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發行新股 中國股市改革邁出05年第一步

12月31日, 上海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內的一位股民在看大盤走勢。當日,滬深股市結束了2004年最後一個交易日。

黯然告別2004年的中國股市,本週邁出了新年裏重整旗鼓的第一步:恢復發行新股,並首次採用全新的市場化股票定價機制確定其發行價格。業內專家、學者1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認為,新股發行詢價制對中國股市是長期利好。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説:詢價制是對中國現有股票發行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是管理層為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性措施之一。“它增加了對擬上市公司和新發行股票承銷商的約束,是資本市場漸進式改革的一部分。”他預計今後證監會還將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

中國證監會14日宣佈,自即日起恢復新股發行。去年12月10日公佈的股票發行詢價制度將隨之施行。華電國際公司成為今年第一隻新發行的股票。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學榮高度評價新的股票定價制度,他認為“詢價制帶來賺錢的機會”。北京銀行副行長趙瑞安表示,詢價制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對股市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是有利的。北京一家著名證券類報刊的社長認為,新的定價機制讓股市的供求雙方有了討價還價的機會,避免股票發行價過高,這將對股市産生積極的影響。

原有的股票發行機制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證券市場計劃經濟色彩濃厚的一部分。過去,擬上市公司新發股價格由這家公司和證券公司商定,報中國證監會批准。擬上市公司和發行商出於自身利益,往往將股票發行價定得過高,以籌集更多的資金或獲得更多的發行費。許多新股因價格過高不被投資者認可,上市後甚至跌破發行價。而根據詢價制的要求,新發股票價格的確定須經過機構投資者等機構的認可,要以書面形式向不少於20家(發行數量4億股以上的,不少於50家)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並根據詢價結果確定發行價格區間。為確保這些機構定價盡可能合理公平,新制度還要求參與累計投標詢價的詢價對象(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其他證監會認可的機構)限額購買新股票,並至少持有3個月的時間。

不過,學者們認為要關注詢價制短期對股市帶來的壓力。李永森教授表示,管理層市場化改革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要考慮到資本市場改革的複雜性,不能忽視其短期的負面影響。

一些證券業者認為,由於以前的股票價格定價偏高,新股發行價可能要拉低這些股票的價格,引起股市走低。4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股市卻“跌跌”不休,7000多萬股民的股票連續縮水。有關專家認為,中國股市幾乎喪失融資的功能,嚴重影響金融體系乃至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去年中國出臺了數十條政策措施,如改革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和保薦人制度,為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提供了制度保障;逐步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頒布實施了保護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分類表決制度;開放合格的保險資金和企業年金入市,減輕證券公司稅負等措施。

據悉,在推出詢價制之後,監管部門今年還將進一步推動發行方式改革,探索包括資金申購、向合格機構投資者定向配售等多種發行方式,修訂完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規則體系等工作,從根本上完善發行制度。(記者江國成 石瑩)

新華網 2005年1月1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