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和美國恩怨23年 從盟友變仇敵  

    伊拉克曾經是美國的盟國,這似乎荒謬,但是事實。現在美國又想消滅自己曾經的盟國,這就是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外交政策:“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薩達姆如果是惡魔,那也是在美國參與下製造的惡魔,自薩達姆1979年擔任伊拉克最高領導人以來,美國為自己的自私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b> 薩達姆曾是美國在中東佈下的一顆棋子

    拉姆斯菲爾德最後一次見到薩達姆,是在19年前的1983年12月20日。當時拉姆斯菲爾德沒有政府職務,不過他是被裏根總統特派到巴格達的,目的是執行一項秘密任務。拉姆斯菲爾德表達了裏根總統對薩達姆的問候,隨後兩人坐下來促膝密談,雙方都表示有必要加強兩國的聯繫。

    美國當然知道薩達姆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但是,對當時的美國而言,更大的威脅來自伊朗。裏根政府擔心,有前蘇聯支援的伊朗反對派組織勢力迅速蔓延,會控制整個中東地區的油田。這些反對派與美國政府對立,他們曾經扣押美國駐伊朗的使館人員長達444天。

    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裏根政府著手扶植伊朗的死對頭————伊拉克,在曠日持久、血腥的兩伊戰爭中長期暗中支援伊拉克。拉姆斯菲爾德和薩達姆那次會談的結果就是:在之後的5年內,美國將為薩達姆的軍隊提供軍事情報、經濟援助以及包括彈藥在內的各種作戰物資。

    伊拉克曾經是美國的盟國,這似乎荒謬,但是事實。現在美國又想消滅自己曾經的盟國,不過這在美國歷史上已不是第一次了。二戰時期,前蘇聯和美國也是盟國,聯手對抗希特勒,但在之後的冷戰時期中,美國沒有一天不想除掉這個“曾經的盟國”。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外交政策就是這樣,“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國施援手使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成為勝利者

    在美國的眼中,薩達姆是個“嗜血的暴君”,儘管如此,美國仍決定放縱薩達姆,為的是讓薩達姆成為美國和伊朗對抗中的先鋒矛頭。裏根政府決定容忍薩達姆的“殘暴”以及他發展生化武器的事實。現在我們也許理解,為什麼布希內閣一口咬定薩達姆擁有威脅全世界的生化武器,原來美國人一直知道內情,他們最清楚薩達姆的底細。

    1982年,兩伊戰爭進入最關鍵的時刻,薩達姆節節敗退,甚至有被推翻的可能性。美國此時堅決地向伊拉克伸出“援手”。美軍的情報機構向伊拉克方面頻頻傳輸偷拍的伊朗軍隊部署情況的衛星照片。美國又通過有技巧的“轉手貿易”向伊拉克提供武器————美國的先進坦克賣給埃及,埃及又把自己原有的坦克轉手給伊拉克。之後,在美國大軍工廠的要求下,裏根政府又同意美制武器可以直接賣給伊拉克。在美國對伊拉克出口武器的清單中有運輸直升機、攝錄設備、情報偵察設備,甚至還有伊朗所有內閣成員以及其祖宗八代的詳細資料,為的是防止伊朗或伊拉克反對派在薩達姆內閣中安排眼線。裏根政府對薩達姆可算是體貼入微。不過這都不算什麼,最令人震驚的是,美國曾向伊拉克原子能協會提供大量的化學分析設備,一船船的細菌、真菌製劑,150萬支疫苗和不少小型飛機。分析設備、原材料和疫苗足以幫助薩達姆研製生化武器,而那些小型飛機,據知情人士透露,是用來噴灑毒氣的。

    除了遏止伊朗反對勢力外,美軍軍艦也積極保護伊拉克向世界輸出的石油在波斯灣不被伊朗方面襲擊。1987年,伊拉克的一枚導彈擊中美軍停泊在波斯灣的一艘驅逐艦,造成37名船員身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美國僅僅把這次事故視為伊拉克軍方的失誤,牽強地説這枚導彈原來的目標是伊朗軍艦,並以此為藉口把過錯推向伊朗,使兩伊戰爭進一步升級。隨著戰爭進入決勝階段,美國對伊拉克的偏袒也越來越明顯,美國的突擊隊員開始進入伊朗境內的油田搞破壞行動。1988年,美國在波斯灣的軍艦“意外地”擊落伊朗的一架民航客機,伊朗不僅損失了一架價格昂貴的空中客車,還有200多平民在事件中喪生。幾週後,被美國的野蠻介入折磨得精疲力盡的伊朗終於舉手投降,兩伊戰爭以伊拉克勝利告終。

     薩達姆在美國心目中由“中東棟樑”變成“中東惡魔”

     兩伊戰爭結束之後,薩達姆的自我感覺十分好,當時的西方世界將他視為中東地區的棟樑,美國和歐洲爭著和伊拉克建立貿易關係。美國堪薩斯州和懷俄明州的州議員甚至親自拜訪薩達姆,希望增加他們的農産品在伊拉克的出口量。薩達姆的自大情緒就這樣一點一點被培養,而且開始玩得過火。1990年,美國海關發現幾個伊拉克機構試圖購買一種電子設備,這種設備可以用來引爆核彈。不久之後薩達姆又以“將以色列燒成灰燼”的狂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注意。在發現伊拉克試圖從美國購買專用於製造核彈部件的高科技鍋爐後,五角大樓的分析家們開始警告,這個伊拉克強人很可能成為美國的威脅。但老布希內閣中的大多數官員當時依然天真地相信,薩達姆儘管危險,但還有利用價值。哪怕是1990年8月,薩達姆悍然入侵科威特時,老布希的幾個屬下還為他説模棱兩可的辯護之詞。

    

    入侵科威特,薩達姆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他的貪婪和野心。一位老布希政府時期的外交官透露,當老布希派出50萬大軍將薩達姆趕出科威特,當美國政客將薩達姆和希特勒相提並論時,華盛頓內部對薩達姆的命運安排仍然沒有達成統一意見。當時老布希內閣的主要成員認為,在海灣戰爭失敗後,薩達姆會失去權力,要麼被其下屬軍官推翻,要麼被國內的少數派反對勢力顛覆。因此在海灣戰爭期間,華盛頓並沒有積極地實施推翻薩達姆政權的計劃,儘管當時如果那麼做,會比現在容易得多。

    克林頓政府對薩達姆的打擊同樣是不痛不癢。1993年,薩達姆試圖暗殺老布希的計劃敗露,克林頓只是朝巴格達發射了幾枚導彈。據報道,導彈炸死了薩達姆的幾個情婦,卻沒把薩達姆怎麼樣。在克林頓的授意下,美國情報部門也進行了幾次策反推翻薩達姆的計劃,但這些計劃要麼漏洞百齣,要麼半途而廢。

    與此同時,在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薩達姆一直和國際社會玩著“貓捉老鼠”的遊戲。在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被要求銷毀所有庫存生化武器,同時允許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進入,檢查並銷毀其正在秘密生産的生化武器。薩達姆叛逃到約旦的女婿向世界證明,聯合國武器核查的力度和作用顯然不足,因為他本人在伊拉克時就專門負責生化武器的研製項目。他還透露了薩達姆多個重要實驗室的具體位置,這些情報成為現在布希內閣要向伊拉克動武的“證據”。

    美國種下的惡果只能由它自己來品嘗

    美國發現,一旦和薩達姆結成統一戰線,就很難乾脆地終結這種關係。哪怕經歷過1991年的海灣戰爭後,兩國的關係仍然十分微妙。美國幫助伊拉克建成了巨大的、有致命殺傷力的武器庫,現在這些武器有可能正對準華盛頓。很多政客早就提出要除掉薩達姆,但一屆屆政府擔心,萬一沒有了薩達姆,伊拉克又會陷入混亂,中東局勢不穩勢必引發石油價格劇烈波動,又一輪中東戰爭有可能爆發。

    

    布希政府現在似乎下決心要打破薩達姆對美國的魔咒,他們是這樣設想的:如果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果真陷入混亂,那麼美國軍人會立刻進入巴格達的大街小巷,向“飽受摧殘”的伊拉克人民推行山姆大叔的民主和自由。這種“民主入侵”一旦成功,會使美國在中東的勢力大大加強。但一些政治評論家在擔心,伊拉克人民會將“民主和自由”視為美國佬的“帝國主義”,憤怒及反抗的火焰會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

    在美國的外交史上,美伊兩國的關係絕對是個傷感的悲劇。一次又一次,美國對薩達姆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次又一次,美國喪失了除掉薩達姆的好機會。但是美國的政客們似乎不後悔這麼做,他們認為,這些現在看來錯誤的決定在當時來説都是正確的,因為它們在特殊情況下保護了美國的切身利益。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和伊拉克曾經親密得如同一對共舞的夥伴,也許沒有人相信,美國曾經默許伊拉克原子能協會進口細菌、真菌類物質。現在這些細菌被用來製造美國最害怕的生化武器,這真應驗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看到這裡,不禁聯想到拉丹。拉丹當年也接受過美國的支援,以對抗冷戰敵人前蘇聯。現在,拉丹成了美國的頭號通緝犯,在美國本土製造了驚天慘案。拉丹和薩達姆其實都是冷戰的後遺症,當美國需要對抗前蘇聯的武器時,這些曾經被美國利用的勢力在美元的餵養下成長、膨脹;當美國的最大對手消失後,這些勢力最終成了脫韁野馬。兩個超級大國的對抗表面上是結束了,但帶有悲劇色彩的影響還將存在很長時間,並影響到全世界無辜的平民。

    《南方日報》2002年9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