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實力與尷尬  

    9月23日,歐盟中東和平進程特使莫拉蒂諾斯要求與陷入以色列軍隊重圍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會面,但以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了莫拉蒂諾斯。這已經不是以方首次不給歐盟面子。

    今年4月初,巴以局勢驟然吃緊,阿拉法特被困多日,歐盟理事會在連夜進行磋商後,決定派遣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和當時輪值主席國西班牙的外交大臣皮克奔赴中東斡旋,並面見阿拉法特,以求化解危機。然而,以色列以安全為由拒絕了歐盟代表會見阿拉法特的要求。不到半年,歐盟再遭以色列冷遇。

    記得索拉納和皮克無功而返後,許多歐洲媒體將其解讀為以色列給歐洲的“難堪”,甚至“侮辱”。現在,以色列再次拂了歐盟的面子,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其中的緣由。

    近兩年來,巴以局勢跌宕起伏,變化莫測,每次危機出現時,總少不了歐盟的聲音和歐盟外交官忙碌的身影。但是,活躍歸活躍,歐洲斡旋巴以衝突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難以奏效。究其原因,巴以衝突複雜難以調解當然是關鍵,美國的刻意排擠和歐盟相對平衡的立場讓以色列不滿也是原因。但歐盟屢屢不被以色列“看在眼裏”,説到底還是實力不濟,特別是沒有政治實力,沒有形成強有力的“一個聲音”。

    冷戰結束後,歐盟經濟的發展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人有目共睹。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政治版圖的不斷擴大,歐盟自然要求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扮演一個與其經濟實力相符的角色,成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極。歐盟的這種願望在巴以問題的斡旋上反映得淋漓盡致,它不斷加大外交努力的投入,無論是勸説雙方為暴力衝突降溫,還是倡導召開四方會議,功勞雖然不算顯著,但苦心孤詣有目共睹。即使在被以色列“擋駕”的23日當天,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的外交大臣默勒還在與巴以美三方探討解決目前危機的新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雖然在經濟上實力凸顯,但政治一體化上尚未進入成熟階段,其成員國的外交與防務權力並沒有過渡給歐盟。所以,歐盟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無法形成統一的聲音,説話自然缺少分量。其實,歐盟在以色列“丟面子”的事何止這兩檔。今年年關前後,同樣是去會見被圍困的阿拉法特,以色列在讓索拉納吃“閉門羹”的同時,卻把這份面子給了美國的退休將軍津尼,誰重誰輕?誰近誰疏?不言自明。

    應當看到,追求和實現政治一體化,是歐洲一體化的最終目標。政治一體化是以經濟一體化為前提的。隨著歐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和政治實力的增強,作為“內政的延伸”的外交也將會受到重視。只有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成為“巨人”,歐盟在外交上才會少些目前的尷尬和無奈。

    新華社 2002年9月24日


美國“倒薩”給歐洲出難題
歐盟譴責以色列圍困阿拉法特
四方會談提出解決中東問題的具體步驟
歐盟要求伊拉克與聯合國合作
歐盟尋求新戰略定位 努力爭當世界一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