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巴以衝突尋求打擊伊拉克支援 切尼使命艱巨  

    美國副總統切尼3月11日開始出訪中東11國。這是布希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在這一地區進行的最高級別外交活動。此間輿論認為,切尼此行肩負著兩項使命:一是加大斡旋力度,促成巴以停火;二是説服中東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支援美國武力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

    迫於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壓力,以色列在切尼出訪中東前夕宣佈放棄原先一直堅持的以巴恢復談判必須先有“7天絕對平靜期”的先決條件。以色列總理沙龍10日又宣佈,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已經滿足了以方提出的允許他離開拉馬拉的所有條件,這意味著被“軟禁”了3個多月的阿拉法特將重獲自由。

    以色列這些舉措無疑給切尼的中東之行創造了相對好一些的氣氛,但還不足以説明以色列的立場發生了根本變化。在沙龍宣佈對阿拉法特解禁前幾個小時,以軍摧毀了被稱為“巴勒斯坦象徵”的加沙阿拉法特總統府。現在阿拉法特即便回到加沙,也是“無家可歸”。沙龍10日在內閣會議上宣稱,以色列目前已處於“戰爭狀態”。目前,以軍正在對更多的巴勒斯坦城鎮和難民營採取軍事行動。

    據悉,切尼此次中東之行並不包括巴以衝突的重要一方——巴勒斯坦。為此,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正加緊開展外交活動,試圖説服切尼與阿拉法特舉行會晤,並繼續對以色列施加壓力,迫使其最終同意阿拉法特出席本月27日在貝魯特召開的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

    此間輿論認為,伊拉克問題是切尼此次中東之行的主要使命。布希上臺後,雖然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採取了“超脫”政策,但在伊拉克問題上卻從來沒有超脫過。他一上臺就對伊雙管齊下:繼續實施軍事打擊,同時實行所謂的“聰明制裁”。現在,美國把伊拉克列入“邪惡軸心”,似乎有了對伊下手的理由。

    據中東媒體透露,美國政府已經制訂出一套軍事打擊伊拉克的初步行動方案,但美國的上述舉措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反對。為説服中東國家支援對伊動武,美國去年底以來先後派出了助理國務卿、國會議員、中情局長等要員出訪中東,但成果甚微。

    在切尼出訪的11國中,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和土耳其是伊拉克的鄰國。從地理上講,取得這些國家的支援對於美國打贏對伊戰爭至關重要。眾所週知,對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軍事打擊,如果沒有巴基斯坦等鄰國的支援,其結果難以預料;而攻打伊拉克,如果沒有上述4國的支援,則無法進行。但這些國家均不同程度地表示反對美國對伊動武,它們最為擔心的是美國的軍事打擊可能造成伊拉克分裂。土耳其擔心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與土耳其和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乘機宣佈獨立,建立庫爾德斯坦國。遜尼派穆斯林當政的沙特、科威特則擔心在伊拉克會建立什葉派穆斯林政權。約旦和土耳其還擔心美國打擊伊拉克會給兩國經濟帶來災難性打擊。在切尼到訪前夕,約旦國王阿卜杜拉10日指出,美國對伊動武不僅會給伊拉克帶來災難,也將威脅到本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面對步步緊逼的美國,薩達姆也沒有坐以待斃。在加強軍事準備和繼續拒絕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返回巴格達的同時,伊政府積極開展外交攻勢,謀求國際社會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同情和支援。

    中東問題觀察家注意到,無論在巴以衝突還是在對伊動武問題上,阿拉伯國家的立場似乎已經十分明確,這就是希望美國在巴以衝突問題上採取公正立場,改變對以色列和伊拉克採取雙重標準的做法,並且反對美國對同屬阿拉伯民族的伊拉克發動軍事打擊。此外,沙龍政府鎮壓巴勒斯坦人的現行政策及其對中東和平的態度也很難因為切尼的訪問和美國的壓力而發生根本性改變。由此可見,切尼此次中東之行使命並不輕鬆。

    新華社 2002年3月12日


切尼稱國際社會應該支援美國對伊拉克“進攻”
美副總統稱美國盟國可能不支援美打擊伊拉克
切尼出訪中東 意在8周內推翻薩達姆
切尼拒接以國防部長電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