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先發制人”反恐戰略為何屢屢碰壁

在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兩週年紀念即將到來之際,美國總統布希9月7日在白宮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稱美國將盡一切努力爭取反恐戰爭的勝利,並尋求國際國內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問題上給予支援。輿論認為,從布希的講話可以看出,由於美國的“先發制人”反恐戰略和單邊主義行徑屢屢碰壁,布希政府不得不對其有關反恐政策和策略做出局部調整。

2001年9月以後,遭受重創的美國將反恐矛頭指向涉嫌製造“9·11”事件的“基地”組織及其領導人本·拉登,以及庇護“基地”組織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由於世界各國普遍同情美國人民的遭遇,絕大多數國家在反恐問題上同美國站在一起,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也因此很快取得了勝利。

阿富汗戰爭的勝利,不僅使美國的軍事力量順利地滲入中亞地區,而且極大地增強了美國領導人的自信心。“反恐”成了美國實現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戰略目標的口號和旗幟。隨後,布希政府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先發制人”的反恐戰略。

布希在7日的電視講話中説,所謂“先發制人”戰略,就是“為了保護人民免遭襲擊,在敵人生存和策劃之地給他們迎頭痛擊”。換句話説,美國可以以保護本國安全的名義對任何它認為對其構成威脅的國家或地區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先發制人”政策的出臺加強了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伊拉克戰爭正是美國無視聯合國權威和多數國家的反戰呼聲,將其單邊主義推向新高潮的一個重要標誌。

單邊主義傾向在布希政府上臺伊始就已經出現,近幾年,布希政府根據美國的利益對國際條約和機制進行重新審核,不顧國際社會的呼聲,相繼做出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拒絕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執意建立導彈防禦系統、退出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反對建立國際刑事法院等決定。即使在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後,美國也依然我行我素,拒絕聯合國參與伊戰後重建事務,只同意聯合國在伊從事一些人道主義援助活動。

然而,伊拉克戰爭結束5個月後,伊拉克局勢仍然動蕩不定,安全形勢不斷惡化,戰後重建步履維艱。駐伊美軍不斷遭受襲擊,傷亡人數與日俱增,美軍在伊拉克的軍費開支和重建經費日益捉襟見肘,美軍在伊拉克深陷泥潭。而美國與其舊日歐洲盟友的關係也因伊戰而産生裂痕。布希政府不僅在國際上處境尷尬、孤掌難鳴,在美國國內也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以致危及布希謀求連任總統的前景。無奈之下,美國這才不得不把目光轉向聯合國。

在布希7日發表講話之前,美國已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伊問題新提案,要求聯合國授權組建多國穩定部隊,要求聯合國出面動員國際社會積極參與並捐資幫助伊拉克戰後重建。雖然美國會向聯合國移交多大的伊拉克管理權問題上至今還是未知數,但美國輿論對布希政府終於克服“虛榮心”向聯合國求助還是給予了肯定。美國外交學會一名國家安全問題專家稱這是“務實主義打敗了單邊主義”。

輿論普遍認為,布希政府的“先發制人”反恐戰略之所以碰壁,其原因就在於它在國際事務中奉行的單邊主義有悖於時代潮流,因而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和反對。現在,儘管美國迫於種種壓力而不得不同意對其政策作些微調,但美國政府奉行單邊主義的實質並沒有改變。正如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所説,美國需要聯合國發揮“帽子”和“管道”的作用,所謂“帽子”就是“國際性”和“合法性”的意思,也就是説,美國需要聯合國給它的行動或決定“正名”,披上“合法”的外衣;而“管道”作用,就是需要聯合國出面疏通“國際援助的通道”,以減輕美國的人力和物力壓力。由此可見,到目前為止,華盛頓只同意聯合國在伊拉克戰後重建中發揮所謂的“更大作用”,而美國仍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其對伊拉克的佔領和控制。

單邊主義的反恐戰略已使布希政府在國內外的處境每況愈下。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必須對其單邊主義進行反思,回到正在形成中的多極化世界的現實中。只有這樣,它才能擺脫困境。(劉廣聚)

國際線上 2003年9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