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民營化”不應成為國企改制的主流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鹹平昨天在廣州出席首屆中國企業信用經營高峰論壇時指出,雖然有關統計顯示國營企業整體經營績效差于其他類型企業,但在繳稅方面國營企業的表現遠遠好于其他類型企業;國有企業可以通過改制和重組創造出高於私營和大眾持股企業的績效,未來國有企業的發展環境仍將優於民營企業,國有産權民營化沒有必要,亦不應成為國企改制的主流。

私企隱瞞利潤達總資産十分之一

在題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信用經營與原罪問題》的演講中,郎鹹平引用一組數字説明,私營企業隱瞞利潤現象嚴重,相對而言國有企業隱瞞利潤幾乎可以忽略。

這組數字根據1995年到2002年每年2萬家中國大型製造業(這些企業創造了中國GDP的10%和提供了就業量的7%)彙報給統計局的資料倒推出基準利潤率,發現推算出來的基準利潤率和企業自身披露的利潤率數字很不相同。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國有企業、私營企業、集體企業、外資企業、港資和台資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六類,可以發現經營業績最好的是私營企業,其基準利潤率高達12.7%,披露利潤率3.02%,也遠超其他類型企業;國營企業的經營績效最差,基準利潤率只有0.71%,而披露利潤率只有-1.39%。其餘類型企業基準利潤率維持在6%至8%之間,披露利潤率在1%-2%之間。

郎鹹平説,這組數字説明,私營企業隱瞞利潤的金額高達總資産的9.7%,也就是接近總資産十分之一的水準,而國有企業隱瞞利潤的現象最輕,只佔總資産的2.1%,也就是只有民營企業的五分之一,其他包括集體、混合、外資和港台資企業隱瞞利潤率在5.15%-6.91%之間,大概是私營企業的一半多,但是國有企業的2倍多。從收入産出比率來看,私營企業每生産一單位産品只報了93%的收入,而國營企業比較誠實地報了99%,國營企業的收入産出比率是最高的。私營企業明顯地通過少報收入來隱瞞利潤,而國營企業經營者未來的升遷與企業利潤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加上隱瞞的利潤也不能到經營者手中,因此國營企業幾乎沒有隱瞞利潤的動機。

國企經過改制完全可以提高經營績效

郎鹹平認為,發展民營經濟的思維是可以的,但經過改制後的國有企業其經營績效毫不遜於私營企業,因此沒有必要把國有産權民營化。他根據對在香港上市的香港私營企業和國內上市國有企業的比較,説明近幾年中國推動的國企改革使國有企業經營績效有了很大改進。研究顯示,在香港上市的國營企業資産回報率達4.1%,與香港的私營企業資産回報率4.3%相比,只相差5%,幾乎毫不遜色;而國營企業每單位資産所能創造出的市值達1.13,遠遠高於私營企業的0.965,差距高達17%。與大眾持股公司相比,國營企業每單位資産所能創造出的市值和大眾持股公司的1.14類似,但國營企業的資産回報率卻遠遠好于大眾持股公司的0.5%。可見在香港上市公司中的國有企業是資産回報率最好的公司之一。

郎鹹平説,以上數據説明,經過改制和重組,國營企業能創造出高於私營和大眾持股企業的績效。與其對國企進行産權民營化,不如針對現狀,以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為借鑒進行改革重組。

即使是目前國營企業整體上經營績效不如民營企業,但從繳稅來看,國營企業是繳稅大戶,其所繳的稅歷來是六大類型企業中比例最高的,比任何一種形態的企業都要高,其負稅比例高達31.2%,而私營、集體和混合企業的稅率則大約在29%左右。因此郎鹹平認為,不能簡單地認為國營企業都是不好的,至少在繳稅方面國營企業的表現遠遠好于其他類型的企業。

金融體系選擇信貸對象仍將偏重於大中型國企

郎鹹平認為,民營企業有原罪的擔憂,有銀行授信不獲支援的擔憂,有社會仇富心理的擔憂,其經營環境是艱難的。國有企業的發展環境仍將優於私營企業。去年我國金融機構貸款60%給政府,貸給民營企業的只佔10%,貸款增長74%,增長的貸款50%去了大型國企,我國金融體系對於信貸對象的選擇偏向於政府和大中型企業,這種現象不會在短期內改變。

郎鹹平用對六類企業長期負債比例的比較來説明私營企業在融資環境中所處的弱勢地位。數字顯示,國有企業的負債比例是六類企業中最高的,高達18.8%,外資企業和港台資企業的負債比例最低,只有7.9%和9.0%。但這並非説明外資企業不需要借錢,而是這些企業一般都有外援,或者從母公司融資,或者從外資所在國家或地區的金融體系融資。私營企業的負債比率是除外資企業外最低的,説明銀行的融資基本上不向私營企業傾斜。原因何在?這主要是由於私營企業本身財務制度不健全,基本還是“老公做事業老婆做賬”,而且國內配套的信用評級、核數、法律和資産評估等等配套機構服務品質低,限制了私營企業貸款的審批。郎鹹平説,從私營企業隱瞞利潤這一點可以看出私營企業還存在嚴重的信用問題,而社會信用體制建設不是短期可以做到,比如建立信用評級機構需要整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援,這至少需要5-10年時間。

作為金融學家的郎鹹平分析認為,我國目前的貨幣數量的增長是以政府及大企業為導向的,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銀根是緊的。最近人民銀行設定貨幣成長率的目標為17%,這個目標值對於中國目前特有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並存的現象是客觀的,説明將來的銀行授信渠道仍將向國企和政府傾斜,私營企業無法從中受到多少實惠。

基於上述種種判斷,郎鹹平認為,應該好好考慮國有企業未來的發展問題,像TCL這樣的産權改革雖然很成功,但國企産權民營化不應成為國企改制的主流。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大型企業以經過改制後的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承擔作為中小型企業的社會就業功能。中小型國企很難是民營企業的對手,大型民營企業很難是國企的對手。民營企業現在最缺的是信用,應該通過法制化建設信用體系,對於民營企業自身而言,迫切需要從自身做起提高民企信用。(孫國英)

《南方日報》 2004年03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