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儒:關鍵在於明確資本市場定位

關於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我想提幾個問題。

經濟形勢從今年開始到明年是一個加快增長期。其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包括産業結構,産品結構和股權結構的調整,會有一個深入的發展。有經濟結構的配套,我們經濟增長的效率才有把握。現提出幾個問題,請大家研究:

一、經濟發展中會出現轉折的概念和問題。比如過去我們是反通貨膨脹,突然到1997年來一個緊縮,後來緊急採取積極財政政策。現在又變了,突然遇到一個問題,經濟是不是過熱了?是不是會出現通貨膨脹了?還是沒有高燒的過熱?在這個轉折之中,看來積極財政政策要淡化了,貨幣政策作用要強化了。過去幾年一次大調整的貨幣政策,現在恐怕要進入微調時代。這個轉折今年是一個重要關頭。

二、金融市場經過這些年改革,基本構架已經出現了,我們有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黃金市場,還有外匯市場等等,但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夠平衡,如公司債薄弱,國債市場化水準低,與此同時,政府監管加強了,監管機構分設了。這對金融市場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要看到,可能會遇到幾個問題:

1、監管加強是好事,但金融靠融通,靠統一性和流動性提高效率。流通範圍越大,效率越高。如果人為割裂,各管一段,將來影響會比較大。

2、監管部門強化了以後,監管什麼,不該監管什麼,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哪些是市場和企業的行為,哪些是監管部門管的事情,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舉例來説,過去遇到過,會計師事務所外國有好的,也有差的;中國也有好的,有差的。如何選擇,應該是企業行為。又如,哪些公司可以擔保,哪些項目可以投入,應由企業選擇,由政府監管部門一刀切做出決定是否合適,值得研究,當然做出政策規定是沒有問題的。

3、目前金融業務交叉已經開始了。四年前,我在日本講學時,問過日本資深專家,為什麼分業經營改為混合經營,他們説已經分不開了,不能做出法律規定。從分業到混業是個過程。中國現在開始業務交叉,而且發展很快。怎樣認識新的變化,新的轉折,進而採取相應的對策?銀行、證券、保險等市場已經形成了,怎麼把它們協調好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關於資本市場,大家議論了很多。現在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一個是在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基礎上,企業、上市公司的結構也在調整。調整已經初見成效。去年開始出現“二八現象”,有20%的上市公司是好的。這20%的企業佔了50%的總市值。這説明,上市公司出現了分化,優質企業、藍籌股開始出現了,這是很大的變化。再一個變化是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基金的作用顯現了,而且已被大家認可。市場開始由散戶短期投機為主轉向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為主,這是不成熟市場向成熟市場轉化的一個很關鍵的表現。另外,監管效率有所提高,監管成熟度在增強。比如發審委名單向社會公開,這是一個好的辦法,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越透明,監管越好做。靠社會、市場的壓力進行監管。這個監管方向是對頭的。

現在市場普遍要求,政府、主管部門採取積極的政策,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這裡面我覺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認識問題。從資本市場建立以來,首先遇到的是姓資姓社,會不會私有化的爭論,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解決了。第二次是前幾年的肯定否定之爭,説什麼“賭場”、”推倒重來“、”黑幕“等全盤否定,我們承認是存在問題,而且不可輕視,但全盤否定是不符合事實的。現在的認識問題突出表現為如何給資本市場定位,資本市場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長期以來,我們是一條腿走路,靠間接融資,靠銀行。直接融資這條腿一直很軟,如果不想辦法加強它,對國民經濟將後患無窮。

目前所有國有企業要搞股份制,國家拿450億美元幫兩大商業銀行搞股份制,幫它們上市。可是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究竟在國民經濟中什麼地位?怎麼對待它?出了問題怎麼解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上了中央的文件,是很大的進步,但是具體操作起來,並不是很順利。

關於創新問題。資本市場不創新,制度不創新,産品不創新,就沒有前途。如果因為有風險,就不搞創新,市場將越搞越萎縮。因為沒有必要的配套品種,市場就很難協調發展起來。比如,搞不搞金融衍生産品?如果不搞,將來很多事情就很難做。債券、衍生産品不研究,不發展,不往前走,是不行的。只有創新,才是發展的動力。只有發展,才能解決我們前進中的問題。

創新的風險到底怎麼看?我到證監會上任以前,研究了許多國家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風險是和資本市場相伴隨的。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怎麼在發展中規避風險。有了發展,風險就好解決了。不發展,好多風險解決不了,很難走出困境。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

現在香港、新加坡、美國都來搶中國的上市公司資源,搶得很厲害,包括我們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我們呢,如果不向前走,就等於把資源推出去了。我是支援國內企業走出去,走進國際市場的。但是,我們國內為什麼該發展不發展,該給出路不給出路?中小企業要不給它們出路,就會影響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我覺得發展是硬道理。這個問題要解決好,還是要把資本市場的定位問題解決好。我們現在和三年前、四年前不同,許多條件,如法律、監管、人才都大不相同了。我們有能力解決很多問題,不能簡單地用“條件不具備”而不作具體分析,不肯推進三中全會已定的重大措施。。(彭松 週一 據錄音整理)

全景網         2004年01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