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票比布希更重要 施羅德向美國説“不”  

    最近一個時期,德美之間齟齬不斷,特別是在軍事打擊伊拉克問題上德國總理施羅德頂住壓力公開向美國説“不”,使德美關係受到很大影響。

    “911”事件發生後,德國是西方國家中除英國外第一個表示毫無保留支援美國的國家。當時施羅德宣佈,德國全力支援美國打擊恐怖主義,如果需要,德國將派兵參與打擊行動。同年11月,德國宣佈應美國的請求將派出3900名士兵參加反恐軍事行動。這是德國自二戰以來突破不向任何國家派遣軍隊的禁區走得最遠的一次。今年5月,布希上任後首先訪問德國並在德國議會作了一場熱情洋溢的講演,“使德美關係達到了新的高潮”。

    但一段時間以來德美矛盾愈顯突出,德國先是在成立國際刑事法院問題上與美國人意見相左,德國外長菲舍爾堅決拒絕了美國提出的關於保障參加維和使命的美國士兵享有普遍豁免權的要求。在中東問題上,德國不能理解美國在對待巴勒斯坦自治機構及其領導人阿拉法特的立場上突然發生變化,而且事前根本不與盟國溝通。最近德國總理施羅德又在多種場合宣佈,如果美國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德國不會參與這一冒險行動。

    施羅德的表態使美國政府極為不快。美國駐德國大使受政府委託專門前往德總理府,正式轉達了美政府對德在伊拉克問題上的不滿。他甚至明確説,美政府不願意聽到德國人批評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我行我素,不與盟國協商;美國也不高興德國把美國可能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説成是“冒險”,尤其是施羅德在公開場合把布希形容成一個“愛好開槍的得克薩斯牛仔”,美國感到這話太過分。德國方面也對美國大使的態度做出強烈反應。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施蒂格勒對美國大使提出了措辭激烈的批評,他指出,聯盟夥伴之間應當允許批評性意見存在,並且各自必須捍衛自己的利益,美國大使對德國的反恐態度懷有猜疑是令人氣憤的。施羅德也多次強調,德國政府拒絕參與打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並不意味著反對美國,而僅僅是出於自己的利益需要。

    德美關係由熱到冷是各種因素所致。由於德美各自的傳統、歷史、文化背景和內政形勢不同,對許多問題的判斷結論自然不同。特別是在不同地區的層面上,德美兩國的利益差異和實力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雙方在戰略和目標上有分歧,如在導彈防禦系統問題上的分歧就是一例。另外德國隨著自身實力的提高,自主意識和謀求與美國建立平等夥伴關係的願望進一步增強。

    這次導致德美分歧加大也有競選因素。德國大選臨近,而執政的社民黨在民意測驗中越來越處於劣勢,在這種情況下社民黨要想贏得選民的信任,就必須找到能引起他們共鳴的題目。鋻於德國民眾中廣泛的反戰情緒,社民黨公開站出來反對戰爭無疑會得到更多選民的認同。正如德國《世界報》文章所述:大選在即,對施羅德來説,選票顯然比布希更重要。

    《光明日報》 2002年9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