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上市公司半年報揭示:企業套期保值表現平庸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6 日 |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雖然沒有出事,但也算不上好成績,這是上市公司2005年半年報所披露的關於套期保值的資訊給人的大致印象,而如果要打分的話,那麼,這就是剛夠及格的60分。

交易規模總體偏小

在2005年半年報中,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通過期貨和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的相關事宜,不過,從披露的數據看,其所涉及的套期保值量和金額基本上都不大,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也很有限。

進行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中,涉及金額最大的當數江西銅業,其套期保值損失2.48億元,但與其69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相比,這個數目並不大,相當於花3.59%的代價為銷售買份"保險",仍在合理範圍之內。

豫光金鉛業績受套期保值影響較大。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29.54%,主要原因之一是期貨出現較大幅度虧損:2005年1-6月,該公司共實現平倉虧損1711萬元。2005年6月30日,公司持倉浮動盈利883萬元。2005年7月1日至7月4日,公司將持倉的期貨套期保值頭寸全部平倉,實現平倉營利人民幣1347萬元。顯然,豫光金鉛套期保值的虧損主要體現在賬面上,對上半年業績産生了較大影響,但從整個操作來看,如果將結算時間延後幾天,公司實際虧損只有300多萬元。

套期保值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大致還有:銅都銅業期末期貨保證金為9653萬元;特變電工期貨保證金2005年6月30日餘額為2118萬元;中金嶺南套期保值品種中,白銀、鋅錠、鉛錠按結算價計算的價值為2752萬美元。此外,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規模偏小。

操作尚屬循規蹈矩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進行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大宗商品生産、消費和流通企業,其中最主要的是有色金屬生産企業;還有兩家棉花生産企業------敦煌種業和新賽股份,也參與了去年剛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棉花期貨的套期保值;此外,兩家貿易流通企業------建發股份和上海物貿,也進行了期貨投資;原材料消費企業則只有蘇泊爾、特變電工、東方航空、鑫科材料等。

外匯套期保值和衍生金融工具是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另一大類,這些上市公司主要包括進出口貿易企業、需要大量用匯的企業、産品大量出口的企業、有外匯債務的企業,以及商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深發展等商業銀行,主要是運用衍生金融工具,對外匯金融資産在匯率、利率、期限等上的不匹配進行套期保值。

從上述分類,以及部分披露了套期保值品種的公司半年報中可以看出,上半年,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業務基本上是正常、規範地進行的,進行期貨交易的品種限于企業生産經營的産品或所需的原材料。如中金嶺南的套期保值品種包括白銀、鋅錠、鉛錠和鋁錠;特變電工的套期保值品種包括銅和鋁。此外,從套期保值的盈虧情況看,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持倉方向,與經營的實際需要,應該是吻合的。

不過,由於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披露的套期保值資訊比較簡單,因此,很難對套期保值操作過程中的規範問題進行印證,例如:期貨持倉量是否超出企業正常的交收能力和進出口配額、許可證規定的數量;期貨持倉時間是否與現貨保值所需的計價期相匹配。

避險意識亟待提高

總體而言,上半年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出現了"損失"增多或者"收益"減少的現象,這與參加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行業結構有關,即多數是原材料生産企業,作為相關品種的賣出方,它們做的是賣出套期保值,而今年上半年幾乎所有原材料都是上漲的且多數漲幅較大。

但是,必須引起高度警惕的是,那些使用原材料較多的上市公司,其自身的避險意識比較薄弱,對套期保值的參與程度很低。這些上市公司如果上半年能夠積極進行套期保值,那麼,其期貨倉位的營利,可以部分地彌補原材料漲價對企業利潤的侵蝕;或者,企業可以直接在期貨市場上進行交割,獲得生産所需要的原材料。例如,大量使用銅的電線電纜和銅管製造企業,大量使用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石油製品)的輪胎製造企業,大量使用棉花的紡織企業,等等。

顯然,上市公司,特別是那些大量消費原材料的上市公司,加強避險意識,適度進行套期保值,已是當務之急。

當然,對於已經進行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來説,它們的套期保值水準也有待提高。衡量一個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成功與否,不是看套期保值是營利還是虧損,而是要看套期保值是否能夠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實現經營目標,業績持續、穩定增長。因此,像豫光金鉛這樣,因套期保值損失而嚴重影響利潤,就説明其套期保值不算成功,因為賣出套期保值産生的這部分損失,應該要遠遠小于其鉛産品漲價所帶來的現貨銷售收益(鉛價今年上半年較去年上半年要高);而豫光金鉛7月初平倉後大幅縮小了套期保值的虧損金額,在某種程度上是僥倖所致,因為倫敦金屬交易所鉛價正好在6月底7月初有一輪快速下跌。(記者 許峻)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