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阻于國際油價不斷上漲 燃油稅年內開徵無望

近來有市場傳聞稱,國家不日將開徵能源稅。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倪紅日研究員分析指出,國內通貨膨脹帶來的價格上漲和國際油價的持續攀高已使得年內能否開徵燃油稅充滿了懸念。

早在今年1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就曾透露,取消養路費、開徵燃油稅的工作已經進入審批程式之中。然而時過半載,燃油稅依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有關燃油稅的開徵已無爭議,久未開徵的惟一因素是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影響,現在只是在等候最佳時機。”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賈康語氣異常堅定地告訴記者。

燃油稅醞釀已久

以燃油稅取代養路費,其初衷在於破除養路費定額之弊,體現多用路多花錢的公平原則,有效地解決亂收費管理混亂等問題。從國際上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主要是通過徵收燃油稅和道路使用稅來籌集交通基礎設施維護、建設資金。

而在管理層的眼中,燃油稅的開徵還有另一層用意。

有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存在著鉅額的政府稅外收費,而稅外收費的比重過大,不但削弱了中央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力度,而且助長了地方和部門的本位主義。

在20世紀90年代末,自費改稅被確定為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後,取消養路費,增設燃油稅便被列為費改稅總體工程中的第一個“突破口”。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公路法》修正案,對交通車輛開徵燃油稅便正式列入法案。緊接著,國務院批轉的財政部、國家計委等十二個部門《交通和車輛稅費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00〕34號文件)對我國燃油稅的納稅人、納稅環節等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利益糾葛 燃油稅一拖再拖

然而,開徵燃油稅的動議在1994年一經提出,各種爭議就一直不絕於耳。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稅收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桓教授曾指出,燃油稅難産的關鍵在於三大問題,一是原油價格問題;二是開徵環節問題;三是利益格局調整問題。

在開徵環節上,對於是在生産環節還是銷售環節上徵稅,一直存有爭議。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孫剛認為,在生産環節上徵稅,成本較低且易於徵管,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徵稅後的相關退稅問題,比如對於非公路用油,農用機械用油等,但在銷售環節徵稅則成本高,易留下走私猖獗的後患,但是按國際慣例,應該會在生産環節開徵。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應該關注退稅的問題,尤其是對農民減負的原則不能由於開徵燃油稅遭到摒棄。

而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博弈在開徵燃油稅的問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燃油稅一旦開徵必將取代養路費,並因此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部分,而地方政府的收入中卻少了養路費這塊大蛋糕。

對此,有業內人士曾提議,在綜合考慮中央與地方、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平衡情況下,確保基數,同時保證中央有較強的調控能力。

原油暴漲 燃油稅再次受阻

儘管依然存在各種矛盾,但是徵收燃油稅不僅符合國際上對油品消費的通行做法,而且通過費改稅強化國家宏觀調控職能也早已是改革的既定方針。因此才有了年初謝旭人對燃油稅問題的表態。

但是今年以來持續上漲的國際原油價格顯然使管理層感到了壓力。

據了解,目前一些國家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汽、柴油所徵收的燃油稅已佔其價格的70%,油品消費者支付的油費已達原油成本的6倍多。

在此背景下,如果比照國際標準徵收燃油稅無疑會令消費者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也會給燃油稅的開徵帶來額外的不確定因素。

因此眾多的稅收專家幾乎眾口一詞地指出,燃油稅政策遲遲不出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持續上漲的國際油價的影響,此時開徵燃油稅顯然不是最佳時機。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從長期看,國際油價呈逐步上升趨勢,等待油價下降到適當位置再出臺燃油稅,是不太現實的。

對此,有專家分析指出,除了受到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燃油稅的遲遲未能出臺也有其他原因。孫剛分析認為,目前就費改稅利弊的論證並不充分,其預期效果能否達到還需進一步論證,這些因素都在影響中央的決定,而數以萬計的養路費稽徵人員的安置問題也同樣十分棘手。(胡朝輝 劉仁)

《中國經營報》      2004-8-15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