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獨立董事成了“弱勢群體”

    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初衷本是想在董事會中形成制衡機制。可從幾個月的實踐看,效果並不理想。相反,對獨立董事的同化機制已經開始啟動,對獨立董事的同化問題也有普遍化的趨勢。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今天向記者表達了上述觀點。

    他説,獨立董事制度堪稱2001年中國證監會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方面所推出的最重要的舉措。其目的是憑藉獨立董事自身的知識優勢和專業優勢,在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中摻“沙子”,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以改變普遍存在的因“一股獨大”進而“一股獨霸”所導致的治理失效問題,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但現實是,對獨立董事的選聘和報酬(津貼)的決定,完全由董事會(實際上是大股東)一手包辦。中小股東在這方面的發言權或者被剝奪,或者流於形式。

    韓志國認為,董事會或大股東來選聘獨立董事,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獨立董事所應有的功能和機制發生扭曲或變形。

    首先,董事會本來就是大股東一統天下,由其進行獨立董事的選擇,客觀上必然演化為大股東對獨立董事的選擇。這很可能導致通過獨立董事制衡大股東的初衷和願望成為空談。

    其次,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獨立董事市場尚未形成。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的雙向選擇機制還未産生,對獨立董事的社會評價機制也遠未發生作用。

    對於上市公司來説,選擇獨立董事還具有“伯樂相馬”的味道。雖説目前給獨立董事的津貼與國外相比並不算高,但相對於我國職工的平均工資來説,也不能算低,因而被“伯樂”相中的“好馬”自然不會輕易制衡“伯樂”,甚至與其反目。近來,一些上市公司中頻頻出現投資或委託理財失誤,而我們卻始終也沒聽到獨立董事的聲音,就從一個重要的側面反映了獨立董事被同化的問題已經多麼嚴重。

    第三,在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本來就屬於弱勢群體(佔董事會人數的1/3)。同時,目前成為獨立董事的,大都是經濟學家、技術專家等社會名流而非投資專家和管理專家。這使他們很難發現上市公司在經營、決策上的深層矛盾和問題,也使得對獨立董事的同化機制很容易産生和發揮作用。

    這正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人數已經不少但作用卻不很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市公司董事會對獨立董事的同化問題應當引起管理層和市場各方的關注。否則,獨立董事就很可能成為裝飾。

    在韓志國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措施應該是:

    一、獨立董事不應由董事會提名,而應由股東大會提名,並且主要應由非董事單位和中小股東提名,這樣選任的獨立董事,才能具有真正的獨立性;

    二、獨立董事的選擇對象不應過多地側重於經濟學家、技術專家等社會名流,而應著重選擇有企業管理經驗、有投資決策專長和有把握市場能力的專業人士;

    三、獨立董事必須有權———在賦權與行權兩個方面都應予以特殊保障、有錢———對獨立董事自身的激勵和獨立董事行權的必要經費、有閒———獨立董事必須有充足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來為公司工作、有緣———獨立董事必須具有整合能力和親和力,並且善於把自己的意志變成眾人的合意;

    四、應該對監事會進行改造,建立獨立監事制度,讓獨立監事在監事會中成為強勢群體(佔2/3以上),以便其與獨立董事相互配合,從而不斷完善和強化上市公司的制衡機制。

    (中國青年報)2002年1月7日


獨立董事=“獨立”+“懂事”
證監會將建立起獨立董事人才庫
獨立董事與獨立監事
廣州國企聘任首批獨立董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