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麼?  

    巴以暴力衝突正在經歷18個月來最嚴峻的考驗;阿拉法特的政治生命又一次處於危急之中;國際社會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其侵略行動並馬上撤軍;阿拉伯國家群情激昂,反美反以情緒空前高漲。但是沙龍似乎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一年來它對巴勒斯坦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以色列到底是怎麼回事?沙龍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麼?其實回首以色列總理沙龍執政一年多的情況,答案並不難找。

    巴以戴維營會談的徹底失敗以及當時巴勒斯坦重新確立武裝鬥爭是其鬥爭手段之一,和以色列公眾大選決定拋棄巴拉克而選擇沙龍當總理,決定了沙龍政府對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政策肯定是強硬的,當時阿拉伯國家就是一片反對之聲。果不其然,上臺後的沙龍雖然也不時地揮舞過橄欖枝,表示願意和巴勒斯坦徹底解決爭端,同意巴勒斯坦立國,但是卻明確要求巴勒斯坦絕對停止一切反以行動,接受以色列的存在,而且其底線是要從奧斯陸協議往後退,以極為苛刻的條件讓巴勒斯坦接受一個他認可的巴勒斯坦國。可以説沙龍上臺後的所有作為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這些當然是不切實際的,也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所不能接受的。

    在阿拉伯方面,由於強硬派和溫和派的意見分歧,主張和以色列走和平道路解決問題的,以及支援巴勒斯坦極端組織用極端行動反以的,兩種意見和態度始終長期共存,且難以協調。

    3月28日下午結束的阿拉伯首腦會議通過的沙特方案,或者叫“阿拉伯倡議”,卡達半島電視臺將它歸納為如下幾條:呼籲以色列確認選擇和平;贊同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以色列撤出1967年戰爭佔領的所有阿拉伯領土,包括戈蘭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地區;在此基礎上換取關係的正常化;公正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拒絕在阿拉伯領土上一切形式的定居點。這個只有幾條原則框架的倡議顯然使以色列對沙特王儲阿卜杜拉的“所有解決”方案徹底絕望。它不僅不可能被接受,相反沙龍還可能背上“拒絕阿拉伯方面和平倡議”的惡名。於是以色列決定乾脆避開這一倡議,以打擊“日益加劇”的“巴勒斯坦恐怖主義”為名,于3月29日發動了空前規模的軍事行動。

    以色列趁一些參加會議的阿拉伯首腦尚未完全來得及回國就立即動手,顯然是早有準備的。人們應當記得,圍繞阿拉法特能否親自出席阿盟首腦會議,巴以在停火協議上是否簽字可以説是“鬥”到了最後一刻。美國特使津尼將軍曾經修改了他的停火協議,以色列表示了有條件地接受,而阿拉法特仍然拒絕簽字。我們當然無法知道修改後的停火協議是什麼樣子。但是以色列方面“如果(停火談判)不能成功,我們將得出停火無望的結論,並選擇其他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戰爭恫嚇,卻是實實在在的。當阿拉法特得悉以色列真的要用坦克來“説話”、並趕快宣佈“無條件立即接受停火協議”時,已經為時晚矣。

    很清楚,雖然巴以和阿以各方現在都有條件地表示同意“巴勒斯坦有權立國”和“以色列有生存權利”的立場,但實際上雙方開出的實現和解的條件都是不切實際的,分歧大到對方根本無法接受的地步。同時雙方卻都在指責對方如何如何,顯見“誠意”均不足。這就是巴以暴力衝突根本停不下來,和談遲遲無法啟動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在國際反恐的大形勢下,以色列斷然決定拿巴勒斯坦極端組織(實質是針對阿拉法特)開刀,對其暴力行動進行“反恐”打擊,顯然想使其軍事鎮壓能披上“師出有名”的外衣。

    按照沙龍的邏輯,為了實現與巴勒斯坦停火,他撤出過軍隊,容忍過極端分子針對以色列平民的自殺性襲擊,甚至放棄了一再堅持的7天“絕對平靜期”,已經“讓步”夠多了。可是阿拉法特不但不阻止國內的恐怖行動,反而還在背後支援他們。於是拋棄阿拉法特,打擊阿拉法特及以他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就成了沙龍政府必然的選擇。

    以色列這次軍事行動事先徵得美國同意已無疑義,所以華盛頓至今仍在強調以色列有權進行“自衛”,並居然要求被困的阿拉法特製止國內暴力恐怖活動。那麼,以色列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從特拉維夫動用預備役軍隊,決心在任何地方打擊巴勒斯坦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行動,卻又表示無意佔領巴控A區;決定圍困阿拉法特官邸,徹底孤立他,卻又明確表示不會傷及其本人性命;表示不管國際壓力有多大,軍事行動將持續數周至數月來看,以色列是決心要冒天下之大不諱了。

    目前的以色列政府是個聯合政府,而且國內言論的自由度很大。所以國內對於發動這樣一場軍事行動有不同聲音是完全可想而知的,佩雷斯外長就持不同意見。但是沙龍顯然又是一個敢作敢當的強硬派人士,所以他現在將一切都攬在自已身上。

    據稱以色列要堅決“自衛”,保護其公民的“安全”,在打擊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名義下,逼迫阿拉法特在停火協議上簽字。如果阿拉法特拒絕,就“徹底孤立”他,不讓他會見任何國家的官方代表。他可以通過以色列出境,但只能是踏上不歸路;甚至不排除過一段時間將他趕出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可能。而特拉維夫現在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領導下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的軍事打擊,更被以色列視為是通往和平的唯一道路。用沙龍更加清楚明白的話語來説,那就是阿拉法特在這場遊戲中已經“出局”了;他已被完全拋在一邊,是否進行“反恐”已經“無所謂”了;以色列將和已經看好的、但目前尚不準備透露其姓名的其他巴勒斯坦領導人來實現停火與談判,達成巴以和平。一名話,沙龍認定阿拉法特的政治生命已經完結了。這些就是沙龍的真實意圖。

    但是國際輿論,甚至以色列的輿論,對於沙龍此次軍事行動是否可行,或者説到底能有多大成功把握,都抱有很大的懷疑。因為歷史經驗和教訓告訴人們,壓服一個民族是不可能的;而且往往鎮壓越大,反抗越烈。伊斯蘭和阿拉伯世界目前一片反對聲,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譴責,以及巴勒斯坦國內迄今不斷的暴力恐怖活動,顯然就是沙龍難以達到其預期目的一個佐證。

    人民網 2002年4月03日


普京與布希通話商定解決中東問題
以軍向阿拉法特官邸送生活品
阿拉法特拒絕接受單程車票
巴以局勢撲朔迷離——李紹先分析中東戰況(之三) 
困在辦公室裏的阿拉法特如何制止爆炸
中東和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