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震蕩 交行上市再生懸念

先是花旗,再是渣打,現在是匯豐。

事隔3年,交通銀行其實一直沒有中斷的引資、上市努力再度成為眼球新聞。隨著花旗遠去,渣打退出,匯豐與交行的關係正變得越來越密切。但記者發稿前得到的最新消息,交行的兩位高層殷介炎董事長和方城國行長已經“因為身體原因”離開,在此敏感時期發生高層人事變動,交行上市的前景又平生變數。 引資:5%還是20%?

交行上市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引資。

而在交行與外資的談判中,入股比例是交鋒焦點。

“如果交行想上市,股權結構必須進行改革,目前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根本無法滿足銀監會對銀行上市的公司化治理要求。”一位外資銀行人士向記者評論。

雖然交通銀行是僅次於“四大”的中國第五大商業銀行,但交行的小股東數目竟達3000余家。由於交行的股東結構較為分散,除了財政部一個大股東外,其他股東的“話語權”不夠集中。當初渣打計劃入股交行接近20%股份也正是看中這一局面,希望能就此真正參與交行管理的權力,並獲得較多的董事會席位。

但交行在引資過程中始終傾向外資能以較小比例入股交行,有業內人士透露,交行甚至僅希望外資銀行入股5%,而這一數字顯然與大多數有意入股交行的外資銀行計劃相去甚遠。

5月24日,來自渣打香港方面的消息稱,渣打已經中斷了與交通銀行的入股談判,但該消息拒絕透露此輪談判中斷的具體原因。記者從一位接近渣打和交行談判的消息人士處了解到,渣打計劃收購接近20%的交行股份,但方案未能被交行方面接受。

“交行也有自己的難處,交行最大的股東是中央財政,即中國政府財政部,財政部佔交行全部股本的29.08%,如果外資實現對交行20%的入股,無疑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財政部作為大股東的話語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資銀行人士告訴記者。

不良資産處置提速

除了引資,擺在交行面前的另外一個議題更為實際和迫切——處置不良資産。

2001年下半年,市場一度有傳聞稱花旗銀行即將入股交通銀行,但兩家銀行事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表示:“曾有接觸,但無結果”。

對2001年花旗與交行談判有了解的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彼時花旗之所以未能同交行“修得正果”,一部分原因正出在交行的不良資産問題上。

一位了解當年花旗與交行談判的外資銀行人士介紹,出於種種原因,花旗未能對交行所提供的相關統計數據做出最終確信。

或許是基於當年花旗與交行談判的經驗,交行事後明顯加大了不良資産的處置力度。

5月25日,記者從可靠消息渠道獲悉,交行銀行正在與財政部指定的四大國有資産處理公司之一的中國信達資産管理就交行不良資産出售一事展開實質性談判,此項交易涉及金額約為1500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交通銀行負責人還公開表示,交行今年將發行金額相當100億元至200億元人民幣的次級債權,以補充資本金,為計劃中的上市招股做好準備。

上市時間表

由於渣打因股權比例談判未果而告退出,目前最有可能入股交行,也是最具實力的談判者只剩下匯豐銀行一家。

對此,交通銀行總行的新聞發言人于5月25日向記者表示,他本人對此“沒有什麼具體講法”,因為整個談判都交由交行總行的引資辦公室負責,而該辦公室目前也尚未通知其有關談判的任何進展。“這表明條件還不成熟”這位發言人告訴記者。匯豐銀行中國區發言人張丹丹以“尚未接倫敦總部通知”為由謝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不過,不少香港的股票分析師及投資銀行人士均確信,匯豐如果入股交行,在股權上的“胃口”可能比渣打略小,市場估算匯豐可能會出價約20億美元購交行15%股份。

與此同時,交通銀行負責人日前在北京表示,如果一切順利,交行將努力在今年首發上市,但他同時強調,市場和交行本身的準備工作等一些不可預料的因素可能影響這一進程。他同時透露説,和海外投資者就首發上市前的股權洽購談判將於今年年內完成。

不過,有交行內部人士透露,交行在外資股東上選擇的困難可能會推遲該行原先的上市計劃,這位人士還否認了匯豐將在渣打退出談判後,與交行進行排他性的獨家談判。

“首先是引資,其次是資産處置,股權結構變化之後,銀行的上市計劃也會做成相應調整。”交行內部如此排序,但交行此番上市衝刺能否如願?此時的高層變動令人們對此打個問號。(陳實)

(中國經營報)   2004-06-0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