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面對我國實施的‘走出去’戰略,今年金融服務的一個直接考慮是逐步使貨幣走向可兌換,以便消除幣種在兌換方面對經濟的制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表示,一些“裝門面”的限制將會被取消。

他在“世界·中國2005”論壇上説,十六屆三中全會文件提出“穩步推進貨幣可兌換,指的是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實現這一過程將採取一些漸進的措施,每項金融服務的開放要以風險為準。

至於今年可能出臺的政策、措施,周小川説,“大家可以等著看”,去年有關部門在遺産和移民資本項目兌換方面的限額有所放寬;改進邊境貿易,擴大人民幣在結算和清算方面的使用範圍。預計今年在這些方面還會有所動作。總體上,貨幣可兌換的過程將會“比較穩步”。國外經驗表明,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都需要經過若干年,因為它與宏觀形勢、金融市場情況、匯率機制等方面相聯繫,需要協調考慮。

當被問及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是否過快時,周小川回答,“偏快了一些,但並非不合理。它給貨幣政策操作帶來一定難度,但還未造成太多困難。”他解釋説,傳統理論認為,合適的外匯儲備相當於一個國家3個月的進口額,現在的觀點則認為,相當於6個月的進口額,目前沒有真正標準。如果以相當於6個月的進口額來看,我國需要的外匯就比較多。同時,資本項目是否也帶來了較多的外匯儲備呢?據統計,其佔比較小,不是我國外匯增長的主要渠道。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由於投資需要回報,這些資金遲早會出境,因而就需要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在短期外債方面,近幾年基本沒有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借債,而主要是外資銀行和外資企業的借債,但這些資金的逆轉性都較強,因而也需要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

(中證網)2005-01-19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