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專家:通貨膨脹是投資過熱最大潛在風險

投資過熱的直接的後果是投資品價格的上漲,從而引起總物價水準的上漲,同時會導致貨幣供應量、信貸的超常規增長,出現貨幣發行過多這個意義上的通貨膨脹。因此,政府正在實施著抑制過熱的行為。

然而,投資過熱是一個市場的問題。在遏制投資過熱的過程中,我們又似乎更熱衷於運用政府手段

3月25日-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蘇考察時指出:“要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這是溫家寶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之後,再次著重強調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性。

近期,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以及許多部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投資過熱的政策,如國務院出臺的控制電解鋁、水泥和鋼鐵投資的103號文件,央行出臺的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和再貸款浮息制度。據發改委透露,新的投資體制也即將出臺。

這些舉措似乎表明,政府試圖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為當前投資熱潮降溫。愈演愈烈的投資熱會帶來什麼後果?政府之手能在遏制投資的過程中發揮多大作用?3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接受了本刊專訪,就投資過熱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從到今年2月份已經公佈的統計數據看,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投資過熱傾向。”

新聞週刊:發改委雖然明確表示現在存在投資過熱,但理論界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您認為現在是經濟投資過熱還是健康增長?

陳東琪:我的基本判斷是,從到今年2月份已經公佈的統計數據看,投資增長53%,去年是26.7%,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投資過熱傾向。通俗地説,就是投資增長過快,超出多年平均的一個常規水準。

25年來,投資的年平均增長,大概是15%左右。作為一個投資政策的區間來看,超過20%就是有熱的成分。低於12%就會偏冷,投資需求不足。去年以來就超過20%的水準,今年超得更多。

新聞週刊:您判斷投資過熱的時候,是針對某些具體行業而言,還是對整體經濟?

陳東琪:投資過熱是一個總量概念。如果我們從整體經濟來看,去年還不能説經濟過熱,但是去年經濟裏面的部分行業和領域是偏熱的。房地、電解鋁、鋼鐵、水泥投資增速達到了30%到50%,都是過熱的,而正是由於這些行業增長速度快,把經濟總量帶上去了。

新聞週刊:引起這些行業投資過熱的原因是什麼?

陳東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是由經濟增長的週期性規律帶動了社會資本的投資增加,經濟回升的時候,投資者預期資本的回報率較高,所以外商投資和民營資本紛紛介入;其次,是地方政府項目投資增加,這其中很多是所謂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第三,由於去年以來經濟增長導致一些瓶頸産業的出現,如礦石、電力等,所以國家不得不對原材料和電力行業加快投資步伐,緩解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資源瓶頸問題。

新聞週刊:投資過熱的直接後果,就是可能引起通貨膨脹?

陳東琪:直接的後果是投資品價格的上漲,投資品價格的持續上漲會傳動到消費物價,從而引起總物價水準的上漲,同時會導致貨幣供應量、信貸的超常規增長,出現貨幣發行過多這個意義上的通貨膨脹。這是投資過熱最大的潛在風險。

所以央行不得不針對這個情況,採取一個具有靈活性的收緊貨幣的政策。最近央行調整了準備金制度,不同銀行會有不同的準備金率,又通過擴大利率浮動範圍,提高貸款利率。這樣會控制商業銀行貨幣流動性,從而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以防止高通貨膨脹的出現。

新聞週刊:你曾表示,“現在中國正處在第三輪經濟週期的上升階段中的初級階段”,經濟發展處於這個階段與投資水準的增長之間是什麼關係?

陳東琪:在經濟回升過程中,投資肯定是加快增長的。我認為投資增長速度在12%~20%之間來維持經濟週期的回升應該是合理的,如果超過這個範圍,我們就應當控制,而且要打提前量,因為週期波動是有慣性的。政府部門,特別是能對投資行為産生影響的中央銀行,要對這種投資過快增長的行為控制,這樣能實現投資的平穩增長,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

“發改委或者其他部門,運用一些諸如準入制、土地管理等政府手段,是我們現有的條件下沒有辦法的辦法。”

新聞週刊:在遏制投資過熱的過程中,我們似乎更熱衷於運用政府手段,但説到底,投資過熱是一個市場的問題,對此您如何看?

陳東琪:如果能把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結合起來是最理想的,但目前我們能夠運用市場之手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比如説利率市場化。

但是我們對投資還得進行控制,怎麼辦?除了通過銀行對信貸數量進行控制之外,也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票據的交易,債券的吞吐,存款準備金利率調整。這些實際上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採取的一些調控手段。另外,也可以通過降低稅率、改革稅制來刺激某個領域的發展,降低該行業的成本,比如説免征農業稅。實現經濟平穩增長既需要控制增長過快的領域,也要促進增長慢的領域。

發改委或者其他部門運用一些諸如準入制、土地管理等政府手段,是我們現有的條件下沒有辦法的辦法。當然,今後如果市場機制完備了,恐怕這些手段也會或多或少的使用。

新聞週刊:一些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也會碰到投資過熱的情況,它們採取的辦法是什麼?

陳東琪:主要辦法就是利率,就是資本價格的調控。美國的調控簡單地説,就是格林斯潘在調利率。增長太快就加息,增長緩慢就減息。加息是控制信貸,減息是降低成本。但是這是以參數市場化為前提進行的調控。

我們的中央銀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運作的手段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是一樣的,但是操作的品質可能有一定區別,因為我們的操作可能有一定行政的數量成分,而並非完全是價格信號。

“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元化、投融資的參數市場化、公共投資機制的改革,是新的投資體制的幾條基本原則”

新聞週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新的投資體制即將出臺,並將會有一些實質性的改革步伐,新的投資體制將有什麼新的內容?

陳東琪:新的投資體制的原則是:

第一,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一個有競爭的投資主體機制,尤其是現有行業的國有獨資企業要通過股份制改造,制度轉型來實現産權多元化,從而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第二,要拓寬融資渠道,不僅僅是間接融資。目前,間接融資在金融資源配置中所佔的比重非常大,約佔2/3左右,主要是銀行貸款,但是通過股票、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的數額較小,今後融資體制的改革主要是融資渠道多元化;

第三,是投融資的參數市場化。比如説利率市場化,今後要逐步通過各方面的條件來實現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在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的指導下,根據市場資金的供求情況決定利率的高低,根據經濟週期變化情況來決定它的利率選擇,根據産業的變化情況來決定它的利率的結構。利率市場化是今後投融資體制改革表現為投融資參數創新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實際上也是資本價格機制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因為利率是資本的價格;

第四,公共投資機制的改革,引入非政府投資主體,參與到公共物品的建設中,使公共物品的投資主體增加,從而使公共物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張邦松)

《新聞週刊》 2004年04月0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