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李禮輝:中行不與建行競賽上市 關鍵是機會適當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5 月31 日 |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表示,不存在與建行競賽上市時間的問題

上市關鍵是選擇適當的市場機會

中國銀行副董事長、行長李禮輝在日前舉行的“金融改革與創新”論壇上明確表示,中國銀行不存在與建設銀行競賽上市時間的問題。他説,國有商業銀行轉變為一家真正的商業銀行,絕對不是一件換換招牌、換換印章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項脫胎換骨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去年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只能説明兩家銀行朝股份制改革的道路前進了一步,但在很短的時間內,不可能一下子就真正達到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標準。因此,中國銀行上市的關鍵,是在具備上市公司基本標準的前提下選擇正確的、適當的市場機會,或者適當的市場窗口。從現在的情況看,估計建行會比中行上市快一點,這並不重要,關鍵是中行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李禮輝很有信心地表示,在2005年年內,中國銀行能夠達到上市公司所要求的基本標準,但是還需要等待市場機會,選擇適當的市場窗口在適當的地方上市。

離真正股份制銀行尚有差距

李禮輝認為,改制中的國有商業銀行距離真正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直觀的差距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核心競爭力偏低。比如,去年中國銀行凈增加業務的收入佔總收入的16%左右,在國內所有銀行裏面是最高的。但是這個指標跟發達國家的先進銀行相比,仍然低了15個百分點以上。如果把花旗銀行等國際一流銀行的投資銀行板塊、保險業務板快都放進業務收入裏面來計算,差距應該在25個百分點以上。二是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水準偏低。幾家國有商業銀行客戶的違約率很高,不良貸款的比率也很高。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能力這幾年雖有所改善,仍難以讓人放心。三是集約化程度偏低。分支機構有的省有四到五個級別,有的省有五到六個級別,管理層次太多,所以有些總行統一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到分支機構比如辦事處、儲蓄所的時候,不能得到落實,有章不循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分支機構本身存續的必要性很值得考慮。

在制度層面上存在多方面差距

李禮輝進一步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上分析了國有商業銀行在三個方面上的重大差距:

第一,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制度沒有達到真實、審慎、透明的國際標準。比如説不良資産的預期損失的準備金計提,過去是沒有規定的,不需要按時計提可以預期到的損失。而這恰恰是國際標準一個最基本的審慎要求。這種不夠審慎的財務制度往往會造成盲目的擴張、不追求資産品質,導致風險成本過高,使我們走了一條所謂的“大發展、大不良、大剝離”的道路,這對於商業銀行來説肯定是不足取的。

第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的決策制度和決策體系,很難對各級銀行的經營管理的行為構成集約化的制約,也不能有效地防止因為道德問題和操作問題所引起的風險。比如,如果行長做事違反了規定,現有制度並不能起到好的監督管理作用同時容易導致決策失誤。這幾年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連續出現高層決策人出問題的事例,就需要從根本的制度層面上來研究。

第三,在制度上還有一個不足是國有銀行的管理制度缺乏積極力量,不利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不利於員工進行自我約束。

通過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根據WTO達成的約定,從2006年1月1日開始,中國的本土銀行業將會面臨更多的外資銀行的強力挑戰。因此,國有商業銀行急需通過各個方面的創新來提高核心競爭力,儘快縮小上述差距。

李禮輝介紹説,在完善決策體系和決策制度方面,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包括初步設立了股東代表大會;進行機構重組提高集約化的程度;建立獨立於管理層之外的,直接向董事會報告和負責的體系等等。在改進和提高管理水準方面,目前的主要工作一是從根本上改變大股東單一的狀況,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大股東的多元化,以求得到1+1大於2的效應;二是實現市場化、規範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改革,這對一家股份制銀行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業務創新,提高服務品質;四是要參照發達國家銀行的經驗,建立統一高效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體系和制度,把風險成本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以內。(記者 徐立京)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