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豫: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  

    本月21日至22日,美國總統布希將對我國進行工作訪問。此次訪問恰逢中美《上海公報》發表30週年。我國資深外交家、前駐美大使李道豫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兩國發表了中美《上海公報》,奠定了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李大使用“風風雨雨、起起伏伏”來形容中美關係30年的歷史。他認為,最近十幾年的中美關係,波折之多、變幻之莫測,在國際關係史上是罕見的。但是,他特別強調,無論兩國關係遇到什麼樣的波折,最終都沒有導致雙邊關係破裂,並且在總體上保持了向前發展的勢頭。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美關係這種獨特的現象呢?尼克松1972年訪華剛下飛機時向周恩來總理説的第一句話是:“我是為美國的利益而來”。李大使説,這句話不但説明瞭尼克松衝破阻力打開中美關係的原因,同樣可以説明30年來中美關係持續發展的原因。兩國關係的發展符合美國的利益,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他説,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在經貿領域表現得最為直觀。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巨大互補性。中美建交後,兩國經貿合作潛力迅猛釋放。2001年,中美貿易額超過800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中國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這些數字與事實,一方面説明美國企業需要中國這個龐大市場,並希望在中國投資獲利,美國消費者需要中國商品,另一方面也説明美國市場和資本對中國經濟同樣重要。

      “中美兩國在許多重要的戰略領域同樣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李大使強調説。首先,兩國都希望看到世界以及亞太地區保持和平、穩定、繁榮,這是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其次,兩國在反對恐怖主義方面有共同點。中國政府早就充分認識到了恐怖主義的危害,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並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與其他國家展開了廣泛合作。在“911”恐怖事件之後,中美兩國在反恐問題上也進行了合作。不過,我們反對在反恐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中美兩國在解決地區衝突、軍控、裁軍、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以及保護環境和打擊跨國犯罪等諸多方面,也都有共同利益。

    在指出中美共同利益的同時,李大使也坦承,兩個大國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有些是重大分歧。他認為,中美國情不同,有分歧是正常的,關鍵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要在求同存異中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只要雙方相互尊重,通過平等對話經常交換意見,中美關係就能穩步向前發展。

      李道豫説,江澤民主席與布希總統去年在上海就中美發展建設性合作關係達成了共識,從戰略高度為兩國關係的發展設定了正確方向。去年上半年,美國有一些人懷疑中美有合作的可能,散佈中國威脅論,這對兩國關係是有害的。事實證明,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是歷史發展的需要,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李大使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中美3個聯合公報都貫穿一個基本原則,即中國只有一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要這一原則得到遵守,中美關係就平穩發展。反之,中美關係便遭到挫折。因此,要使中美關係健康發展,首先必須按照中美3個聯合公報,認真貫徹一個中國的原則及聯合公報中關於逐步結束對臺軍售等問題的明確規定。

    他説,中美3個聯合公報是雙邊關係的基石,也是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的基礎。他相信,只要雙方牢牢把握兩國的共同利益,按照3個聯合公報妥善處理兩國關係,特別是台灣問題,中美關係就能不斷向前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就能結出碩果。

    《光明日報》2002年2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