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威脅論"花樣翻新 聯想、姚明均成"威脅"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12 日 | 文章來源:瞭望東方週刊

“中國威脅論”再掀波瀾

美國暢銷雜誌《運動畫刊》曾發表文章,認為正在NBA火箭隊效力、身高2.26米的姚明的出生純屬中國政府刻意創造,目的在凸顯日益強盛的國力。

5月23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對外公佈了200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報告稱,中國的軍事擴張已經達到了“威脅地區平衡”的程度,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甚至將對美國軍事傳統優勢形成威脅。

隨後,在經濟領域,美國國務院正式宣佈,出於安全原因的考慮,決定不在國家機密網路中使用聯想的電腦。美中經濟安全評估委員會認為,聯想電腦有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今年3月,美國國務院曾計劃向聯想採購近16000台電腦,訂單總額為1300萬美元。該交易自宣佈之日起就遭到美國一些人的阻撓。

《中國軍力報告》中國人並不陌生,因為這已經是美國國防部連續第七年發佈類似的報告。但是聯想電腦被限制購買則令人大跌眼鏡。

《中國威脅誰?——解讀中國威脅論》一書作者、同濟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郭學堂認為,這兩個事件表明“中國威脅論”再一次走到了臺前——“中國威脅論一直都存在,只是有時候在高峰,有時候在低谷,但總體來説並沒有減弱過。”

“威脅”陰影日重

從2000年開始,美國國防部每年發佈中國軍力報告,其中中國威脅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濃厚。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對《望東方週刊》記者説:“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速度非常快,但是缺乏透明度,這在美國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事實上,儘管中國曾明確公佈軍事開支,但是指責中國軍費不透明仍然成為美國宣揚中國軍事威脅論的一個依據。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逐漸擴大,去年為1619.7億美元,2006年美方估計這一數額將可能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在鉅額貿易逆差背景下,“中國經貿威脅論”也頗為流行。“美國人認為這樣發展下去,美國的下一代將成為窮人。”郭學堂説。為此,美國參議員舒默和格雷厄姆就曾提出提案,擬以27.5%的懲罰性關稅壓迫人民幣升值。

還有“能源威脅論”——這一言論認為中國不斷上升的能源需求將導致國際能源價格上揚,最終威脅世界能源安全。2005年,中國以高於競爭對手的價格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 但是遭到美國國會的否決,因為議員認為中國的收購將威脅美國能源安全。

美國國務院限購聯想電腦的背後則是“中國科技威脅論”的陰影。事實上也正因為“科技威脅論”,美國一直以來不放鬆對華高科技出口,認為中國經濟追趕之勢已對美國構成潛在挑戰,如果在高技術領域中國再有所突破,則美國的絕對經濟優勢將面臨全面威脅。

甚至體育領域也有“威脅論”——美國暢銷雜誌《運動畫刊》,曾發表一組題為《創造姚明》的報道,認為正在NBA火箭隊效力、身高2.26米的姚明的出生純屬中國政府刻意創造,目的在凸顯日益強盛的國力。

縱觀中國威脅論流變,郭學堂認為其中存在兩條規律。第一,內容由單一變為綜合,“原來僅局限于一個領域,現在則涉及軍事、經濟、能源、科技等各個領域。”第二,由模糊走向清晰,“原來只是學術界輿論界的討論,帶有預測性質,而現在一些美國人覺得中國威脅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現代國家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鵬則指出,進入21世紀後的“中國威脅論”更具“實質性”。他説,“這一波威脅論內容上跳出簡單的‘指控’和意識形態糾纏,觸及中國軍力發展的深度分析,並公開指出中國大陸軍力不僅對台灣,還對中國周邊國家甚至美國構成威脅。”

外交學院教授雄志勇認為,美國國務院限購聯想電腦與去年中海油並購優尼科事件一脈相承,都有意識形態上的成見因素。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3月,美印兩國達成民用核能合作協議,根據這一協議,美國同意向印度轉讓民用核技術和核燃料。

國際主義路線

“中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肯定還要繼續發展,而美國對中國政治制度及意識形態的偏見很難發生改變,因此‘中國威脅論’也將長期存在下去。”雄志勇對《望東方週刊》記者説。

雄志勇舉了個例子,他説中國的汽車産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如果在自主創新上再取得一些進展,以後可能會對美國汽車市場産生大衝擊,從而産生新的摩擦,“對‘中國威脅論’的長期存在要有思想準備。”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應對“中國威脅論”顯得格外重要。

5月25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首先遇到的便是六個由美國軍力報道引發的關於“中國威脅論”的問題。在沈大偉看來,中美雙方都有需要改進之處。“中國增加軍事透明度有利於提高互信從而提高中美關係,而美國五角大樓也有責任在亞洲軍事部署的目的上更為透明。”

郭學堂對“中國威脅論”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區分。在第一個層面,部分人對中國抱有根深蒂固的敵意,對此,“該鬥爭就要鬥爭”;第二個層面,對於學術觀點要進行討論,多探討和交流;第三個層面,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發展抱有疑慮和猜忌,他們並不一定認為中國是威脅,“對於這部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

他認為在第三個層面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國周邊國家。事實上,不光是美國,在中國的周邊也同樣存在“中國威脅論”,比如東南亞在不同時期就曾出現過多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勢力的收縮,東南亞曾出現過“中國填補真空論”,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過“中國軍事威脅論”,以及世紀交替時出現過“中國經濟威脅論”等,總體而言是擔心中國強大後會損害其利益。

郭認為要更好地消除中國威脅論,中國在外交上需要有一個總的原則——走國際主義路線。“國際主義的主要特點是負責任,承擔國際義務。”

5月30日,中國政府決定向印尼提供1000萬元人民幣的地震救災物資援助。此前,中方已經向印尼提供了200萬美元的現匯援助。

此前在2005年,中國先後在印度洋海嘯、美國卡特裏娜颶風災難中提供援助;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宣佈中國今後三年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億美元優惠貸款並在今後兩年內免除或以其他處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重債窮國2004年底前對華到期未還的全部無息和低息政府貸款。

“這是一個積極的方向。”郭學堂説。 (舒泰峰)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