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之後的後薩達姆時代 伊拉克石油猜想

     隨著美英海灣軍事集結的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繼續猜測戰爭能否避免,轉而更關心的是戰爭之後的問題。可以想像的是,薩達姆之後的伊拉克油田將經歷一場瓜分。

    美國:作繭自縛的危險

    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蘊藏量僅次於其鄰國沙烏地阿拉伯,位居全球第二位,石油開採潛力無限。然而讓美國石油大亨們心痛的是,由於打仗,他們不得不在十多年前撤離伊拉克。近年來,伊拉克政府積極招攬外國公司合力開採石油,美國各石油公司雖躍躍欲試,卻因受到美國制裁伊拉克的政策所限,只能眼巴巴看著其他國家的對手積極籌備分食這塊“大奶酪”。

    由於聯合國的制裁仍在以及戰爭對石油基礎設施的重創,重建伊拉克的石油産業尚需一些年頭。不過那些覬覦著伊拉克石油儲備的石油公司的經理們熱心於承擔這項工作。薩達姆政府這兩年與外國石油公司協商的特許開採協議涉及高達440億桶的石油蘊藏量,並承諾投資利潤至少可達20%。這一石油蘊藏量相當於美國、加拿大與挪威石油蘊藏量之總和,如果按每桶25美元計算,總值高達1.1萬億美元。

    但在伊拉克的招標名單上,卻沒有美國人的蹤影。只要薩達姆仍在,只要美國政府的禁令還在,曾擁有伊拉克油田25%份額的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就不得不面對現實。

    對政府和商人來講,石油是重要的。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伊拉克人根深蒂固的反美情緒,即使是有了新的政府,美國的石油利益能否得到保證,到現在也還是個未知數。所以這一次,美國的石油大亨們很可能會再次為了政治和歷史的原因,無奈地放棄伊拉克油田。

    英國:不受歡迎的尷尬

    由於北海等傳統油田的開採已接近飽和狀態,英國的石油公司發現利潤增長空間越來越狹窄,他們不得不努力尋找新的石油資源。同其他國家的同行們一樣,英國石油公司(BP)和殼牌等英國大牌石油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伊拉克。

    但在阿拉伯世界,總是跟美國站在統一陣線的英國口碑並不好。尤其是在伊拉克,一些在石油界打拼多年的人認為,英國公司在伊拉克賺不到什麼好處,因為伊拉克人把英國看作“美國國務院的一個部門”,其貶低之意不言而喻。

    法國:把握領先的機會

    雖然同樣是西方國家,法國在伊拉克享受的待遇就要好很多。當美國和英國石油公司限于禁令而難有所為的時候,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卻已經派銷售代表常駐巴格達,以便與伊拉克政府高層保持密切聯繫。

    在過去的幾年中,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一直在同伊拉克政府討論多項油田開發計劃,其中位於兩伊邊境附近的馬吉姆油田蘊藏非常豐富,至少可達300億桶。去年年底,道達爾菲納埃爾夫曾一度與伊拉克就開採納哈爾本奧馬爾地區油田達成協定,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俄羅斯人。

    由於法國在軍事打擊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與美國截然相反,有些人便指責法國政府是在為該國公司爭取時間,儘快達成伊拉克石油開採協議,以保證戰後的一杯羹。對於這種説法,法國人不屑一顧,因為即使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協議,法國已經領先其他國家一大步。法國公司已經基本完成了對伊拉克石油資源的地質考察工作,如果從頭做起,這至少需要12至18個月的時間。

    再有,法國人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現很得伊拉克的人心,伊拉克會願意接受這個合作夥伴。

    俄羅斯:傳統優勢的地位

    俄羅斯與伊拉克的石油關係是具有傳統意義的,海灣戰爭爆發前,前蘇聯和伊拉克的雙邊貿易額曾經達到每年20億美元,俄羅斯一直希望兩國經濟合作能夠恢復到以前的水準。2000年,一個俄羅斯石油工業企業家代表團抵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與眾不同的是,這個代表團是乘坐民航包機從莫斯科未經任何第三國轉机直飛巴格達的。俄羅斯“打破常規”的做法讓飽受制裁之苦的伊拉克非常感動,多名政府高級官員到機場迎接貴賓,冷清多年的薩達姆國際機場也因此熱鬧了一番。

    自那以後,在俄羅斯政府的支援下,“斯拉伕石油”等俄羅斯石油開採和管道建設公司紛紛開始在伊拉克安營紮寨。另一方面,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堅持反對美國對伊動武的主張。俄羅斯與伊拉克石油關係發展順利,目前俄羅斯公司是伊拉克石油的最大買主,每年交易金額高達50億美元。

    不久前,俄羅斯和伊拉克的關係曾出現波折,伊拉克政府突然單方面中止了同俄羅斯第一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西古爾奈油田的合同。在俄羅斯方面對此做出強烈反應後,伊拉克連忙補救,將合同轉給了另一個俄羅斯公司。伊拉克還明確表示,目前伊境內已探明的油田有73處,已經開採的24處全部由俄羅斯公司負責,剩餘的也將全部交由俄羅斯開採。

    利用目前美、英與伊拉克為敵的特殊條件,抓緊進入伊拉克的石油市場,以圖在對伊制裁解除之後能在伊拉克石油市場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這就是俄羅斯的高明手段。

    伊拉克:靠自己

    還有些人相信,伊拉克能夠自己站立起來,發展自己的石油事業。他們的根據是,伊拉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石油資源和最好的專業人員。至於資金和設備,世界上肯定有不少債主願意排著隊地借錢給伊拉克。

    一直以來,雖然伊拉克政府沒有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但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石油業的投資,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無形投資”。伊拉克政府非常注意石油技術人員的培養,並徵召了一大批專業人士投身石油事業,其中不乏博士、工商管理碩士。

    中東地區的一位石油專家稱:“伊拉克政權也許會在戰爭後發生變化,但石油技術人員們卻不會變,他們是這個地區最棒的。”也許這些人能夠使伊拉克的油田避免遭受瓜分的命運。

    中華工商時報 2003年02月10日


美伊戰爭 一觸即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