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銀行差距在哪

    在新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和結構調整這三大世界潮流的推動下,國際銀行業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深刻變革,並呈現出新的特點,如:日益加深對資本市場的依賴;與投資銀行業務日益結合;持續購並,全能型大銀行漸佔主導地位;貨幣電子化和銀行服務虛擬化;流程再造、業務外包和建立廣泛策略聯盟成為時尚等等,上述調整轉型需要通過變革創新來實現。這最終要歸結到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運作效率,以不斷提升核心能力的辦法,來實現銀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不斷調整變革和創新是國際銀行業經營發展的主旋律,而提升核心能力則是基調。

    雖然核心能力具有隱性和獨特性而難以直接進行銀行同業間比較。但仍可間接地從銀行掌握資源的外在表現、掌握技能的表面或載體性質的構成要素以及上述資源技能的作用績效來作比較。筆者以為,可由經營績效(包括經濟效益、安全能力和業務能力三項)、銀行規模、金融創新能力、技術能力、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建設及業務經營國際化等指標來多維地比較銀行間核心能力的強弱。

    通過將國有銀行與同業競爭主體的其他中資銀行及外資銀行作核心能力的比較,可以發現在以下方面存在差距:

    經濟效益指標:我國大多數國有銀行在股權收益率(資本收益率)和資産收益率上與同業差距明顯,且始終徘徊不前,甚至不升反降;由於國有性質,國有銀行在營業費用率和股權乘數指標上有一定優勢,而在資産利用率方面同業間並無優劣;國有銀行利息收付率較高,收入利潤率、每人平均利潤均遠低於外資銀行。

    安全能力指標:國有銀行資本充足率和自有資本率都較外資銀行低,在1997-1998年間我國政府補充銀行資本和核銷部分呆壞賬後呈遞增之勢;除受國內金融市場影響外,國有銀行的現金資産比率普遍高於外資銀行,二級準備資産比率也低於同業,資産流動比率大大高於外資銀行,反映出國有銀行頭寸調度和資金清算效率較低,用增加二級資産儲備方式滿足流動性需要的能力甚為遜色以及資産利用率低下的狀況;最為嚴重的是資産品質不高,老的貸款呆壞帳需要徹底解決,新的不良貸款仍在産生,這表明國有銀行在信貸管理方面仍有問題,安全能力受到影響,自然就缺乏競爭力。

    業務能力指標:傳統業務的存貸款品種遠不及外資銀行;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僅停留在低檔次傳統業務且收益有限,與外資銀行大力拓展專業化金融服務,中間業務、表外業務如火如荼,成為銀行利潤增長重要來源的現狀形成巨大反差。

    其他競爭能力:國有銀行資産和資本規模的在國內較大(還居世界大銀行前列),但比較花旗銀行等大的外資銀行還有明顯的差距。另一方面,國有銀行大的資産和資本規模並未能達成範圍經濟和規模經濟優勢。

    此外,國有銀行限于國內金融規制,創新意識不強,動力不足,與國外銀行相比明顯處於劣勢。在電子化發展及其對戰略發展的支援方面,國有銀行尚有許多工作要做。在對經營環境的適應方面,在形象塑造方面,在人力資源特別是用人機制方面,國有銀行與同業差距客觀存在,劣勢相當明顯。

    國有銀行目前主要在國內市場經營,在業務經營國際化方面雖有所邁步,但總體上,全球化、國際化經營能力不足,與外資銀行相距很遠。

    

    《國際金融報》 (2002年01月15日第六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