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反思信貸政策

    最近的銀行業因為富豪貸款紛紛落馬而變得謹小慎微。資金安全對於面臨入世後挑戰的中國銀行業不啻是個巨大考驗。

    一方面是建立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評

    級方法體系等,另一方面是時刻承受風險帶來的巨大壓力。對於國有商業銀行來説,要取得國際“好銀行俱樂部”的門票,實在是如履薄冰。

    為挽回當前貸款案導致的失去民信力的趨勢,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中國銀行業正開始反思自己的信貸政策和風險控制。

    貸款審批滋生腐敗

    正常情況下,銀行貸款的程式大致包括這幾個步驟:借款人向銀行提供相關資料並填寫貸款申請表;銀行對借款人進行資信調查、審核貸款資格、對抵押物進行評估;借款人交納首付款(有的貸款不存在這一流程);銀行、借款人、擔保公司三方共同簽訂《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和《擔保合同》,並辦理相關手續;銀行向借款人發放貸款。以往教訓表明,在貸款程式中,問題多出現在資信調查和貸款審批這個環節。資質不健全的客戶很容易通過行賄或拉關係矇混過關。

    

    以房地産貸款為例,明明沒有自有資金,明明項目的前景難以樂觀,但只要“喂”足了銀行的人,錢根本不成問題。這就引得眾多的房地産商蜂擁擠進銀行。有一位房地産商私下透露,只要把銀行搞定,其他都不是問題,反正房子賣不出去,爛尾樓也由銀行兜。

    

    對於銀行來講,還要提防內外勾結發生的金融詐騙。近幾年來銀行系統頻繁發生的多起金融票據詐騙重大案件,其中很多案犯採用的手段是私刻印鑒印模,裏應外合非法盜用客戶資金,如河南路堅等人億元金融票據詐騙案、北京黃明善5000萬金融票據詐騙案、武漢趙德明等人3000萬金融票據詐騙案、黑龍江徐東等人5000萬金融票據詐騙案……同樣的騙術在不同的銀行連連得逞,可見國內銀行系統防詐騙意識之淡薄,反詐騙能力之低下。

    

    根據自身的特點,各家銀行在內控機制中採用了一些很富創造性的措施。中行的內控機制特點是成立專門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工作小組對國內32家一級分行展開每年兩次的“地毯式”綜合考核,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考核分行內控機制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考核指標的變動情況,對考核對象實施動態評價。

    

    建行管理層近日明確提出,建行將於今年年底全面鋪開“中國建設銀行內控體系”的構建工程。據介紹,建行將通過梳理業務及管理流程,識別及評估各類風險,建立“風險庫”和“風險控制工具庫”,確定控制措施和要求,並通過審核、評價和改進,實現對風險系統的有效控制。

    

    風險評估大有改觀

    

    銀行對客戶的資信調查和風險評估對於信貸資金的安全來講,是一道“鐵閘”,這道“鐵閘”在過去經常是由一個人説了算,信貸風險非常巨大。經過改革目前的資信評估和風險評級往往由多個部門聯合完成,但對於一些“騙貸”的人來講,只不過在他們的“行賄表”上又增添了幾個人名而已。

    

    為此,央行在幾年前確定的追究問題貸款責任人的刑事責任的決定,給信貸部門的人員施加了較強的壓力,使受賄現象大幅減少。

    

    據悉,建行制訂的一套“風險評級預警系統”計劃於今年8月在全行範圍內試運作;年底,擬將運作報告正式提交銀監會,為申請使用內部評級法作準備;明年,按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要求,將該系統升級為內部評級系統;2005年,完成數據積累和觀察測試,向銀監會正式申請以內部評級法計算資本充足率並實施風險監管。建行的這套系統對信貸風險的評級突破了五級分類標準,而建立了自己的“十級分類”標準。這個系統可以為信貸資源配置、機構考核、準備金計提、資産負債管理等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建行還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宏觀風險分析模型,按月度計算宏觀信用風險指數,同時引入了穆迪、惠譽等國際著名評級公司的最新分析報告,經整合提煉後,向全行發佈國家風險評級及政策指引。此外,該系統對建行客戶所處的全部行業每年進行一次風險評級和信貸分析,並按月實施風險監控和預警。

    

    今年4月,工行也剛剛啟用了信貸管理系統(CM2002)。所有信貸業務在系統中都必須按規定的流程操作,不僅控制了普通的操作風險,而且對控制人情貸款也具有明顯作用。一旦關聯客戶中的某一個出現違約,系統即可啟動交叉違約控制機制,向所有有關聯的客戶發出交叉預警,避免風險的擴大和蔓延。

    

    不良貸款包袱仍重

    

    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不是作秀,而要使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真正降到國際要求的水準。5月底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對媒體公佈了今年銀監會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産下降的指標任務:三個百分點到四個百分點,餘額下降也是700億到800億。

    

    據了解,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到今年3月底平均下降了1.99個百分點,達到24.13%。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中資産品質最好的建行前五個月共處置各類不良資産231.6億元,截至5月底,建行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2.5個百分點。

    

    儘管各家銀行不良資産處置成效顯著,但業內人士認為與資産管理公司相比銀行處置不良資産的手段太少,影響了銀行處置不良資産的速度。

    

    為了減少不良資産餘額,銀行不得不拿出大部分利潤,核銷不良貸款。在去年的撥備前利潤中,工行提取撥備並消化“包袱”就佔全部營業利潤的86%;建行更是用了87.4%沖銷壞賬。業內人士分析,現在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産超過兩萬億元,不良資産的損失不會低於1萬億。央行官員曾多次表示,銀行不良資産不會再有第二次剝離。此外,商業銀行通過資産證券化、上市融資等手段處置不良資産近期均不大可能。

    

    但是,無論困難再大,歷史包袱還是得儘快解決。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國有商業銀行就算“削尖了腦袋”往國際好銀行堆裏扎,核銷壞賬仍然是商業銀行心頭之痛。

    

    對於銀行來説,上面所作的一切都是衝著一個目的:保證資金安全。但為了在未來的世界性競爭中不被淘汰,中國的銀行業如何才能在切實保證資金的安全的同時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背景資料

    

    銀行違規觸目驚心

    

    地産富豪錢永偉接受調查

    

    錢永偉名下的上海萬泰(集團)公司註冊資本2億,由萬泰房地産和萬泰物資公司注資。其中上海萬泰房地産公司注資1.1億,上海萬泰物資發展公司注資9000萬元。最近,有媒體披露從集團公司成立開始,萬泰的借款日積月累地爬高。1995年末,萬泰集團公司資産總額5.6億,負債3.6億,短期借款1900萬。到1999年,資産總額12.69億,負債總額8.58億,長、短期借款總計7.57億,貨幣資金僅為186萬。

    

    有資料表明,2000年開始,還貸成為萬泰的一項重要工作。2000年,萬泰完成的十件大事中,有兩條有關還債:“強化造血機能,減債減息減負”、“解決重大債務,卸掉歷史包袱”。

    

    2001年,在解決債務方面,集團形成“以物抵債為主,抵押物解套,按揭還款,現金還款為輔”的還貸思路。一個“空殼”公司能夠從銀行借出如此鉅額的資金,銀行的違規現象必定存在。

    

    中行紐約分行案

    

    2002年1月18日,美國財政部貨幣監理署與中國人民銀行發佈聯合消息,對其違規行為做出處罰:中行紐約分行將向美國OCC交納1000萬美元罰款,其母公司中國銀行則向中國人民銀行交納相當於1000萬美元的人民幣罰款,兩項罰款總計2000萬美元。

    

    中國銀行紐約分行被發現的不當行為,是此次罰款的主要原因。據稱,此次行為主要是向“與分行前管理層某些人員有個人關係的客戶們”提供了優惠,招致“紐約分行重大損失”。據介紹,紐約中行曾為一家金屬貿易公司貸款100萬美元,不久之後又增至700萬美元。這家小公司剛剛開張未幾,就在業主所住公寓外辦公,而且連連損失。而貸款額最後增至1800萬美元,全部報了壞賬。之後紐約中行又給了該公司5000萬美元低息貸款,而且允許其存至中行另一家分行,從中獲取息差。紐約中行還發出過1200萬美元貸款,據信受款者係該公司業主的妻子所持公司,此外另有300萬美元放款至其管家名下,這些錢最終都化為烏有。

    

    西安票據詐騙案

    

    去年底,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公開審理以原西安凱業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樊坤為首的15人票據詐騙、受賄案。長達16頁的起訴書稱,樊坤等5人夥同西安5家商業銀行8個基層單位的10名幹部和職員通過欺詐、受賄等方式,從1999年7月至2000年11月期間,先後將13家企事業單位的上億元鉅款非法轉賬佔用,至今仍有6000多萬元無法追回。

    

    經過對各類金融詐騙案例的精心研究,結合長期從事資金掮客的經驗,樊坤、王燕強、侯長衛等人根據凱業公司的“融資需要”,以銀行高息攬存的方式,在銀行規定存款利率的基礎上,對那些聯繫好的資金大戶的承辦人以“即付”方式給予15%~19%的高額“好處費”,誘使這些資金大戶將錢存入已事先聯繫好的銀行,然後,再以凱業公司黃金地段房地産開發項目的誘人回報和對銀行有關人員的豐厚“感謝”,誘使銀行職員為其提供資金大戶存款時的預留印鑒印模,依照私刻之後,與銀行工作人員裏應外合,從銀行將高息引存資金轉賬佔用。

    

    採用相同的手法,樊坤等人打著可以幫忙引存鉅額資金的幌子,先後誘使建行、中行、西安市商業銀行等多家銀行的多名幹部職員“下水”,答應在鉅款存入後,“幫助”樊坤將高息引存的存款“暫時轉用”。

    

    其實要防範票據詐騙風險,銀行方面可以採取的措施並不難。加強票據審驗環節;提入票據前,先通過電話同企業核實真偽。犯罪分子偽造的銀行票據輕而易舉通過銀行的檢驗,這一方面與銀行前臺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有關,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國內銀行業對票據印鑒真偽的審查方式相對落後。所以,對兩個措施都認真進行的話,這種票據詐騙就不可能得手。

    

    瀋陽商業銀行資金流入股市

    

    早在2001年7月,瀋陽部分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因違規承兌貼現資金流入股市,有關銀行和責任人受到了查處。2000年4月至2001年1月,交通銀行瀋陽分行假日支行、中國銀行瀋陽分行、建設銀行阜新分行、華夏銀行瀋陽分行五愛支行四家金融機構,擅自放寬條件,對一些企業簽發的無真實貿易背景的23.77億元人民幣商業匯票給予承兌與貼現,致使其中5.1億元貼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這是央行處置的一次較大的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的事件。事件涉及四家分支機構,其行為嚴重違反了有關法律。瀋陽四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因違規承兌貼現資金流入股市而受查處的消息,引發了上證指數隨後跌破2000點整數關口。

    

    自1997年的整頓之後,沒有人敢明目張膽把銀行資金投向股市,更多地通過企業採取迂迴間接方式入市。主要的方式有:非流通股抵押或質押貸款、非法協議貸款、“過橋”貸款、額度貸款、利用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貼現等。由於銀行和企業的承兌匯票最有據可查,暴露出的問題也最多;而最難於界定的是企業用貸款搞生産經營,騰出自有資金或佔用銷貨款買賣股票,這恰恰是企業最常採用的方式。此外,銀行資金流向證券市場的其他三條途徑:同業拆借市場和回購市場、股票質押貸款和個人綜合貸款。而這些流入方式中又都有合法與非法之分。

    

    呼和浩特騙貸大案

    現年46歲的劉某某從1999年8月開始至2000年間,向工商銀行新城支行貸款8筆共計1668萬元,本利合計1966萬元。2001年11月23日,劉某某還向呼市商業銀行漠南支行貸款64萬元,並先後用房本重復抵押。上述貸款到期後,貸款銀行雖經多次催收,但劉某某至今一直未還。(張隱隱 劉彩娜)

    《中華工商時報》 2003年6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