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特殊關係”質疑

    11月11日,訪問挪威的德國總理施羅德重申德國將不會參加任何打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當天,德國國防部長施特魯克在接受德國新聞電視臺採訪時説,德國既不需要向美國卑躬屈膝,也不存在與美方進行某種交易的任何理由。

    一段時間以來,德美兩國在伊拉克問題上舌戰不斷,引起了國際輿論的密切關注。從中不免引申出一個話題,昔日總是唯美國是從的聯邦德國如今與美國究竟是怎樣一種關係呢?

    上周,德國外交部德美合作協調員卡斯藤德福伊格特在接受筆者網上採訪時將德美關係比喻為“一個家庭中的夫妻關係”,認為美前總統克林頓提出的“美德特殊關係”依然存在。他説,“即使夫妻相互吵架,婚姻中仍存在特殊關係,這是一種夥伴關係,而且是穩定的。德美關係是親密、信任和友好的。正因為任何一方都知道在一個家庭中的關係越緊密,所以當偶然出現分歧時,雙方就感到越痛苦”。

    西方政界人士用“夫妻關係”來描述國家關係早已司空見慣,尤其是當兩國産生分歧時就更喜歡用“夫妻吵架”加以形容。但問題是,如果吵鬧太多,發展到同床異夢,即便雙方仍是“夫妻”,這“夫妻”關係還能保持“親密”和“特殊”嗎?

    1994年7月,克林頓訪德時語出驚人,拋出“美德特殊關係”論,要求德國與美國一起在國際事務中承擔“領導責任”。理由是:“冷戰”結束後,美國雖作為世界惟一超級大國,但仍有“力不從心”之時,要維護其在歐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仍需要一個能同它分擔“領導作用”的夥伴,與其有傳統“特殊關係”的英國國力式微,而統一後的德國的政治和經濟實力則大為增長,更有資格充當這一角色。克林頓此言一齣,輿論隨之大呼:“美英特殊關係”要被“美德特殊關係”所取代。

    然而,數年之後,無論是美國,還是德國,再也無人提及“美德特殊關係”,而“美英特殊關係”不僅頻頻見諸報端,而且依然時時見諸行動。

    德國統一前,聯邦德國與美國的關係原是一種“被保護者和保護者”的關係,在國際事務中,聯邦德國對美國“亦步亦趨”。統一後,特別是德國新一代領導人施羅德1998年執政以來,國際社會開始不時聽到德國“獨立的聲音”。美國在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反導條約、氣候變化公約和對外貿易等一系列重大國際政治和經貿問題上的單邊主義,都讓德國不敢茍同,雙方分歧已不再是“偶然”事件,且擴大到了眾多領域。最明顯的是德國在美國“倒薩”上堅決説“不”,德前司法部長格梅林甚至將美總統布希策劃對伊動武與當年希特勒的行徑相提並論,讓美國極為惱火,以至於布希未給在大選中獲勝連任的施羅德致電祝賀。事實證明,在西方盟國中,只有英國一貫支援美國的行動和政策,“美英特殊關係”可謂“牢不可破”。這不,施羅德當選連任後的第一個出訪地就是倫敦,請與美國有著“特殊關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布希面前“説情”,以修補德美關係。

    有分析指出,美德分歧不斷而“美英特殊關係”依舊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德美英三國都有各自的國家利益,導致三方對整個國際秩序的目標不盡相同———美國要維持其主導世界的現有國際秩序,反恐也成了美維護“單極世界”的一種手段,英國則要借美國之力維護其大國地位,而以歐盟代言人面貌出現的德國則謀求國際秩序的“多極化”發展。那麼,該怎樣給德美關係下定義呢?福伊格特最後道出了一句真話:“德美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形式。我們不想替代英國,而是作為一種補充。”(呂鴻)

    《人民日報》 2002年11月13日


德國防部長稱德國不需向美卑躬屈膝
施羅德重申德國將不參加打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德國政府堅持反對美對伊動武
布希借祝德統一修補美德關係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