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信社改革試點調查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全國各地農村信用社資金組織分散,效益甚微,既難真正成為"農民自己的銀行",也沒有為服務"三農"發揮應有作用。重慶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自去年改革試點以來,調動了廣大農民參資入股的積極性,並建立一整套確保良性迴圈的經營管理機制,農信社利潤大幅度增長,同時也更好地服務了"三農"。

2003年末,重慶市農村信用社存款餘額448.7億元,同比增加2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48.7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不良貸款餘額下降8.56個百分點,股本金達到12.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億元。

勢在必行的農信社改革

重慶市雲陽縣農村信用聯社合作社成為“農民自己的銀行”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全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按照市場經濟運作規律,出現一種趨勢:金融資源更多被配置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西部金融力量相對弱化;地方的金融資源更多地集聚到地市或省會城市,農村的金融力量相對薄弱。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農村留出的金融服務空間給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農村信用社産權不明、管理不順、資産品質低等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作用的發揮,加上郵政儲蓄又吸收了部分農村資金,農村資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説,近幾年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速度比較慢,與農村金融體系不夠發達、支援服務不夠到位有一定關係。一些地方由於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導致地下錢莊及高利貸問題出現,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因此,農村信用社不改革,長期積聚的風險遲早會凸現,自我發展能力就會弱化,既不適應服務"三農"的要求,也會影響社會穩定。2002年末,重慶市農村信用社已經資不抵債47.7億元,不良貸款103.77億元,所佔比例為36.43%,資本充足率僅為-7.09%。

在這種形勢下,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勢在必行。據黃奇帆介紹,自去年以來重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主要內容有三點:一是改革管理體制,將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政府負責;二是改革産權制度,明晰産權關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三是消化歷史包袱,防範信用社金融風險。

以改革成果換取扶持政策

國家對改革試點省(市)提供了優惠政策支援,但這不是僅憑批准為試點單位就可得到,而是"政策扶持要與轉換機制相結合,要注重改革效果",從而達到"花錢要買新機制"和"扶持政策要與實施改革的效果緊密掛鉤"的作用。據介紹,重慶市信用聯社只有實現以下三個目標,兩年後才能獲得近30億元的政策資金扶持:一是基本明晰産權,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二是資本金充足率由現在的-7%增加到4%;三是不良貸款佔比下降50%。

按照《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中"對改革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的損失由中央分攤一半,地方和農村信用社承擔另一半的要求",重慶市在市區二環高速路內、土地價值較高的地區通過劃撥土地增值補償4-5億元的辦法,履行地方政府幫助信用社化解風險的責任,促進信用社消化歷史包袱、化解風險、促進信用社健康發展、增強服務"三農"的實力。

沙坪壩區信用聯社監事長王代元介紹説:"中央對信用社的改革試點給重慶信用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按照改革試點方案,沙坪壩區農村信用聯社能夠得到人民銀行1.5億元的票據貼現支援。現在我們的呆帳有1.4億元,歷年虧損挂帳還有2000萬元左右。如果光靠自身力量來解決這些呆帳和虧損,需要10年時間。現在有了中央的政策支援,相當於一夜之間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解決農信社"屬於誰"的問題

沙坪壩區農村信用社舉辦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報告會

從去年開始的重慶市農村信用社改革首先選擇了"股份合作制"産權制度,分設社員股和投資股兩種,改變了農村信用社由內部人控股的局面。改革後,沙坪壩區、合川市、大足縣、雲陽縣四個試點聯社股金總額1億多元,是改革前的3.08倍。其中社員股3186.41萬元,佔股金總量的28.6%;投資股7949.39萬元,佔股金總量的71.4%。

某一農信社的改革模式並不能"包醫百病"。重慶農信社改革在股權結構上,根據不同地區的特情,不設定社員股和投資股的比例結構。既強調向股份制靠攏,多吸收投資股,做到明晰産權,又注意把握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不搞統一模式,允許有差異。農業大縣、農民收入低的雲陽縣聯社,其入股起點和股權結構比例與其他聯社就有明顯差異。

雲陽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主任黃小京介紹説,雲陽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農業大縣、財政窮縣、三峽庫區淹沒大縣。因此,在募集股金中,雲陽縣從實際出發,量體裁衣確定股本金結構:每股金額為人民幣1元,自然人社員股起點為100股,法人社員股起點為1萬股。投資股起點1000股,單個自然人持股額最高不得超過股本總額的千分之五,單個法人投資最多不超過股本總額的5%,關聯企業持股總額不得超過股本總額的10%,職工持股總額不超過股本總額的25%,自然人持股總額不少於股本總額的50%。這樣,既防止了因一股獨大過分追求投資回報,而削弱農村信用社對"三農"的支援力度,又避免了因內部人控股而出現的制約機制、監督機制乏力的問題。而且,雲陽縣農信聯社在募集股金時73個營業網點都接收股金,每個鄉村都有農戶入股,廣泛地調動了農民們的積極性。

在改革經營半年後,雲陽農信社的分紅方案顯示,120萬元的分紅總額,每股的紅利率可達4%左右,即在半年時間裏達到了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兩倍,這種狀況使大家看到了資本的效益。黃小京説:"現在很多行政幹部和教師都要求入股,還有很多農戶到網點或打電話諮詢,要求由社員股轉為投資股,這表明社會對農信社改革及前景的充分信任。"

由於歷史原因,信用社原來的股金戶分散,股金額小,産權模糊,所有者缺位。而且,社員的股金不具備股份制企業"資本聯合"的特徵。統一法人後,沙坪壩區聯社股本金中投資股佔96.3%,入股起點由改革前的10股提高到1000股,企業法人入股起點由1000股提高到1萬股,股權結構相對集中,有效解決了"誰出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問題。並且規定:投資股只能轉讓、繼承、不能退股,只分紅不保息,盈利分紅,在股金額內承擔清算時的風險,確保了區聯社股本金的穩定。農信社入股範圍擴大到農民、個體工商戶、中小企業和其他各類經濟組織,增強了信用社的凝聚力。通過募股,沙坪壩區聯社資本充足率由原來的-0.59%提高到現在的4.68%,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和發展後勁。

股份合作制的實現,初步解決了農村信用社屬於誰的問題,使農信社向現代企業産權制度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以法人治理代替內部治理

去年改革開始後,重慶市按照規範程式取消全市700多個鄉鎮信用社的獨立法人地位,建立了39個縣級聯社統一法人。目前,重慶市39個區、縣(市)聯社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按規定程式共産生2863名社員代表,其中外部代表2143名,員工代表720名,分別佔代表總數的75%和25%。

雲陽縣信用社對逾期貸款發出催收通知。根據沙坪壩區農信社的改革情況來看,沙坪壩區農信社社員代表大會的構成按4:6進行配置,50名社員代表中,員工股代表20人,非員工股代表30人。社員代表的分配比例按股金構成比例確定,基本實現了"同股同權"。原來的基層信用社不再具備法人資格,區聯社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獨立性的市場主導型企業,有著科學、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班子的經營行為向社員代表大會和理事會負責,重大事項由理事會決策,信用社主任、聯社主任"一言堂"的現象不復存在。通過改革,股東的主人翁意識、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明顯加強。

特別是有的股東入股金額較大,他們既是信用社的優質客戶,又是聯社的理、監事會成員,集客戶、股東、理事或監事于一身,既有求貸的意識,又有民主管理意識,對信用社的發展十分關注。在沙坪壩區聯社統一法人後召開的第一次理事會上,一位名叫張清海的理事提出"信用社應圍繞客戶和市場發展的需要設置網點"的建議。有的理事、監事成員還對如何加強監督、約束機制,如何壯大優質客戶群提出了建議。

據了解,各試點社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中非信用社員工社員代表均不低於60%,信用社員工代表均不超過40%,從而改變了幾十年來合作制體制下主要由信用社內部人員控股、治理的觀念和格局。現在,不少信用社的客戶成了信用社的社員代表,甚至成為理、監事,他們中有的已在初次"三會"會議中,從所有者角度,對信用社的經營、管理、監督等提出了寶貴建議,使"三會"組織由原來的形同虛設變為內外合力,相互制衡,有效履行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的法人治理組織。

改革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

具備了"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擔風險、自求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之後,雲陽縣農村信用聯社施行了一系列加強管理的重要措施。農信社對外部社員代表進行了金融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參與能力及參與熱情,實現企業自我約束。從2004年起,每年年初將全縣信用社經營業績與資産品質、股金籌集與分紅情況、機構設置撤並與高管人員任免、重大投資決策與重要可預見的風險因素等情況,在年度社員代表大會上公佈,經審核後對外披露,接受全體投資人、債權人和社會監督、約束。有針對性地建立了風險防範措施,完善審、貸、管、查制衡機制。從貸後檢查的情況看,雲陽縣農信社大額貸款合規率和到期收回率均達100%,無一筆逾期。

沙坪壩區信用聯社監事長王代元介紹説:"我們向社會和職工吸收了股金1058萬元,吸收這些外部股份後,要按時召開社員代表大會和理事會。現在理事會內部人士不能超過1/3,2/3的理事是社外的人。通過引入外部監督資源,理事會和社員代表大會都更有效了。比如以前的社員代表大會是形式上的,因為以前的股金分紅壓力不大,屬於包息分紅,而現在只有賺錢之後才能分紅,所以大家的責任心強了。而以前我們向外貸款,支援國有大中型廠礦的時候,普遍進行信用貸款,沒有要求抵押物,現在都成了聯社的包袱貸款。

重慶市信用聯社、沙坪壩區信用聯社兩級領導到企業調研

雲陽縣農信社主任黃小京説:"去年我們向農戶發放貸款3.7億,向個體工商戶和非公有制企業發放貸款1.8億,全都如期還貸,沒有一分錢的呆壞賬。因為監事會對每一筆貸款的發放、到期時間等都有專門的臺賬記錄,一旦逾期就會發出督辦通知,催促經營管理人員收貸。"

服務"三農"更加全面有效

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斷深入,重慶各農信社幹部員工在信貸支農觀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對"農"服務的認識上,不再受狹義"小農業"觀念的束縛,樹立了"大農業"觀念;在支農理念上,摒棄了"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在支農方式上,由農戶"到府求貸"轉變為信用社"到府送貸";在支農行銷上,改變了單一依靠信貸人員行銷的模式,推行全員行銷和"靠農便農"的網路行銷,使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支農工作實現了全面突破。

信用社推出了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的重要措施--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適應客戶對象的新變化,滿足其對資金的新需求,各地聯社根據"産業大戶"、"龍頭企業"這些新型農村經濟主體的不同特點,採取"一企一策、一戶一策"的辦法,推出了"農戶聯保貸款"、"業主家庭成員連環擔保貸款"、"以經營權及業主已投入自有資産、訂單農業收費權作抵、質押貸款"、"大型開發項目社團聯合貸款"、"出口信用證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商業承兌匯票質押貸款"等貸款新品種,積極支援農村産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的産業化經營。

九龍坡區白市驛信用社用花卉訂單的獨家收費權作質押,向花卉種植大戶王小波發放10萬元貸款,幫助其引進各種高檔植物,發展花卉産業。目前,王小波已種植各種名貴花卉近40種,苗木價值達100多萬元,全年收入約40至50萬元。王小波還先後被評為"九龍坡區星火計劃帶頭人"、"重慶市星火計劃帶頭人"。

對一些出口創匯的外向型龍頭企業,信用社通過倉儲質押、出口信用證質押貸款的辦法,發放鑒證貸款,實行封閉運作,單獨管理的模式。綦江縣聯社對縣內出口創匯大戶古華畜産品公司通過以出口信用證為質押的辦法,授信3000萬元,大力發展豬鬃加工,從而帶動一大批生豬養殖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新華網 2004-04-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