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央行上半年不會加息

有關央行是否加息的討論已經熱鬧起來,日前中國日報官方網站刊登的經濟學家預測加息的觀點,更是引起廣泛爭議。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袁鋼明等認為,如果未來幾個月,消費價格指數和投資繼續快速增長,央行很可能進行8年來的首次加息。袁鋼明作為國內研究宏觀經濟的著名學者,其觀點是否帶有官方色彩,引起人們的猜測。不過,花旗環球金融的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袁的觀點應該僅僅是個人的學術觀點,不會帶有決策的背景。他認為,在當前通脹率保持相對較低水準、貨幣供應和銀行貸款增速放慢的情況下,加息可能性並不大。

我同意黃益平的觀點,央行在上半年不會加息,而且年內加息的可能性也較低。

理由一:價格走勢需要時間判斷,上半年不會輕易下結論。央行對消費物價(CPI)全年走勢的判斷是上漲3%左右,即使沒有任何新的漲價,全年物價上漲也會達到2.2%。如果CPI按照這個幅度上漲,那麼不用有過多擔心,但央行擔心的是諸多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CPI高於目前的預測值。不過央行在衡量通貨膨脹是否發生時所用的指標除了CPI,還包括生産價格指數(PPI)和GDP縮減指數。央行在其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專欄中談到,“GDP縮減指數因為綜合反映了CPI和PPI的情況,比較全面,所以是判斷通貨膨脹最好的參考值,但GDP縮減指數是季度統計,不如CPI、PPI那麼及時”。從央行對三個主要指標的認識看,央行為了謹慎地出臺應對通脹的政策,必然會小心衡量這三個指標,而且會認真參考GDP縮減指數。但該指數由於是季度統計,所以,央行應該在對兩個季度的GDP縮減指數作出研究後,才能確定通貨膨脹是否發生。那麼準確的判斷應該至少是在兩個季度之後。顯然,在上半年,央行不會貿然對通脹趨勢做出判斷,並採取加息政策。

理由二:二季度人民幣不排除升值可能性,而升值可以減少基礎貨幣供給,並可以抑制消費物價上漲。我在此前曾建議利用人民幣升值來緩解通脹壓力,考慮的基礎是人民幣升值不僅是經濟發展水準和購買力平價長期趨勢決定的,而且人民幣升值問題有關中美關係和中國戰略利益,升值具有現實性。升值在短期內可能對出口企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獲得的戰略利益高於經濟成本。從政治上講,人民幣升值有好處,而且可能性很大。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則可同時實現抑制通脹的作用,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理由三:利率結構得到改善,央行可以指導商業銀行按照貸款利率的最大上限進行放貸,以提高資金價格,限制投資和貸款消費。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一直是央行貫徹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除了進行經濟形勢分析和行業貸款引導外,央行也完全可以通過窗口指導商業銀行使用價格手段調節信貸。2003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決定自今年1月1日起再次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人民銀行制定的貸款基準利率的1.7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而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下限仍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不變。由於浮動區間的上限擴大,實際上貸款利率價格提高的可能性增加了。央行提高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的初衷是推進利率市場化及“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但央行現在完全可以通過窗口指導金融機構使用較高的利率,不僅對中小企業,而且對其他企業提高價格,從而實際起到提高基準利率的作用,同時又可避免由於提高基準利率對經濟運作帶來更大的衝擊。

理由四:提高存款利率,會加大商業銀行經營成本,不利於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上市。長期以來,居民的儲蓄增長一直保持高速度,而且在利率一降再降的情況下,儲蓄增長態勢不變。去年末,人民幣存款增加3.7萬億元,同比多增9399億元。其中,企業存款增加1.3萬億元,同比多增0.3萬億元,儲蓄存款增加1.7萬億元,同比多增0.3萬億元。居民儲蓄保持增長的原因在於中國的社會保障體制不夠健全,儲蓄養老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利率的變動對儲蓄影響不大。可以認為,調高存款利率,不會對消費産生太大的抑製作用,但其會加大商業銀行的成本。而商業銀行由於信貸規模壓縮,以及央行對商業銀行貸款投向的行業進行限制,其結果必然造成商業銀行增長速度降低,利潤相對減少。這一加一減,也勢必影響中行和建行進行中的改制,不利於其改善資産品質,提高利潤率,進而妨礙其明年在海外上市的計劃。這一點,央行一定會注意到,這是講政治。

從幾方面看,央行在上半年都不會加息,而且年內加息的可能性也較低。

 (中華工商時報)       2004-03-0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