題。

回顧俄羅斯的3條鐵路

歷史上,俄羅斯在遠東修建了3條鐵路:中東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當年修建這3條鐵路的原因和現在的輸油管線之爭頗有相似之處。

在清朝末年,俄羅斯侵略勢力控制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修建了中東鐵路,因為這是連接俄羅斯內地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捷徑,同時也可以向中國東北地區運輸軍隊和物資。日本入侵東北之後,原蘇聯一度把中東路的權益轉給了日本,1949年中國解放後,原蘇聯把中東路的權益交還給了中國政府。

西伯利亞大鐵路一直是俄羅斯運輸的主幹線,但由於靠近中蘇邊境,原蘇聯一直為西伯利亞鐵路的安全擔心。

在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後,原蘇聯立即著手修建貝阿鐵路。由於貝阿鐵路在寒冷的凍土地帶修建,工程難度大,造價高,很多工程至今仍未完工。這條鐵路沿途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資源和大城市,惟一的好處就是遠離中蘇邊境,能保持原蘇聯內地與遠東地區聯繫的可靠通道。可見,安全利益高於經濟利益。

輸油管線與地區安全

俄羅斯在選擇南、北兩條輸油管線的路線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工程造價、技術難度、對沿線經濟建設的影響、外交信譽、獲得經濟援助、地區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雖然日本提出的135億美元貸款確實誘人,但是25年內從中國獲得1500億美元穩定的石油收入,同樣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相對於經濟因素,地區安全因素是首先考慮的。不僅因為管線本身需要幾年的施工週期,更重要的是俄羅斯要長期依賴這條管線輸出石油,獲取硬通貨。

冷戰結束後,中俄關係改善了,無論是北線還是南線,都不會受到中國方面的軍事威脅。由於俄羅斯國力的衰弱,中國國力的增強,俄羅斯主動威脅中國的可能性也不大,何況俄羅斯面臨著北約東擴問題,中國還要解決台灣問題,所以中俄衝突威脅輸油管線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由於美國挑起朝鮮核危機,美、日同盟日益加強,50年來朝鮮半島的安全構架失去平衡。遠東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增加了。一旦美國武力推翻朝鮮政權,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就受到極大威脅,東北不再有400公里戰略緩衝區保護,而是直接面臨幾百萬難民潮的衝擊,中國和美日韓將沿鴨綠江軍事對峙。

這些因素是俄羅斯不得不考慮的。俄羅斯國力衰弱,百廢待興,自然不希望單獨和美國發生衝突。在遠東安全問題上,或者如1950年那樣,聯合中國對抗美國,保護自己的利益;或者保持中立,袖手旁觀;或者如1900年那樣,聯合美、日,打擊中國,分一杯羹。這3種選擇對石油管線路線的需要是不同的。

如果俄羅斯選擇聯合中國對抗美國,則輸油管線走南線最安全,因為敵人在東方,輸油管線的安全空間要從三八線算起;如果俄羅斯選擇中立或聯合美、日,那麼輸油管線選擇北線最安全,因為敵人在南方,輸油管線的安全空間要從中俄邊境算起。

就綜合國力而言,美國、俄羅斯都超過中國,但中國對朝鮮半島安全的影響力超過俄羅斯。所以,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安全實際上也受到中國政策的巨大影響,這就是中俄曾經簽署一份“安大線”協議的主要原因。然而,俄羅斯政策始終處於搖擺,其中有日本競爭的因素,不過中國因素是主要的。

俄羅斯雖然軍力衰落,但還是“勒緊腰帶”在“北京六方會談”前舉行了太平洋海軍演習。外交談判實際上不是道理的辯論,而是以各方軍事力量為後盾,對各方底線的試探。參加6方談判的5方都打出了武力牌,只有中國在談判中獲得了“坐下來”的勝利。應該説,有關朝鮮半島未來地區安全的種種預測,也影響到俄羅斯石油管線的討論。

俄羅斯有句俗話:“俄國人套車雖然磨蹭,但跑起來很快。”這一民族性格也深深地影響到俄國人的行為方式。在聯盟雙方互不信任的時候,俄國人是常有驚人之舉的。比如二戰前英、法搞了多年的綏靖主義,而蘇聯突然和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協議》。

中國現在有足夠的實力影響俄羅斯,但前提是中國自己首先做出清晰、明確的行動,以表明中國有能力、有決心捍衛自己的安全利益,以免受到誤解。(嚴冬)

《環球》雜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