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為何炸沙特摩洛哥 下一個目標是哪兒?

    5月12日和16日,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和摩洛哥經濟首都卡薩布蘭卡先後發生連環恐怖爆炸事件,震驚了全世界。美國情報機構判斷,這兩次爆炸都是“基地”組織所為。“基地”組織為何選擇沙特和摩洛哥作為新一輪恐怖襲擊的目標?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哪兒?

    我們特邀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任毓駿、駐埃及特約記者韓江雪、駐沙特特約記者沈琪和本報特約記者唐志超就此問題進行了討論。

    目標首先指向“親美政權”

    任毓駿:據英國《泰晤士報》5月19日報道,早在3個月前,拉登就曾在一盤錄音帶中威脅説,摩洛哥、沙特、巴基斯坦、約旦、尼日利亞和葉門是“美國扶植的政權”,他號召穆斯林“做好準備”,採取“殉道行動”推翻這些國家的政權。當時有關各國的情報機構正忙於蒐集伊拉克的情報,顯然沒有對這盤錄音帶給予足夠的重視。由於防範不力,6個國家中,沙特、巴基斯坦、摩洛哥3國先後“中招”,都發生了連環爆炸案。美國官員認為,這些爆炸事件表明,“基地”組織已經復活,掀起了新一輪恐怖襲擊狂潮,這不是好兆頭。

    韓江雪:摩洛哥一直把發展對美關係作為其對外關係的重點。摩洛哥新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執政以來,兩國關係更加緊密。特別是“911”事件後,摩洛哥加強了與美國在反恐領域內的合作。摩洛哥當局于2002年在卡薩布蘭卡逮捕了3名“基地”組織成員,他們當時正在策劃襲擊途經直布羅陀海峽的美國和英國戰艦。摩洛哥法庭今年判處這3人10年監禁。伊拉克戰爭後,又有消息稱,摩洛哥情報機構與美國情報機構進行了多次秘密談判,同意把被捕的伊拉克高官押赴摩洛哥進行審訊。

    摩洛哥媒體分析,摩洛哥在反恐方面與美國的密切合作得罪了“基地”組織,這可能是國際恐怖主義組織為什麼選擇襲擊摩洛哥的一大原因。

    沈琪:美國是沙特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沙特是美國的第一大石油供應國。海灣戰爭後,美國在軍事上為沙特提供保護傘,沙美兩國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和吉達機場租借協定。“911”事件後,沙特公開表示反對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支援以美國為首的反恐聯盟,並斷絕了與阿富汗塔利班的關係。在伊拉克戰爭中,沙特儘管宣稱不讓美軍使用其在沙特領土內的軍事基地,但對美國發動戰爭沒有堅決反對。

    沙特與美國的緊密關係,特別是美國軍隊在穆斯林聖地的存在,一直被“基地”等恐怖組織視為眼中釘,拉登曾指責美在沙駐軍是“褻瀆神靈”。

    “基地”組織網路本地化

    沈琪:5月18日,沙特內政大臣納伊夫宣佈,沙特警察當局已經拘捕了4名與利雅得爆炸案有關的“基地”組織成員。據沙特媒體稱,參與利雅得爆炸事件的15名恐怖分子以及正被沙特政府通緝的19名嫌疑犯都是沙特本國人。他們在自己國土上發動反美、反政府的恐怖襲擊,原因是錯綜複雜的。

    “911”事件以後,美國把中東阿拉伯國家視為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動輒冠以“無賴”、“邪惡”國家的罪名,歧視阿拉伯人,把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掛鉤,這激起了阿拉伯民眾強烈的反美情緒。近年來,巴勒斯坦建國遙遙無期,阿富汗及伊拉克百姓生靈涂炭,包括沙特在內的阿拉伯人對前途更加悲觀。他們認為,當前的阿拉伯世界是一盤散沙,政府無所作為,阿拉伯國家間內訌不斷,因而感到非常失望。拉登利用阿拉伯民眾的這一心理,提出煽動性的口號,許多人都視其為心目中的英雄。

    韓江雪:16日發生的卡薩布蘭卡爆炸事件,對於摩洛哥而言,是近幾年來的第一次。摩洛哥警方至17日已逮捕了33名與爆炸案有關的疑犯,其中已經查明身份的8名疑犯都是摩洛哥人,同摩洛哥警方通緝的極端組織“正確道路”有關係。這個組織的一名主要精神領袖因為煽動暴力而于本月初被逮捕。

    摩內政大臣薩赫勒譴責襲擊者試圖“脅迫和動搖民主體制”。今年3月下旬,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積極支援美國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穆罕默德六世就曾發出過警告,認為戰爭有可能促使摩洛哥境內的宗教極端勢力抬頭。

    任毓駿:在沙特和摩洛哥發生的連環爆炸事件的製造者都是本國人,這可能説明“基地”組織網路已經本地化了。據美國反恐專家介紹,“911”事件以後,“基地”已經從原來那種集中訓練模式轉變為相對鬆散的自由模式。集中訓練能夠“專業化”地提升襲擊能力,但在美國反恐戰爭的影響下,形成一種鬆散狀態的“自由聯盟”更易於“基地”組織隱藏,因為清理一盤散沙遠比打掃一堆沙要艱難得多。

    唐志超:“基地”組織從喪失阿富汗基地的經歷中吸取了教訓,並加以針對性的改進。他們一般不再像“911”事件那樣進行涉及全球範圍的人員調配和組織指揮,更多地傾向於各自為戰,活動單位更小,組織網路和運作方式也更加隱秘。如今,“基地”的頭目不再集中在一個地方,“基地”成員也切斷了對不可靠的通信的依賴。無疑,在本國境內從事活動有著先天的優越性,更不容易被發現和追蹤。沙特安全機構無奈地表示,他們在案發前已得到消息,但就是不知道時間和地點。

    爆炸影響美沙關係

    任毓駿:爆炸事件使本已齟齬不斷的沙美關係雪上加霜。利雅得爆炸案發生後,美國駐沙特大使羅伯特喬丹批評沙特對美國事先發出的警告沒有及時作出應有的反應,導致慘劇發生。

    美國媒體近來紛紛發表文章批評沙特對美方調查人員設下諸多限制。美國中央情報局和五角大樓國防情報局日前發表報告説,沙特警察部隊、陸軍、海軍、國民警衛隊及其他軍事機構都已經被“基地”組織滲入。據《華盛頓郵報》19日的報道稱,沙特精銳部隊國民警衛隊的部分成員受利益驅使,竟然私自將軍火庫內的武器非法出售給境內的“基地”恐怖分子。

    沈琪:“911”事件後,美國也對沙特某些機構資助極端組織耿耿於懷,美國輿論抨擊沙宗教政策,把恐怖主義根源歸咎於沙特瓦哈比教派的聖戰思想。大批在美留學、經商的沙特人遭到美警察的監視、盤查甚至拘捕。沙特政府對其公民在美遭受歧視非常不滿,向美國提出了正式抗議,沙特的資金也開始從美國抽逃,沙美盟友關係急轉直下。

    利雅得爆炸事件後,美國指責沙特政府反恐不力、姑息養姦,沙美關係的裂痕進一步擴大。不過,據沙特的分析人士稱,這也正是恐怖分子在沙特發動恐怖襲擊希望達到的效果。

    下一次恐怖襲擊將在哪兒發生

    唐志超:倫敦阿拉伯語刊物《雜誌》日前公佈了“基地”組織協調官阿爾阿布拉吉發給該雜誌的一份電子郵件:“下一步的打擊將使美國和以色列震驚。打擊美國是本拉登的命令。”

    從美國未來重點防護對象看,除了繼續加強本土安全防範外,主要集中于幾個地區和國家:中東(如沙特、葉門、伊拉克、約旦、摩洛哥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東非的肯亞、蘇丹、衣索比亞以及西非的尼日利亞等。這些地區和國家之所以成為重點,主要有幾個因素:第一,它們中多數是伊斯蘭國家或居民中有相當比例的穆斯林,且長期有恐怖勢力活動;第二,許多國家與美國關係非常緊密,如尼日利亞、約旦、摩洛哥、沙特和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對政府與美結盟非常不滿;第三,巴基斯坦、阿富汗、葉門、印尼、菲律賓和肯亞等國境內恐怖勢力強大,這些國家的政府缺乏人力、資金打擊恐怖分子。這些國家多為反恐的薄弱環節,美國經常指責這些國家反恐不力。

    任毓駿: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5月19日發表文章指出,從近期發生在沙特、摩洛哥的連續恐怖爆炸事件可以看出,國際恐怖組織的襲擊目標已遠遠超出了美國的範圍,整個國際社會都將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許多國家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恐怖主義已步入重組後的“多極化道路”,恐怖事件對世界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因而更加防不勝防。(郭孝偉 任毓駿 韓江雪 沈琪 唐志超)

    《環球時報》2003年5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