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制改革方向明確 時間表尚難確定
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2002年是中國入世的第一年。為適應WTO的要求,中國的財稅政策在這一年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一方面積極履行入世承諾,繼續減讓關稅,並逐步統一內外資企業待遇;另一方面,在WTO規則範圍內實施財稅優惠政策,規範進口,促進出口,鼓勵外商投資。回顧2002年財稅政策的調整,分析2003年稅制改革的政策思路,對於我們把握中國稅制改革的方向無疑非常重要。1月4日,記者為此採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博士。

    “入世對財政運作帶來壓力,但也帶來一系列積極因素”

    割除企業所得稅按企業行政隸屬關係組織徵收這條舊體制的尾巴,各級政府已經沒有必要把企業分成“親生兒子”和“抱養兒子”

    

    記者:在您看來,入世對我國的財政運作都帶來了哪些影響?

    

    賈康:總的看來,入世對於我國財政運作帶來了一些壓力,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積極因素。

    

    壓力主要是指調低關稅稅率後,關稅收入一度出現負增長,海關代徵消費稅和增值稅增幅下降,而出口退稅卻增加較快,加上其他一系列因素,使財政收入增幅比前幾年明顯回落,2002年無法維持前面數年20%左右的強勁增長勢頭。

    

    而積極因素則體現在財政工作系統以入世為契機,“清理文件櫃”,加快了法規制度建設步伐,配合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因素,將會明顯促進制度創新過程,提高法規合理化水準和政策的透明度與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使市場配置資源機制得到更好發揮,進而使市場主體的競爭力和效益水準得到提高,財政收入來源也將隨之豐裕。

    

    其次,入世後,更多的國際競爭環境因素促使國內相關産業、行業轉變觀念,調整結構和行銷策略,一些産業或行業的局面明顯好于預期,比如汽車行業的情況,於是使原來預想的與下崗人員增加相聯的較大支出壓力,在這些行業和關聯方面有所緩解。

    

    第三,入世後政府行為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一系列實際步驟,客觀上成為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構建公共財政框架的有利因素。其中,十分值得稱道的重要措施,是在2002年割除了企業所得稅按企業行政隸屬關係組織徵收這條舊體制的尾巴,改為中央、地方規範地對所得稅實行“五五分成”共用,今年則調整為“六四分成”,從而使企業所得稅不再成為企業跨隸屬關係兼併重組時的制度性障礙,並對於各級政府一向實施的不同隸屬關係企業不同待遇,産生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各級政府已經沒有必要把企業分成“親生兒子”和“抱養兒子”,這將有力促進統一市場的發育與企業公平競爭。同時,中央政府可以在所得稅增量中籌集更多財力,用於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這項改革使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體制導向和政策意圖得以比較完整地體現。

    

    “2002年,財稅政策進行了5方面調整”

    

    2002年有4315個稅目達到了最終減讓稅率,關稅總水準由上年的15.3%降到12%左右。

    

    記者:那麼,2002年,我國的財稅政策都進行了哪些調整?

    

    賈康:去年財稅政策調整的主要措施大致可以歸納為5個方面。

    

    1、繼續大幅度減讓關稅。2002年有4315個稅目達到了最終減讓稅率,佔稅目總數的59%,關稅總水準由上年的15.3%降到12%左右。

    

    2、自2002年10月1日起,對部分進口稅收優惠政策進行適當調整。調整的政策主要有三項:一是對1996年4月1日前按國家規定程式批准的技術改造項目、基本建設項目(含重大建設項目)、外商投資項目(包括享受外商投資政策的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在項目額度和投資總額的剩餘額度內進口的商品,實行了《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的限制。二是依據《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中“産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新批准的外商投資項目的進口設備,一律先照章徵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徵後返,五年內返清。三是今後一般不再受理和審批個案減免進口稅項目的申請。除國務院規定的一律不予減免稅的20種進口商品外,對進口的生産原材料及各地為舉辦大型活動進口的車輛,也將一律不予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3、採取措施縮小內外資企業及內資企業之間的待遇差異,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主要包括:一、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資企業執行財政部2000年12月29日發佈的《企業會計制度》,統一了各類企業的會計標準,這符合WTO所要求的國民待遇原則,有利於規範外商投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資訊披露。二、從2002年1月1日起,對蘇州工業園區內經省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內資企業,暫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此前,在支援西部大開發的財稅優惠政策中,已經規定對設在西部地區屬國家鼓勵類的內、外資企業,在2001至2010年期間,均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並且投資特定行業的內資企業可與外商投資企業一樣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優惠待遇。這些規定使內外資企業在稅收待遇上逐步靠攏。三、從2002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實行的對上市公司企業所得稅先按33%的法定稅率徵收再返還18%(實徵15%)優惠政策,除法律和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企業所得稅一律按法定稅率徵收。

    

    4、為促進出口,2002年進一步推行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對生産企業自營出口或者委託出口全面實行“免、抵、退”政策。同時提高了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加快了退稅進度。在前幾年連續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基礎上,2002年國家又將棉花、大米、小麥、玉米的出口退稅率由5%提高到13%,對鑽石出口實行17%的出口退稅率。全國出口退稅指標預算安排1000億元,加上上年預留的250億元,共計1250億元。

    

    5、為鼓勵大型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提高我國利用外資的效率,進一步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自2002年1月1日起,對從事國家鼓勵類産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其投資者在原合同以外追加投資項目所取得的收入,可單獨計算享受企業所得稅法定減免優惠。

    

    “深化稅制改革的大思路已定”

    

    在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並重、其他稅種輔助配合的稅制結構基礎上、建立能滿足國家財政預算正常需求的稅制體系。

    

    記者:近一兩年來,我國財政工作壓力進一步增大。2002年財稅收入增幅放緩的同時,財政支出規模卻較大,剛性較強,很難壓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預算任務和控制赤字規模曾經表現出一定難度。今年,海關關稅和金融保險營業稅稅率將繼續下調,一些臨時性增收因素作用將減弱或消失,財政收支矛盾將比往年更為尖銳。儘管稅制改革有利於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完善,但由於涉及到利益關係調整等因素,在短期內也有可能使稅收收入降低,繼續深化稅制改革的思路應該如何定位?

    

    賈康:在充分肯定1994年稅制改革和此後稅制不斷完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現行稅制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必須繼續深化稅制改革。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和稅收工作會議上,李嵐清副總理和項懷誠部長、金人慶局長在講話中都談到了繼續深化稅制改革的問題。李嵐清副總理指出,要在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並重、其他稅種輔助配合的稅制結構基礎上、建立一個能夠適應經濟波動並進行有效調節,體現國家産業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滿足國家財政預算正常需求的稅制體系。主要的思路是:完善稅制,調整結構,擴大稅基,調整稅率,公平稅負,強化調控,搞好稅費改革,規範分配關係,提高徵管效率,增加財政收入,進一步增強稅收組織收入、促進公平競爭和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力。

    

    “稅改方向明確,但具體實施的時間表現在很難説清”

    

    今後稅制改革有四方面的主要內容。

    

    記者:這種情況下,今年會有哪些可以預見的稅制改革措施出臺?

    

    賈康:決策層已經明確提出,稅制改革涉及重大的利益關係調整,要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把握好時機,做到成熟一個擇機出臺一個。

    

    記者:這樣説的話,可不可以理解為,今後稅制改革推出的關鍵是時機把握,而何時推出卻又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

    

    賈康:的確,配套環境和措施很重要,它直接決定和影響了改革的成效。事實上,今後我國稅制改革的方向十分明確,但具體措施實施的時間表現在很難説清。

    

    記者:您剛才將去年財稅政策調整的主要措施歸納為5個方面,能否具體談一下今年或者更長一段時期內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賈康:大致説來,今後一段時間內稅制改革至少有四方面的主要內容:1、適時出臺燃油稅的改革;2、將生産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3、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4、逐步減少和取消個案優惠政策。

    

    “增值稅改革出臺難在對稅收收入影響太大”

    

    將生産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分步走、分品種的方式較為可行。

    

    記者:由於我國目前實行的生産型增值稅制度,只允許企業抵扣購進原材料所含進項稅金,不允許抵扣固定資産所含進項稅金,所以,存在對資本品重復徵稅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制約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而且,外界對此也頗有微詞。將生産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是否可避免這些問題出現?

    

    賈康:將生産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就是對企業徵收增值稅時,允許企業抵扣購進固定資産所含稅款,可避免重復徵稅,鼓勵企業增加固定資産投資,特別是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和基礎産業加大固定資産投資,帶動産業結構調整,拉動經濟增長,從而也會為將來財政收入的增長創造條件,從長期看有利於降低國債發行,減少財政赤字。

    

    記者:那麼,這項改革有無可能很快出臺?

    

    賈康:我想,出臺的最大難度在於對財政收入影響太大。我國的增值稅收入約佔全部工商稅收的一半,如果將生産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據測算將影響稅收收入近2000億元。實際上,儘管這項改革的方向比較明確,但短期內恐怕很難一步到位。

    

    記者:在您看來,具體到方案設計上,有沒有可供選擇的思路?

    

    賈康:對於轉型方法和步驟,通常會有一步走還是分步走的選擇。將生産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我個人的判斷是,分步走、分品種的方式較為可行。有一種按行業分步走的建議,如允許高新技術企業先轉型,但操作上界限很難清晰把握。如果按種類較易操作,比如可考慮可以先允許企業抵扣購設備投資所含稅款,然後再允許企業抵扣廠房投資所含稅款。我個人感覺一步走對稅收收入的衝擊太大,可能短期內的財政減收因素將不易承受。

    

    “個人所得稅改革難就難在配套條件和操作上”

    

    改革的要點應該放在完善稅制、提高綜合覆蓋面、加強徵管和依法納稅上。

    

    記者:去年,劉曉慶偷逃稅收一案,引發社會各界對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的重視。而在“富人納稅”的大討論中,現行分類按次徵稅的個人所得稅制的弊端也暴露無遺,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呼聲很高。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要點應該落在哪?

    

    賈康:現行的分類按次徵稅的個人所得稅制,確實有很多弊端。只要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就會使很多收入達不到起徵點,或適用稅率降低,從而達到偷逃稅收的目

    

    的。為此,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要點應該放在完善稅制、提高綜合覆蓋面、加強徵管依法納稅上。

    

    對此,要研究對個人取得的工資、勞務報酬、財産租賃等經常性所得,按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實行綜合徵稅的方法;對股息、紅利等資本利得,可以實行分類徵收。

    

    記者:現在,對按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實行綜合徵稅的方法有許多討論,這方面,您的個人見解如何?

    

    賈康:我覺得,設計統一超額累進稅率檔次時,應避免複雜化,稅率也不應該設計得太高。

    

    在國外,個人所得稅傳統徵收方式是超額累進,越富有邊際稅率越高,在體現社會公平的同時,帶有更多的劫富濟貧色彩,常被稱做“羅賓漢稅種”。但是,累進稅率的相關管理太複雜,需要完整反映個人真實收入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徵收成本很高,負面影響也不小。

    

    當前,改革個人所得稅的最新潮流是不設計複雜的超額累進,而實行單一稅率,比如俄羅斯推行了13%個人所得稅比例稅率,無論收入多寡,只要是收入就都按15%一刀切,大大降低了稅收徵管的成本,有些國家據説正在效倣。單一稅率的問題是大大降低了個人所得稅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的調節功能。

    

    記者:您的意思是説,中國也可以考慮這種做法嗎?

    

    賈康:我個人不認為。中國不可以簡單比照這種辦法,但可以借鑒其中的精神。我剛才提到因避免超額累進稅率檔次複雜化,最高稅率也不應太高。我國現在是9級超額累進,我看,3級左右不越過4級比較合適。目前最高稅率45%,差不多佔收入的一半,把收入一半交稅,一般人恐怕要麼無心好好做事,要麼想方設法偷漏稅。很多省份,仔細查一下個稅來源就會發現,45%稅率這一檔根本沒有徵到稅。

    

    同時,還應該按照公平稅負、合理負擔、鼓勵引導個人投資公益事業的原則,適當提高個人捐贈支出的稅前扣除標準,通過稅收政策引導,鼓勵富裕階層回報社會,體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捐助制度的建立。

    

    記者:可是,無論是現行的分類按次徵稅,還是改革後的按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綜合徵稅,加強個人所得稅制徵管管到的往往都是工薪層。如果沒有配套措施,灰色收入不可能由“暗”翻“明”,對私營企業主,為不打擊其創業積極性,防止資本外逃,地方政府總是顧慮重重,不太可能有充分積極性去按稅法“應收盡收”,大家不都是“有話好商量”嗎?

    

    賈康:這就是下一階段應著力加以改善的徵管問題。改進稅制的同時,必須多方配合、多管齊下,形成依法治稅的配套條件。事實上,個人所得稅是我國未來最有增長潛力的稅種之一。其改革的要點是比較清晰的,難就難在配套條件和操作上。

    

    背景資料:

    

    □ 1994年稅制改革,改善了稅制結構,建立了分稅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986年1月7日國務院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和1986年9月25日國務院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 1999年11月1日起恢復對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 根據利息稅徵收辦法規定,1999年9月1日起,教育儲蓄的利息所得將免征個人所得稅,成為“免稅”儲蓄。

    

    □ 2001年2月,國務院作出在全國範圍內推開農村稅費改革的決定。

    

    □ 2001年5月1日新《稅收徵管法》頒布實施。

    

    □ 2001年11月16日 國家稅務總局將A、B股交易稅率降為0.2%。

    

    □ 2001年12月13,國國家稅務總局透露,經國務院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工作組檢查認定,汕頭、普寧兩地犯罪分子偽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7.2萬份,虛開金額共約323億元,號稱“共和國第一稅案”。

    

    □ 2002年,按照國家的決定,實行所得稅分享制度改革。

    

    □ 2002年1月1日起,消費者出售自己使用過的二手小汽車,只要售價不超過原值,可以免繳增值稅了。

    

    □ 2002年1月1日起,我國大幅下調了53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準由15.3%降低到12%。工業品的平均稅率由14.7%降低到11.3%,農産品不包括水産品的平均稅率由18.8%降低到15.8%,涉及稅目數佔總稅目數的73%,暫定稅率産品也由原來的523種減至209種。

    

    □ 2002年8月,國家稅務總局稱將加快建立個人所得稅重點納稅人的監控體系,在全國範圍內建立針對高收入重點納稅人的檔案管理系統,對其實施重點追蹤管理。稅務機關的個人所得稅監控系統將與政府其他公共部門實行網路對接,以充分利用政府各部門與納稅人有關的公共資料和數據。

    

    □ 2002年8月1日,有獎發票登臺亮相北京市。

    

    □ 2002年8月,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明確各改革試點稅務局機構設置問題,並提出“逐步分解、上收稅收執法權,儘量減少管理層次”的改革思想。

    

    □ 200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佈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騙取出口退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1月5日,又公佈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2002年10月15日新的《稅收徵管法實施細則》正式施行。

    

    □ 2002年12月,國家稅務總局起草了《納稅信譽等級評定管理辦法》,並向全社會公佈徵求意見。該徵求意見稿包含了納稅信譽等級評定的範圍、內容、標準、原則和對各等級納稅人的激勵與監控手段,明確規定了納稅信譽等級評定的組織和程式。

    

    □ 2002年底,金稅工程三期建設,在全國範圍內開通運作防偽稅控開票、認證和增值稅交叉稽核及發票協查系統。2003年4月1日起,所有增值稅手工發票停止抵扣。

    □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統計表明,2002年全國稅收收入達到17004億元,比1997年的8225億元翻了一番多;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1998年至2002年稅收收入累計達64243億元,比上一個5年的30439億元翻了一番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5年來的累計稅收收入比1949至1997年48年稅收的總和還多6606億元。

    □ 2003年1月1日起車輛購置稅的徵收從交通部門轉到國家稅務局。2000年11月16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規定從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向有關車輛徵收車輛購置稅,原有的車輛購置附加費取消。同時規定,車輛購置稅由國家稅務局徵收。(單羽青)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1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