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散播"中國威脅論" 評美2006《中國軍力報告》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5 日 | 文章來源:解放軍報

5月23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2006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58頁的《報告》與前幾年的報告一樣,妄加評論中國的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作戰思想和軍事能力,以及當前和未來可能的軍事技術發展,惡意攻擊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蓄意誇大海峽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此《報告》中的錯誤觀點誤導了輿論,是與中美兩國、兩軍關係主流不符的雜音。

通篇縈繞“中國威脅論”的陰影

《報告》連篇累牘地論述了中國各軍兵種正在研發的新型武器裝備的狀況,列舉出俄羅斯對中國出售的武器和轉讓的技術,渲染中國軍事威脅,曲解中國戰略意圖。《報告》稱,中國軍隊現代化的著眼點不僅是針對台灣問題,還將介入區域外的事件。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步速度快、規模大,將改變地區軍事平衡,對台灣甚至美國及其盟友構成嚴峻挑戰。

縱觀世界大局和歷史,發展並擁有適當的軍事力量,是任何主權國家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捍衛領土完整而擁有的正當權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放棄這種權力,或者漠視自身面臨的各種安全威脅。美國是當今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其軍事實力無人企及。即使如此,美國仍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軍事轉型,謀求絕對軍事優勢。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國防投入長期處於較低水準,整體威懾和實戰能力遠不能適應國家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挑戰的需要。中國在軍事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正在繼續擴大。所以,中國保持一定的軍事力量是自身防衛作戰的客觀需要,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正常訴求,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任務是抵抗侵略和保衛國家安全。《報告》刻意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力量的威脅,是別有用心的。

鼓吹臺海兩岸軍力失衡

鼓吹海峽兩岸軍力失衡,並以此為理由推動對臺軍售是美國軍方的一貫做法。今年的《報告》更是不厭其煩地列出中國彈道導彈數量、戰機種類、海上力量和地面部隊等各種數據,力圖在一種貌似客觀的言辭掩飾下,證明臺海軍力天平正在向有利於中國大陸的方向傾斜。其真實目的無非是進一步渲染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製造中國大陸武力攻打台灣的恐怖氣氛,為向台灣出售武器製造藉口。實際上,《報告》悖離了美方作出的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台獨”的承諾,只會助長“台獨”分裂分子的囂張氣焰,損害臺海和平穩定。

誇大中國軍費開支

五角大樓的《報告》再次對中國的軍費預算橫加指責,妄言中國的實際軍費開支是公佈數額的2到3倍,估計今年要達到700億至1050億美元。按照目前中國軍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推算,到2025年中國的軍費開支可能會增長3倍甚至更多。報告還聲稱,中國如今並沒有面臨來自另一個國家的直接威脅,然而卻持續增加軍費。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不斷惡意攻擊中國的同時,美國近年來從未停止增加軍費,一直都是世界上軍費開支最高的國家。2000至2006年美國的軍費開支分別為:2888億、3100億、3432億、3961億、3991億、4207億、4416億美元,顯示出迅猛的增長態勢。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的世界軍費開支情況報告顯示,美國2005年的軍費佔全球軍費總開支的47%,而同年中國國防費用為255.79億美元。美國的國防開支是中國的16.4倍,每人平均國防開支則是中國的77倍。美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做法,再次將冷戰思維和強權邏輯展示在世人面前。

妄判中國未來發展方向

《報告》對中國的未來和發展道路充滿了猜疑和偏見,將中國定位為“一個正在崛起的、發展方向不確定的國家”,對中國的發展前景疑心重重。《報告》秉承今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和《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思想,把中國看作一個“處於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認為中國的發展道路存在不確定性,對中國的戰略選擇懷有戒心。

一個國家對世界和平是否構成威脅,並不在於它的國力是否強大,而在於它的文化傳統、歷史實踐和價值取向。從文化傳統來看,以和為貴的思想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中國先秦的思想家就提出了“親仁善鄰”的思想,反映了中國人民愛好和平、渴望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的良好願望和深厚文化底蘊。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中國和平發展和永不稱霸有著深層的文化因子,是由中國傳統文化特質所決定的。

從歷史實踐來看,中國鮮有侵略擴張的行為。當中華民族繁榮強大時,帶給世界的是和平與發展,而非衝突與挑戰。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愛和平,重防禦,求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共禦外侮,始終是中國追求的目標。

從價值取向來看,中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中國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即使將來強大了,也決不走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臆斷中國缺乏軍事透明

在近年來的中美軍事交流中,美方常常談到“軍事透明度”的問題,指責中國發展軍事力量不夠透明是增進雙方軍事互信的障礙。這在《報告》中有明顯的反應和具體的表現。《報告》對中國正常的軍事發展很不放心,指責中國領導人沒有對“軍事擴展”的目的和最終目標做出充分解釋,聲稱外界對中國的動機和支撐解放軍現代化關鍵能力的決策知之甚少,質疑中國的大幅軍事投資,甚至對中國始終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表示懷疑。

美國在透明度方面對中國的指責是沒有理由的。中方在戰略意圖方面是完全透明的,我們反覆強調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近年來,中國根據自身實際不斷增強中國軍隊的開放程度,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力度,在國際上取得了增信釋疑的較好效果。中國建立了定期發表《國防白皮書》,向外界介紹中國軍事發展情況的制度。自1998年以來,我國每兩年發佈一版國防白皮書,涉及內容不斷增多,開放透明度不斷加大。中國與100多個國家的軍隊建立了友好交往關係,每年邀請大量的外軍高層和專業技術團組訪華,接收多個國家的軍事留學生到我軍院校學習,多次邀請外軍觀察員觀摩我軍事演習,外軍對我軍的了解不斷擴大和深入。中國與許多國家的防務部門開展雙邊戰略磋商和多邊對話,積極介紹我國防政策和軍隊建設情況。中國積極推動亞太地區安全對話合作機制的建設,已經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以及東盟、印度、蒙古等國建立了軍事互信機制。中國高度重視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人民解放軍積極參與聯合反恐、海上搜救、打擊海盜、打擊制毒販毒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先後與中亞有關國家、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法國、英國等國舉行聯合搜救和反恐演習。中國的核武器使用原則上沒有任何改變。中國在世界上首先宣佈對任何國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並承諾最終徹底銷毀核武器。可以説,在核武器使用原則的透明度方面,中國始終站在“道義高地”上。

當前,中美兩軍關係發展良好,軍事交流正在順利進行。在此情況下,美國國防部發表的《報告》對中國的軍力發展無端猜疑,對中國的內政橫加指責,只會對兩軍關係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不符合中美兩國的根本和長遠利益。美方應擯棄冷戰思維,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和平發展和正常的國防建設,多做有利於兩國和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促進兩國建設性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解東方)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