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雲密布 原油市場吃緊

    去年年底以來,受委內瑞拉國內罷工、美伊戰爭威脅、美國商業原油庫存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漲。雖然1月中旬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決定從2月1日起把原油日産量提高150萬桶,但隨著中東局勢緊張加劇,油價升勢未減。

    2月13日,也就是聯合國武器核查負責人向安理會提交伊拉克武器核查報告的前夕,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割的原油攀升到每桶36.36美元,創兩年半來最高紀錄。同一天,倫敦市場基準油價———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也升至33.10美元。由於目前正值北半球取暖用油的需求旺季,油價偏高本是正常的。但這幾個月油價漲幅已經近半,反映出原油市場對供應中斷的擔憂正不斷加深。

    應該説,油價居高不下,雖然與委內瑞拉原油供應一度中斷有關,但更多是受到國際政治局勢緊張的影響。

    中東是世界的油庫,石油儲量佔全球的2/3,而這個地區的局勢又向來多變,數十年來一直是讓石油市場緊張的導火索。中東地區發生的距現在最近的3次戰爭,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1979年的兩伊戰爭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這3次戰爭,都導致油價的上漲,進而給世界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幾個月來,美國一再對伊拉克發出戰爭威脅,每一次威脅升級,油價就會漲一漲。不過,受到聯合國制裁的伊拉克,每天的原油出口量大約是160萬桶,如果戰爭打起來,這160萬桶缺口歐佩克其他國家還是有能力補上的。更值得關注的是,與伊拉克毗鄰的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它們的石油日産量加起來高達1000萬桶,如果伊拉克的戰火殃及這兩個國家的石油出口,那麼國際石油市場定會做出激烈反應。

    石油專家們預計,因為伊拉克危機,今年油價的起伏在所難免。但就目前情況看,即使伊拉克戰爭打起來,油價的上漲勢頭還是會受到鉗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歐佩克會想盡一切辦法增産。“911”事件之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産國沙烏地阿拉伯一再表示,它反對用石油獲取政治利益。今年1月25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沙特石油大臣阿裏納伊米説,國際市場沒有必要因美國可能對伊拉克發動戰爭,而擔心出現石油短缺。他聲稱:“每桶石油售價25美元是比較合理的,而且能夠滿足石油生産者、消費者、石油公司等各方利益。沙特會盡一切努力,讓石油價格回落到每桶25美元。”歐佩克輪值主席阿提亞也指出,眼下石油供應沒有出現短缺,油價不斷上漲,是一些投機者利用人們對戰爭的恐懼,借可能爆發伊拉克戰爭的機會,靠哄抬油價牟利。他甚至表示,在3月11日舉行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石油部長們也許會討論減産問題,以防春季到來之後,原油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如果美國對伊開戰,短期內油價可能還會上漲。但從中期看,如果美國速戰速決,那麼戰後新的伊拉克政權,由於急需資金進行國家重建,有可能逐漸加大原油出口,從而促使油價走低。伊拉克的石油蘊藏量高達1120億桶,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11%,只有沙烏地阿拉伯的2620億桶比它多。伊拉克是歐佩克組織的發起國,一旦戰後聯合國解除對它的制裁,它肯定會要求恢復1991年海灣危機前在歐佩克內部享有的石油生産份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前負責人勞倫斯林賽對《華爾街日報》説:“伊拉克實現政權更疊後,世界的石油供應,有望每天增加300萬至500萬桶。”這個數字,足以讓油價跌回每桶25美元以下。

    然而不管油價今後怎麼走,它在短期內動蕩不定卻是必然的,而世界經濟的走勢也因此增加了不少變數。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認為,鋻於美國目前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分量,伊拉克危機可能産生的影響要遠遠小於以前的幾次衝突,比如朝鮮衝突或越南衝突。對伊戰爭持續時間的長短,將是決定性因素。美國的經濟學家們預測,如果薩達姆迅速垮臺,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望在2003年下半年達到4%;如果戰勢進展不順,石油價格大幅上升,美國的勞動人口就會有7.5%面臨失業,美國經濟有可能出現二次衰退,其他地區的復蘇也可能夭折。

    過去30年的歷史證明,油價大幅上升,對經濟始終是重大的危險信號。總部在巴黎的經合組織認為,油價每升高10美元,會使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在一年內增加0.5個百分點,國內生産總值減少0.3個百分點。美國受到的衝擊雖然要小一些,它的經濟增長率也將萎縮0.1個百分點。而主要依賴石油進口的新興市場,受到的打擊會更大。(劉昕)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3年02月20日


油價突破每桶36美元
美伊戰爭 一觸即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